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大氣的東西,尤其是颱風,發展進行的過程瞬息萬變,要做到百分之百的預測幾乎是不可能的。
預測本來就有一定的難度跟誤差,這次是莫拉克的不對稱環帶幾乎滯留在南部,並持續吸收西南部海洋的水氣,
加上速度在靠近台灣後明顯減緩、滯留時間拉長,才造成了南部五十年來最大的水患。
老實說氣象局也在莫拉克滯留後持續依實況修正了雨量上限,就這點來看,我認為他們還是有盡到該做的責任。
更何況,這次在莫拉克登陸前,包括美日氣象單位都預測它只會偏過東北角,不會登陸台灣,
只有我們的氣象局在之前就預測它會登陸,說實在話,氣象局已經做得相當稱職了。
辛苦預測天象的人不是您也不是我,為了莫拉克來襲,氣象局的人員也累壞了,
適時給他們一點掌聲,少點苛責,不是很好嗎?
我想表達的是
氣象局如果可以事先提出警告,那麼很多事情都可以避免
如果氣象局的官員願意花更多時間修正與改良預測方式,那是全國人的福氣
如果還是像去年以前,今年,甚至明年也一樣,
那我真的希望死的不是各位的親人....
我們不需要100% 的正確率,但我們需要正確的危機預判。
adoo wrote:
我覺得您說到重點,就...(恕刪)
科學首重有憑有據
依據手邊能夠獲得的資料和資訊做出適當的修改
本來就是正確的事
如你說的若不要以水煮青蛙方式慢慢修正
一次訂到一個很大的數值不就好了
說難聽點這也是事後諸葛
氣象局要是早知道雨量會下超過這麼多
他們也會把雨量數值一次就定高一點
問題就是手邊能獲得的資訊及推估就是這樣
不足或超過預期的再做修正
任誰也不希望這樣的事發生
氣象局是正式的天氣預報中心
若是過於大膽將數值訂得太高
到時候他們也是得承擔責任
不過我也相信這次事件過後氣象局也會針對雨量推估的作業再進行調整
因為事實證明仍然不完美
大氣科學相比其他科學領域是個非常年輕的學問
發展的時間短上太多了
人類就是因為對它仍然一知半解所以才會有今天一堆有關天氣預測上的誤差
但是哪個科學學問不是這樣過來的?
而這也是我們對大氣科學繼續努力研究的動力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