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der wrote:
企管都唸那麼雜了還要浪費時間考一堆證照...出去工作就真的比較有用嗎?而且真的會用到嗎?只是讓考試單位賺更多錢吧!而且唸企管並不是培養來考證照的吧!!!
sorry,可能我舉企管這個例子不是很恰當...
不過,有證照的確在求職時比較有用.
不管你用的到用不到.
今天你連進一間公司的能力都沒有的話,一切都是多談的...
azureimf wrote:
我想整個問題出現在科系的比例上,我想EE/EC背景的技職生在市場上仍然具有著高度接受度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下面的問題
1.台灣IT產業佔GNP是幾%
2.台灣IT相關科系佔所有系所總和比例是幾%
以前唸高中社會組和自然組的同學幾乎一樣多
但到了最後就業市場還是會反應出真正的需求量
我想以這點來說,或許技術學院的畢業生的就業成功率或許還強過某些實在是太冷門的科系
技職生英文不好是事實,但除此之外我並不覺得在就業上有什麼樣的困難度
而之前有位伙伴發表變成這樣的情形要怪自己
我想這並不是一個很理性的發言,也亦非解決事情的方法
因為一個健全的政府應該讓社會經濟活絡,讓各種層級的人才都能夠人盡其才,安居樂業
我想一代一代都是這樣,照基因學的理論來看現在的年輕世代並不會比老一代的差
當然每個人都想考好學校好科系,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天才,都有能力
以他人本身之資質去論斷其作為我想並不是一個尊重觀點
重點是政策面決定了什麼,大環境改變了什麼,該怎麼去修正自己而找到生存方式
以上言論僅個人想法,興致勃勃的人想回文我想就免了
台灣的未來的確越來越堪憂,連我自己都不排除以後可能會在日本找頭路了
noelk wrote:
國內大專學歷的失業人口,十年來飆升三倍。學者憂心不久將爆發大學生向政府要工作權的大型社會運動。
重建教育連線、全國教師會、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等教改(新聞、網站)團體昨天舉行第一場「教改總體檢」座談會,前教育部(新聞)長郭為藩、前政大教授鄭石岩
等學者擔憂高學歷、高失業率問題,呼籲教育部重視技職教育,優先把十二年國教延伸到高職、鼓勵新設單科專業高中、大學加開就業學程,避免大學生以延畢、讀
研究所逃避失業。
主計處統計,民國八十四年我國約有七十五萬名大專生,九十三年超過一百廿八萬人(成長七成)。高學歷人數大幅成長,引發更高的失業率,八十四年每月平均四點六萬名大專以上學歷失業人口,九十三年激增三倍到十三點六萬,去年八月更創新高,達十七點一萬人。
Magic0623 wrote:
很弔詭的數字遊戲...
民國84年與93年兩個時段相比,大學生增加了70%(約53萬人)
失業人數呢?從4.6萬成長到13.6萬增加了約195%(約9萬人)
新聞標題是:10年來飆升三倍
不過仔細算一下:
民國84年75萬大學生裡面,有4.6萬失業,比例大約是:6.133%
民國93年128萬大學生裡面,有13.6萬失業,比例大約是:10.625%
也就是說,成長幅度是4%
記者是要凸顯失業人口成長速度
不過,如果能這麼單純計算就好了
還得考慮從84年到93年的就業市場變化以及職缺數量變化來觀察
更別說各種科系的就讀學生數量變化與就業市場的關係...
老實說,個人覺得記者是故意挑比較大的數字來刺激讀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