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version wrote:
別鬧了,
人家住了幾年千怎麼沒想過要撤村?
結果還愈住愈高................被水趕,被海盜趕,被漢人趕,到了山上還要跟日本人打....
--
還有,政府的確對他們不好,
不要說政府,而是漢人用自已的想法套在他們身上,還以為是福利....
人家不跟你計較就不錯了,別再說他們怎樣了。
(恕刪)
想瞭解一下政府對原住民那裡不好...有實際的事件嗎?
henry999 wrote:
想瞭解一下政府對原住民那裡不好...有實際的事件嗎?
...(恕刪)
比起那些"榮譽國民"天差地遠!!
國防部針對眷改修正條文說明新聞稿Last Updated Time:2007/01/17
國防部軍事發言人室今(17)日表示,對於近日媒體報導未配舍榮民人數及輔助購宅權益疑義部分,本部說明如后:
一、有關立法院朱鳳芝等3位委員提出「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第3條修正草案,係以行政院退輔會列管有案「未獲眷舍」分配之榮民,均需納入眷改適用對象。本部針對上情,協調行政院退輔會統計科提供截至95年11月底實際列管榮民人數計50萬餘人;因此,扣除本部目前列管「新、舊制」改建已配舍約15萬餘戶,尚有35萬餘戶非屬本部列管之未獲配眷舍榮民;委員對媒體澄清所稱:有眷無舍榮民約三千餘人,係「國軍全體有眷無舍退伍榮民爭取眷改權益聯誼會」登記有案之人數。
二、有關有眷無舍榮民有「43萬餘人」之數據,係95年1月「國軍全體有眷無舍退伍榮民爭取眷改權益聯誼會」會長王有裕先生,向本部爭取納入眷改條例「新制」適用對象時,本部協調退輔會提供列管榮民數50萬,並據以扣減已核納列管新制改建7萬餘戶(含新制原眷戶及存證有案之違占建戶)後,所提供之數據;故上項數據為扣除本部列管之新制眷改戶數後之數據,不含舊制已核配眷舍之8萬餘戶。
三、按眷改條例原眷戶可獲輔助購宅權益,應以房地總價之八成計算,若以每戶房地總價400萬元概算,其輔助購宅權益為320萬元,而非每戶80萬元;故若依立法院朱鳳芝等3位委員提出「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第3條修正草案提案條文通過三讀,全案將增加1兆1,200億餘元支出。
出自國防部 http://www.mnd.gov.tw/Publish.aspx?cnid=65&p=6682
台大地理環境資源系教授林俊全聽到要訪問有關國土計劃的意見時,笑著說:「你可以把我們去年的建議,再拿出來抄一遍!」去年十月,台大地理環境資源系舉辦主題為「守護台灣,國土監測刻不容緩」公共論壇,當時與會多位台大學者早己指出問題關鍵。
台灣每年都有颱風和地震帶來災害,可是我國的國土規劃及國土監測單位,分屬於內政部、經濟部、環保署及農委會等部會,未經整合,也沒有統合單位,效果不彰。
林俊全無奈地說,台灣地質特殊,坡度又大,靠山太近一定會有危險。「可是說危險,誰會聽得下去?」同系教授張長義認為,再加上不當人為開發,加深環境傷害,年年颱風都帶來很大災情。
林俊全指出,這次雖然不能全怪政府,但是未來還是要趕緊做國土規劃和監測,「否則明年還是會有同樣的問題。」他還說,這次如果雨下在台北,可能會比南部更慘。不管是中央或是地方都應重視,且應提升負責層級,有效進行縱向及橫向的整合。
中研院地科所研究員汪中和則提醒,氣候變遷加劇改變地景,有些地方已不適合居住。政府未來國土規劃一定要納進這些因素,避免高山和海邊等潛在危險地區,「連台北都要考量遷都的必要性!」
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范正成受訪時也提到,面對愈來愈極端的氣候和水文,以後災害會愈來愈厲害,政府要痛定思痛,在區域規劃及防災、救災標準上,做好準備。
台大地理環境資源系教授周素卿也建議,中央可組織學術界分區,提供政府與學術界合作的平台,做好國土監測及規劃,才能真正永續發展。
為何原住民很不願意離開山上,實在有太多因素讓他們卻步...
