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看到水庫洩洪 我好不捨得

還不就是想等到水庫淤砂累積到滿出來才會去想看看怎麼解決,
被說看不夠遠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

大家可能不知道,石門水庫的洩洪是從底部洩的,民生用水是分段從中間層抽取

的,底部都是淤泥水~這樣做可以清庫底的淤泥兼排放灌溉用水,這樣才能騰出

上層的空間繼續儲存乾淨的雨水呀!況且上游集水區的水要一天的時間,才能慢慢

彙集入庫,把庫底的淤泥洩洪掉,是最快最有效,又免花錢的清淤法,不這麼做

水庫早就變泥庫了!
我的文章--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7&t=242196&last=2302341
我常常在想...
有時水庫見底會露出河床(淤沙?)部分
何不趁那時趕快挖呢?
這樣不用派抽沙機,直接貨車跟怪手開下去,能挖多少算多少
這樣不是可以多少解決一點問題嗎?

還是說代誌不是憨人想的那麼簡單的??
解決淤沙有一定的程序or做法嗎...
不能趁水位見底時派怪手去挖嗎?
既然你覺得很捨不得,那麼多出來的放你家好不好?
再蓋一座水庫...對環境生態影響是很大的..
環境影響評估會不會過都不知道喔~!
sabede wrote:
水庫都不是水庫了,變沙庫
...(恕刪)


沙庫...拍寫 我失態了...

不過話說回來...台灣很多水庫是真的淤積的很嚴重...
如果淤沙的清理進度都能在進度上...應該可以多存很多水的吧...

之前廬山經歷水患後...萬大水庫(碧湖)上游真的就像是沙庫一樣了...
開車從旁邊經過...不再是以往的碧綠色...而是一片片沙洲...
記的前幾年看新聞時是說,都沒水時派挖土機下去挖,但下面的泥都很黏,怪手跟卡車都很難作業,所以用挖的也不會比較快
或許動員所有的軍隊下去同時挖,可能會比較有效吧
沙、水、蓄、排 是很簡單的元素、但加在一起後,再乘上『人』就變得很複雜的...

事情不是表面看得那麼簡單...

印象中 千年都江堰的引水排沙是一種藉力使力的智慧

中國數千年來 較有名水利工程中的因天時地利人和而造就的一個...

所以 大原則來講,不是人在養人、是天在養人...

這時 只能感謝天地、讚美萬物 ..
石門水庫上游
拉拉山、羅浮 巴陵等
復興橋現在都開發很多休閒產業。上游污水都直接進水庫。
吃喝拉撒都進水庫。
水土保持沒做好 淤泥一堆

水乾見底 泥沙不清,惡性循環下

泥沙越積越多後,蓄水量變少了

很快水就不夠用,水庫壽命又減短

又要蓋一堆水庫

感覺這是一個迴圈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