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德洛 wrote:另外這世上真有人面瘡這種怪病嗎 我想故事構思會不會是從這裡來的??袁盎是唐朝悟達國師晁錯成為他身上的人面瘡.......好像最近有個許亞芬歌仔戲團有在演這個故事.....『三昧水懺』話說漢景帝(漢武帝的父親)時,晁錯是御史大夫,也是皇帝的老師,因晁錯主張大力改革,故嚴重影響保守的皇太后等龐大的舊勢力。而當時正逢七王之亂,在宮延內鬥之下,袁盎獻計以殺晁錯(改革派首腦)來平息七王之亂.....,結果在皇太后及舊勢力大臣的壓力下,晁錯在東市被腰斬枉死.....------------------------時光飛逝..... 在唐朝時,有位高僧叫悟達國師,在他尚未顯達被封為國師前,有一天在某寺遇到一位病僧,那病僧身上長瘡,臭穢難聞,因此其他人都避之唯恐不及,唯有悟達國師,常憐憫地照顧他,那病僧的病也就漸漸的好起來了,後來臨別時,那僧人感激的對他說:「以後如果你有難,可到四川彭州九龍山來找我,那山上有兩棵松樹並連為標誌。」說完就離去了。 悟達國師後來因為德行高深,唐懿宗十分尊崇他,就封他為國師,對他寵渥有加。悟達國師卻因權勢而生起一念傲慢心,但也從這時候開始,悟達國師的膝蓋上突然長出一個人面瘡來,眉目口齒俱備,更可怖的是這瘡需要餵食,每次用飲食餵他,都能像人一樣的開口吞啖,即便遍請各地名醫醫治,但皆束手無策。 有一天,悟達國師突然記起昔日那病僧臨別時所說的話,因此就啟程入山去尋找,到了傍晚時分,果然找到兩棵並連的松樹,高聳入雲,而那僧人已經站在金碧輝煌,廣闊的大殿門前等他,那僧人慇勤地接待,並留他住下。 悟達國師就把所患的怪疾和痛苦相告,那僧人對他說:「不要緊的,我這兒山巖下有清泉,等到明日天明,你去用泉水洗濯就會痊癒的。」 到了第二天清晨,等悟達國師來到清泉旁,正要掬水洗濯時,突然聽到那人面瘡竟然開口大叫說:「你且慢洗!你可知袁盎殺晁錯的故事?你的前世就是袁盎,而晁錯就是我,當時就因為你向景帝偏言,害我在東市被腰斬枉死。我累世都在尋求報復的機會,但因為十世以來,你都是身為高僧,且奉持戒律嚴謹,使我沒有機會,這次你因為受到皇帝過分的寵遇,動了名利心,在德性上有所虧損,所以我能夠靠近你來尋仇,現在蒙聖人迦諾迦尊者(化身為病僧)出面來調解,賜我三昧法水,令我解脫,我們的冤怨,也就此了結了!」 悟達國師聽了之後,不禁膽戰心驚,連忙掬水洗滌,洗時痛徹骨髓,一時暈絕在地,醒來後,發覺人面瘡已經不見了,回頭看那金碧輝煌的大殿,也已杳然無蹤,後來悟達國師就在那個地方修行,從此不再出山。佛教中的「三昧水懺」,就是悟達國師後來傳下來的。 這個故事說明因果報應是嚴格的天法,生生世世都會相隨的,冤冤相報,循環往復。要想化解只有動修煉的善念並潛心修行。悟達國師十世嚴謹,此世卻因名利心起,在德性上虧損,心性上的疏失,而久已窺伺在旁的「冤親債主」,有了合理「討債」的理由和機會。由此也可見修煉的嚴肅性,它並非逃避因果報應的避難所。而悟達國師最終得以了結冤怨也是他初道時照顧病僧積下的德行,促成了覺者聖僧化解恩怨並啟悟其更加精進向道的機緣。
球德洛 wrote:除了這個,這世上還有...(恕刪) 有啊!!http://tw.myblog.yahoo.com/jw!R1dqTBCWERjxPKnb5gLv/article?mid=2373http://estock.marbo.com.tw/asp/board/v_subject.asp?ID=5258343但是人面蒼是蜂窩性組炎的一種外傷引起的病症,它也有可能是自體免疫功能失調即中醫說體內毒素無法排處而引起,如有習慣性便秘、長期接觸不乾淨的水或破皮感染都會發生。症狀是傷口是點狀出膿或血水的傷口就如蜂窩樣嚴重感染會引起敗血或肌溶解證當然都會死。至於說傷口會吃肉那是古代形容它的可怕性,至於那悟達國師的人面蒼是否真的已無考證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