1. 就經濟因素來看,他們本身受到充足教育的機會很少,山下工作機會很少且有很多雇主本身都排斥原住民。
本身家庭也都多半務農,下山沒有田地供其耕作,完全無法謀生。
2. 就歷史因素來看,頗多原住民根本一百多年之前就是居住在平地,如苗栗泰安鄉的泰雅族在苗栗後龍,阿里山鄒族以前的領地甚至有從雲林到台南安平,阿美族祖居地是在花蓮市那個平原地帶,嘎瑪蘭族是在宜蘭平原,是我們漢人、日本把他們趕上山,現在又要把人家趕下山,實在完全說不過去。
3. 就文化因素來看,他們目前中族群有非常多的習俗已經和現在居住地的大自然環境環環相扣,舉例他們的祭典需要一些山上的野味,我們政府也開放在祭典之前讓他們去補獵少量的野生動物來讓文化祭典可以延續下去,但是,遷村之後,可能連這些祭典也難以延續,文化的消失,這也等於逼人家滅族了。
4. 就社會因素來看,雖說台灣目前漸漸走向對於各族平權的狀態,在山上的原住民自成聚落,漢人是少數人,他們活得很自在,但是下了山他們就真的成了少數民族,他們就勢必要強迫自己適應漢人平地生活。就算是在平地設立保留生活區,我相信他們一定很不願意被人家當熊貓來圈起來照顧... 他們要的是活著的尊嚴。
5. 就心理因素來看,原住民長像和漢人輪廓不同且族群性格不同,在漢人社會生活常常有一種"我是原住民就帶有一種被人加貼標籤的原罪",不論下山之後,他們被大家特別關懷、或者加以排斥,那都是一種不公平的對待。
因為工作關係,我要跑很多原住民部落,在大自然中的他們真的大多是很純真、很樸實的,我發現他們有很多人格特質上很令人讚賞的質樸、真誠、認真,我也發現他們有很多在大自然中生存的特別技能,我就曾把我的想法一群原住民青年這麼分享,他們裡面有一個男孩子,很直率地跟我說: "你看我們都這麼好,為什麼很多人不知道原住民的人就覺得我們不好!"
原住民的酗酒文化,其實就是在這樣的絕望中出現。不是原住民才會酗酒,在世界上的貧民窟中的窮人也是如此,因為他們的出身就沒有一個起頭的平等,他們自覺帶著某種原罪,在生活中一天只能過一天,因為明天沒有機會,酒能讓他們暫時忘卻這一切。
我曾在一個雜貨店裡遇到一個年紀很大的原住民,他已經喝得爛醉,難以走路回家。我問他太太呢? 他們說以前因為在山中被延誤就醫很早死了。後來找到他的兩個兒子,他們跟我說,"不用管他,他太寂寞了,沒人能陪他,就讓他喝吧,否則怎麼辦呢? "
這一些來讓大家思考,為什麼原住民遷村是一個大問題,絕非是很單純的換地方,裡面有太多因素要考慮了,否則處理不好,容易造成族群的對立和衝突,會是台灣的未來隱憂。
henry999 wrote:
想瞭解一下政府對原住民那裡不好...有實際的事件嗎?
...(恕刪)
他們為什麼在山上,這種遠因就不講了,
在這塊土地上的領導人們,在這五十幾年來,有沒有真的把他們當作人來看?
我們是不是有用他們的角度來想他們要什麼?
在前幾天,公辦頭七法會上,有人幫原住民辦嗎?
原住民死人是沒在辦頭七的呀,各族方式不同,政府有想到嗎?
還有考試加分的所謂的福利,這就跟要讓災區貸款一樣沒意義.
災區他們連抵押品都沒有了,怎麼跟你貸款?
這些原住民的小朋友,長期受到資源不足的教育,
他們甚至國中都讀不完,怎麼去考試?加分對他們有用嗎?
加上用平地的思維,把小學校裁撤,去上個學要四五小時,他們怎麼辦?
有個族人他逃出來說,因為族民認為他識字,所以要他先出去,把裡面的情形講出來,
為什麼他們需要用"識字"來選誰先逃出去?這種事如果在平地,會發生嗎?
今天發生水災,不管是地方或高層,卻不知道有幾個部落是危險的,
不知道集水區在哪裡,知道水會下來很多,卻不知道那邊住幾個人
是因為他們沒有椿腳嗎?
說要遷村,在過去,原住民遷村是有,但他們是用一套他們祖先給他們的方法來遷,
有沒有人問過他們?用僕人的角度來看他們?
就跟溪洲部落一樣,為什麼僕人隨便找了個地,就要他們走?
政府一聲令下,就要他們離家51公里外的客家村住,風俗習慣完全不同,政府有想過嗎?
要他們遷可以,可是政府的辦法在哪裡?
如果又像所謂的"福利"或"貸款",讓他們看的到吃不到,
這樣對他們又有照顧到嗎?
結論很簡單啦,請用他們的角度,政府請回去當個他該當的僕人,慢慢的聽主人需要什麼
僕人有請學者做評估,那僕人就要好好的講,不要每次辦公聽會主僕不分,
不要搞的好像你們最笨,需要我來教你們的角度來跟他們講事情,
至於有沒有迫力是你家的事,下次僕人再換人當。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