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ngeonronin wrote:
意義並不作用或存在於「表面事件」之外
假設意義存在於文字之外,而文字的功能是傳達意義(讓意義產生作用)
那麼,一篇論說文是好是壞,至少可以從用詞、句法、結構編排、論證嚴謹去看它是否能有效表達意涵
戲劇的體例、作用管道,以致於它所訴諸的重點都未必和論說文相同,但在前述假設之下,它的符碼「有效性」也還是可以探討的
若假設文字的作用產生意義,亦即意義是文字作用的結果
那麼,我們自然須深究「表面事件」如何形塑「內裡的意義」
簡單說... 你要知道文章「背後」要表達的是什麼,難道不用看文章「前面」的字怎麼寫嗎?
哇!對於您的文字我真的是甘拜下風...符號學?理哲學?
我不是很懂(書讀太少了><)
其實波麗士要表達的意涵很明顯啊!
只是太多巧合讓你不喜歡吧!
台灣戲劇拍攝方式可能還是太過粗糙,
不適合比較嚴肅拘謹有學識的觀眾,
的確這齣劇有太多可爭議的地方,
很多橋段我也覺得『亂七八糟』,
只是我會選擇放鬆一點,
如果他敘述的方式太過隨便,
就由我自己啟動我的想像引擎自己探討與模擬,
補足我認為不夠的部分,
這是我自己看電視電影甚至看書的方式啦!
不過相對於另外一部被金鐘獎肯定的波麗士劇:痞子英雄,
我也很想聽聽樓主的評論(您的評論的確精彩)
假如您有看過也有空的話啦!
能否分享一下您的看法!
(這齣劇的巧合可能更會讓您吐血喔^^)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