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高科技武器其實是工程師之間的較量,研發工程師們任重而道遠。

someona881 wrote:
軍工產業原本就是資金密集、人力密集、技術密集的頂尖產業。
...(恕刪)

someona881 wrote:
目前最大的應該是生產軍用和民用飛機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員工總數超過40萬人,科研人員數量以萬人來計算整個中國軍工研發體系的工程師級別專業科研人員數量至少在50萬人以上,生產武器的員工超過100萬人。

someona881 wrote:
臺灣最大的軍火研究機構——中山科學院不過才1萬人左右的規模,僅僅相當於中國大陸一個稍微大一點的導彈研究機構而已。

少來了.......
那照你的思維....貴國軍工規模是我國百倍以上,那我國研發一架IDF,那貴國是否應該至少研發出100架戰機才合比例....說到這裡.....
貴國研發的J-10花了20幾年什麼時侯能正式定裝,服役成軍??

最後反饋一段貴國人民在比較美軍武力時常說的..........
裝備先進只是勝利的因素之一,最後還是在於人的問題..............只要軍隊不怕死,就如同抗美援朝時,美軍還不是被解放軍打得落荒而逃...

所以用貴國的思維來說
你們花大錢換來的只是.....................................

這就是貴國的實力..........嘴砲比較便宜啦

全球震驚:中國殲10K南海擊落美軍E-2C預警機
http://www.i0532.net/thread-18046-1-1.html
外媒:中國神秘武器擊落美軍3架F-22和1架B-2
http://mil.eastday.com/m/20080503/u1a3565858.html
...............等等,族繁不及備載
J-10 的進氣口上方左右共用了 6 根補強柱,
不知道那有什麼作用?
那樣的結構不會破壞飛機的氣動性能嗎?
能否承受超音速飛行時的壓力而不會斷裂。
抱歉我不會PO圖,所以請好人幫忙一下,感恩。

而且聽說 J-10 的發動機還是跟俄國買的,
不是人多就一定力量大,
關鍵性科技突破不了還不是得去跟人家拜託。

心中的靈魂 wrote:
少來了..........(恕刪)




殲-10的航空電子設備試驗


同樣是研究戰斗機,技術含量是完全不同滴。

確切地說,IDF應該是美國與臺灣合作研發的,從1983年起,漢翔就請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專家作為設計顧問,派遣人員到美國學習飛機設計流程等工作,包括設計中的氣動外形設計等工作,都是在美國人支持下才完成的。IDF的發動機是美國加雷特公司的TFE-1042,機載雷達是美國APG-67雷達,機炮是美國通用電氣M61A1火神機炮,IDF的飛控計算機是英國BAE系統公司制造的。

可以這么說,IDF的關鍵技術幾乎都是由美國、英國等軍火公司進口,臺灣本身并沒有研發這些關鍵技術的能力。

大陸研制殲-10,之所以花費了20年時間,重點就在突破三代戰斗機的關鍵技術,為了獲得優異的氣動性能,僅僅是在風洞中的試驗,就在亞洲最大的氣動研究中心——四川綿陽啟動研究基地進行了1.5萬多次的風洞試驗,是IDF風洞測試的2倍以上!

殲-10採用了全權限三週四餘度數字式電傳飛行控制係統,經過10年時間研發,通過風洞試驗、鐵鳥臺試驗、變穩機試驗、及樣機試驗,取得突破性進展。

臺灣IDF飛控系統由英國BAE公司提供,根本就沒有經過風洞試驗、鐵鳥臺試驗、變穩機試驗等研究過程,直接跳到樣機試驗,在試飛過程中還墜毀了一架,導致試飛員武克振當場死亡。

殲十的雷達是南京14所研制的,IDF是購買美國的APG-67。
殲十的彈射座椅是中国一航集团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研制的,IDF是購買美國馬丁·贝克公司的Mk12彈射座椅,臺灣沒有研發。
殲十的電子吊艙是中航集團607所研制,IDF是購買美國的,臺灣沒有研發。
殲十的6-23型6管23毫米改良型机炮完全自主研制,IDF是購買美國的,臺灣沒有研發。
殲十的復合掛架和機載武器都是國產裝備,臺灣基本靠進口

比較下來,臺灣IDF只不過是外國零組件的拼裝貨,臺灣根本就沒有現代化戰斗機的研制開發能力。
一直到現在IDF的零件自產率不過才30-40%而已,其余關鍵組件都要從美國進口。
而大陸殲-10的關鍵零組件基本都實現國產,兩岸技術差距一目了然。

