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01有沒有人在研究易經的..

真是囧 wrote:
可以練九陰真經
http://www.wretch.cc/blog/yanshiang716/4168688
註:未滿18勿進
有你的!好個九陰真經~
✙ 驅魔神探 Ψ 康士坦丁‧Constantine ✙ 發文最認真,做人最正直,講話最公道…江湖上人人稱我一聲【神探】
千年之夢 wrote:
單一爻辭的解釋就不好懂了.....(恕刪)


對不起大家,我要認真回一下板主:


占卜書

"究極陰陽奇耦之變,推附錯綜萬事之理,繫以彖爻諸辭,以定其吉凶也。"

易經到周公為止目前已知有經過三個版本的修訂,後來孔子開始加上了道德的義理解說包裝,但它終究還是一部占卜書...

因為是占卜書,所以建議你還是要從卜卦學起,或至少從卜卦的角度思考,從中理解它的內容和邏輯然後就會發現它的奧妙了

如果不透過卜卦而只看占辭解說的話,就像只翻閱字典學英文卻不交談一樣,永遠無法理解英文的樂趣喔

卦與爻是卜卦的結果,卜得的卦通常描述問事的背景、或概略的吉凶,其中某一爻(有時候兩爻)則通常是寓(預)言事情的結果或發展,所以需要查詢解讀卦辭、象辭和爻辭才能知道卜卦結果和吉凶。

聽起很迷信,其實只是一套數學函式而已,易經的發明人和修訂者認為天地萬事自有一套循環不已的規則,所謂吉與凶或強與弱都是暫時的循環,他們發展出一套基本的數列和矩陣,迭套成數學函式用以表達出這個循環邏輯,而易經就是在運用、描述和解釋這個數學函式。

而由於它強調萬事循環,吉凶相生天地無常的哲學讓人不會執著於現況,更能導向開闊的心胸,面對挫折時更坦然,遇到好事也不會過分自滿。我猜 "無常但有序" 的概念是易經內容吸引一般人的地方。


十翼

如果想更清楚你卜出來的卦辭和爻辭的補充說明,可以參考十翼中的彖辭、象辭和繫辭。
如果想了解六四卦的基本排列組合邏輯,就需要看一下十翼中的說卦、序卦和雜卦了

數與術

八卦的基本元素是太極、兩儀、四象的二元組合,河圖和洛書是基本九數的排列邏輯,這個邏輯也決定了卦與卦的排列順序,這是易經 "數" 的部份。
卜卦的過程包含拆解、合併、轉換和收斂,加上卦象等等的應用,這是易經中 "術" 的部份。
後人加上了 "理" 的部份,就是道德與義裡包裝的部份,讓易經中歸納的 "萬事之理" 轉換成了哲學的論述。


以上,說錯請指正喔,謝謝!!

千年之夢 wrote:
簡單的八卦會看了,但是看的是簡易版的圖解所以對64掛的意義不是很了解

之所以會去找易經看是想了解易經哲學方面的解釋

有人有推薦相關的書籍可以參考嗎?

百物不廢,懼以終始 這句話我就不是很了解了...


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5)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且吝..


這一段部分只有第一句比較懂..

年輕人研究這會不會很老氣?

如果是因為文言文而不懂
介紹您找『三民書局』出版的來讀



圖片來自 三民書局

小弟自己試著 google 找翻譯

百物不廢,懼以終始

原文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翻譯

《易經》的興起,大概是在殷朝末年、周初之盛世吧!其所寫的,大約都是文王與商紂之事吧!所以《易經》所繫的卦爻辭都是危懼警誡之言。危言令人警惕,所以反而使人能獲得平安,否則輕忽易生怠慢,反而使人遭致覆亡。可見易道非常廣大,包羅萬事萬物,其目的在使我們自始至終,心存戒懼,避免禍害,這就是《易》之道了。


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5)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且吝...

原文

變動以利言,吉凶以情遷,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且吝。

翻譯

爻的變動,都是告訴人們求利之道,只是事物的情態變化而有吉凶的不同。所以愛惡的相鬥,愛勝惡則吉,惡勝愛則凶。遠近的相悅,不得其正,便有悔吝的產生。

- - -

由上述得知

易經原本是在教『變化』的道理

世事為何有吉凶的變化

主要的道理 ( 原因 ) 還是在愛惡的交相纏鬥

希望能減少愛惡慾

而得到凶吉少變化、少波動,平順的人生

並不是在教如何算 8 卦、64 卦的命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易經卜卦

想問個問題,如果十組人使用完全同樣的方式卜卦,卜相同的事或問題,

請問會卜出同樣的卦嗎?

如果不同那易經又做何解釋?



卦與爻是卜卦的結果,卜得的卦通常描述問事的背景、或概略的吉凶,其中某一爻(有時候兩爻)則通常是寓(預)言事情的結果或發展,所以需要查詢解讀卦辭、象辭和爻辭才能知道卜卦結果和吉凶。

聽起很迷信,其實只是一套數學函式而已,易經的發明人和修訂者認為天地萬事自有一套循環不已的規則,所謂吉與凶或強與弱都是暫時的循環,他們發展出一套基本的數列和矩陣,迭套成數學函式用以表達出這個循環邏輯,而易經就是在運用、描述和解釋這個數學函式。

而由於它強調萬事循環,吉凶相生天地無常的哲學讓人不會執著於現況,更能導向開闊的心胸,面對挫折時更坦然,遇到好事也不會過分自滿。我猜 "無常但有序" 的概念是易經內容吸引一般人的地方。
文言文看得懂基本上要看易經沒什麼問題
問題比較大的是要思考它到底想要講什麼

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總歸為四個字:太極、因果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