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cat21 wrote:充其量一百萬人?你知...(恕刪) 你有不同的計算人數請上維基修正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AF%BA%E6%9B%BC%E5%BA%95%E6%88%98%E5%BD%B9&variant=zh-tw還有我是打一百多萬人不是一百萬,請別把“多”這個字給消掉~~
austin1973 wrote:1945年6月6日那天,總共約三百萬士兵、數量多到看不見盡頭的戰艦群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一個叫諾曼地的地方,他們最後成功了。...(恕刪) 1945年5月7日德國軍隊投降,歐洲戰爭結束。1945年6月6日三百萬士兵在諾曼地那一帶幹什麼 ?
這篇故事可以凸顯精準預報的重要性但是客觀的說就以這篇故事說的好天氣跟壞天氣預測好了氣象局難道都沒有報準過嗎?(包含鋒面或颱風.......etc)就我自己的觀察很多時候都是相當準確這次颱風氣象局可沒把壞天氣報成好天氣我知道如果氣象局連這樣也報錯的話就太離譜但我只是把你故事中當時的預報條件套用在今日我們的現實例子罷了要比較也要條件相似才是對吧預測了好壞天氣後就是細部的預測了好比說這次的颱風降水量多寡這難度又更高了而你故事中的例子並沒有預報到類似的層級在我看來全世界在預測氣象時就像在賭博有賭就會有輸贏差別就在輸跟贏的機率大小舉這個單一案例似乎不能證明些什麼?頂多說明氣象預報在戰場上很重要罷了只是這個氣象預報他賭成功了並且剛好是重要戰役所以有名了
既然都報不準為什麼要聽...既然都報不準為什麼不裁撤...乾脆不要氣象局好了阿...開放給民間自己去預測...歐洲的氣候跟台灣的氣候類型跟天氣系統差異性那麼大...大家都很愛講...知道美國或歐洲砸多少預算多少人力在研究天氣上嗎...?在台灣又有多少預算跟多少人力???光一個追風計畫就被罵到臭頭...還預算勒...不少同學學長還有老師在中央氣象局工作...同學回來笑說一進去不管男生女生都開始掉頭髮...三十歲大概都快絕頂了....更誇張的是一個老師..四五十歲..平常一切健康...結果某天就這麼倒下走了...原因是過勞....氣象的預報是資料的分析跟經驗的累積...這次被批的不準是雨量的部分...雨量本來就很難去預測...颱風待的時間是關鍵...大家說CNN報的準...講真的她只有後來雨量的上修比較準...他一開始就說颱風不會登陸...那是不是那天大家都可以開開心心放個無風無雨的颱風假?蝴蝶效應我想大家都有聽過吧...開始的起始值只要有一點不一樣...最後造成的結果卻會大大的不同...大家都在提甚麼歐洲可以抱幾小時後會下雨...我們自己在看中央氣象局的資料也可以阿...可以準到三個小時沒問題...連雨要下多久都可以...可是中央氣象局報的都是半天的天氣...那麼長的時間本來就有機會晴天雨天都有可能會發生....很多人在笑甚麼晴時多雲偶陣雨...那不然報一個雨天給你結果是下雨了下了十分鐘...你在大太陽的時候會罵氣象局亂報...報個晴天給你...你剛好在那十分鐘的時候出門...氣象局又遭殃了....再來颱風是個長時間的天氣現象...預測本來就很困難...所以才要不斷的上修再上修..有些大大講過...準的時候你不會注意啦...不準的時候就逮到機會用力罵...那麼請問有哪個人或是單位能說自己可以百分之百報準氣象預報?順便問一下...是不是報的準了...水就不會淹的那麼嚴重...是不是報的準了橋就不會斷...是不是報的準了樓就不會倒...不相信中央氣象局...怎麼不去看CNN報的...去看日本報的...去看美軍報的....要不然...中央氣象局所有的觀測資料在網站上都有....自己可以去參考預測一下...出了事怪東怪西...多少年前政府就在提倡水土保持...結果呢?沿岸魚塭超抽地下水的照樣超抽...山上種檳榔樹的照種...發布要撤離的時候...不走的就不走....今天局長講的對...造成災情的因素有很多...完全要中央氣象局背負這個責任真的太沉重了....
吉爾菲 愛斯 wrote:既然都報不準為什麼要...(恕刪) 說真的我一點都不想聽這種推拖之詞那是不是以後氣候不準都是正常的?重點是心態,重點是願不願意去面對不準的原因,去檢討去改善去處理去解決還是預測本來就不準一句話帶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