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不知道,石門水庫的洩洪是從底部洩的,民生用水是分段從中間層抽取的,底部都是淤泥水~這樣做可以清庫底的淤泥兼排放灌溉用水,這樣才能騰出上層的空間繼續儲存乾淨的雨水呀!況且上游集水區的水要一天的時間,才能慢慢彙集入庫,把庫底的淤泥洩洪掉,是最快最有效,又免花錢的清淤法,不這麼做水庫早就變泥庫了!
我常常在想...有時水庫見底會露出河床(淤沙?)部分何不趁那時趕快挖呢?這樣不用派抽沙機,直接貨車跟怪手開下去,能挖多少算多少這樣不是可以多少解決一點問題嗎?還是說代誌不是憨人想的那麼簡單的??解決淤沙有一定的程序or做法嗎...不能趁水位見底時派怪手去挖嗎?
sabede wrote:水庫都不是水庫了,變沙庫...(恕刪) 沙庫...拍寫 我失態了...不過話說回來...台灣很多水庫是真的淤積的很嚴重...如果淤沙的清理進度都能在進度上...應該可以多存很多水的吧...之前廬山經歷水患後...萬大水庫(碧湖)上游真的就像是沙庫一樣了...開車從旁邊經過...不再是以往的碧綠色...而是一片片沙洲...
沙、水、蓄、排 是很簡單的元素、但加在一起後,再乘上『人』就變得很複雜的...事情不是表面看得那麼簡單...印象中 千年都江堰的引水排沙是一種藉力使力的智慧中國數千年來 較有名水利工程中的因天時地利人和而造就的一個...所以 大原則來講,不是人在養人、是天在養人...這時 只能感謝天地、讚美萬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