臺灣自己不去開發關鍵技術,樣樣靠從美國進口,當然就不用養這么龐大的科研隊伍。

大陸可是處處被美國封鎖的,哪怕一個小零件都要靠自己研發,所以才會形成多達上百萬人的十大軍工集團和幾十萬人的軍備研發體系。

人多不是萬能的,沒有人卻是萬萬不能的。




殲-10腹部掛載的國產電子吊艙


殲-10零高度彈射座椅試驗,共試驗了72次,前后歷時7年多時間。


殲-10裝備的SD-10中程空空導彈,射程70公里。


殲-10裝備的全系列武器復合掛架


作為殲-10配套發動機的WS-10大推力渦扇發動機




PSIR wrote:
J-10 的進氣口上...(恕刪)


或許我說話有點酸...但是殲10長的還真不是我的胃口
吾為台中人 不食台中米
PSIR wrote:
J-10 的進氣口上...(恕刪)


這樣設計是為加強進氣道強度,而且經過特殊設計,用于吸除進氣口與機身的附面層,降低空氣阻力,這種結構在很多國外戰機上有有應用。

而最新曝光的殲10B型戰斗機,已經對進氣道進行大幅度修改,應用最先進的DSI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

中國經過殲10的開發過程,已經完全掌握第三代戰斗機研制的關鍵技術。自己想怎么改進就怎么改進,反觀臺灣由于處處靠美國進口,自己根本不掌握關鍵技術,只能讓人卡脖子而已。







someona881 wrote:
大陸殲-10的關鍵零組件基本都實現國產,兩岸技術差距一目瞭然。...(恕刪)


是的!拿以色列幼獅藍圖加上參考F-16,不小心過了20年未跟上潮流又加入飆風戰機進氣口之設計.......這種搞上20年還沒辦法正式成軍服役的技術不要說台灣沒辦法,就連世界第一強國美國也望塵莫及........真的有差距.......

你所謂關鍵關鍵零組件基本都實現國產..........少忽悠了
動力系統....1台俄制AL-31FN渦扇發動機
OR中國生產的WS-10A(太行)渦扇發動機...試驗機裝了.......也摔了.........
雷達系統....俄製Zhemchoug(珍珠)雷達衍生自Zhuk-M,為Zhuk-M的降級外銷版

最重要的事.....................什麼時候才能正式成軍????


你就繼續YY下去吧
心中的靈魂 wrote:
是的!拿以色列幼獅藍...(恕刪)


呵呵 臺灣人就是這樣搞笑,如果說大陸采用以色列的設計方案,那還要自己進行1.5萬多次的風洞試驗干嘛?
要知道一次風洞試驗的費用高達幾十萬元人民幣,相當于進百萬元新臺幣,大陸這樣做難道是吃飽了撐的慌?


還有你從哪里聽到殲-10還沒有成軍服役?
殲10從服役到現在至少已經裝備了幾個航空團,至少100架以上在參加戰備值班,經常在臺灣海峽上轉,鎖定一下IDF做做訓練,你還說殲10沒服役,實在是搞笑。

以你這種信息程度,恐怕殲10到臺灣上空扔炸彈,你還在睡大覺呢。







殲10戰斗機在南海上空與加油機進行加油訓練


雙座殲10戰斗機在南海上空與加油機進行加油訓練



殲10與加油機編隊飛行









請問在哪個軍區服役?...........南京?成都.......給我看看機身編號吧和隊徽
幾張照片就說正式服役了..........你強
反正貴國人民愛作夢,習慣YY..............就請繼續吧

這樣來說,我國的翔昇戰機也正式服役了



PSIR wrote:
高科技武器的背後其實是雙方工程師之間的較量,
現代的陸海空裝備乃至通信設備、網路戰都屬於武器的範疇,
要說工程師影響了一個國家的國防興衰一點都不為過。
...(恕刪)


我以為高科技是MIB裡面那些外星人流出來的...........
阿桐伯沒有在賣藥啦...只會打"嘴砲"
心中的靈魂 wrote:
請問在哪個軍區服役?...(恕刪)



噗 你就不要嘴硬鳥,殲10服役都是幾年前的事情了。

至于在哪個軍區服役關你什么事,這是軍事機密。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