chioumj wrote:
的確,當初北大區的建案都是建立在台北大學的設立,帶動週邊人口,店家,住宅的增加,但是;
1. 台北大學是否有能力及號召力召滿當初預計的學生數,就像台北縣政府發文台北大學要求加速建設北大校區,否則要將該土地收回,由此可見,北大建校的時程已經落後當初提交台北縣政府的提案計劃(詳細內容需要找找)
2. 另外一個觀點,市場供需問題, 目前北大特區將近5000戶的餘屋待售(2005年),加上後續領牌未建的建商大約有1000~1500戶的空間,短線來說,房價有下跌一成的空間,長線來說,還是要看北大有多少學生進來.
4. 目前北大新成家的大部分工作地點都是台北縣(不在三峽,鶯歌,樹林等鄰近地區),每天要通車通勤,目前觀望的人我想考慮的都還是交通,因為三鶯交流道不論平日假日都是塞塞塞.....痛苦啊....
台北大學校區開發遲緩有很大的因素是台北大學校長及副校長將重心轉到校區土地下的砂石利益,這也是為甚麼有該校高階官員等被起訴的事情,事實上該校早期遷至三峽校區的系所還是借用三峽國中的校舍來上課,原因就是該校官員被起訴導致施工工地完全停頓,校舍來不及興建完成,自然後續系所想遷也遷不進來。另外台北大學也有若干系所不願遷至三峽校區(原因是教授不願意來),導致遷校作業遲緩
至於三鶯交流道塞車的問題,當初二高開通之後,受害最大的就是三鶯地區的交通問題,原因就是大家利用土城交流道及三鶯交流道及台3線來規避高速公路樹林收費站,所以我說未來高速公路採取里程計費及樹林收費站拆除之後,當然無規避所謂收費站的必要,問題就會有所改善。
另外許多住在這邊的居民工作地點是在其他鄉鎮外(這點跟盧竹南崁很像),他們都是高速公路重度依賴者,所以會塞不是沒原因的,而且有許多建商發現花一樣時間通勤至台北工作,三峽的土地比盧竹南崁便宜,二高塞車情況也不會像一高嚴重,而且地下層挖的越深,有越多可售砂石利益,在諸多條件之下目前該地區建案越來越多
另外您提到北大特區有5000戶待售(該地區較大建案為遠雄的大學風呂),老實說因為我不常回去,實際餘屋有多少我是不明白,但根據自由時報報導,台北縣政府於2006年3月10號標售台北大學特區土地3千多坪(面積與追風廣場差不多),進帳10億元,如果該地區餘屋真的很多的話,建商應該不敢進場標購土地吧!
在此聲明一件事情,我不是因為三峽是我的故鄉就一直為自己的故鄉辯護,只因為是我在金融機構一直從事『不動產鑑價』相關事務,觀察很久了才會提供以上意見與大家交流一下。有錯誤之處尚祈各位包涵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