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vincat wrote:所以樓主也是牛頓等級...(恕刪) 我不是牛頓也不聰明也知道很多大發現都是在平凡裡看到,我只是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她的題目是拿國小科展的題目來作深入研究,你的數學定律說那是因為大家都已經有一定水平,然後遇到相同的問題無法解決,後來有人勝出,以他為名這當然天公地道。他們不在同一個水平,我覺得原創精神不夠!
國小科展?????????別搞笑了啦小弟的女友也教國小以前有次被分到要去帶科展她學國文的 根本不懂於是就隨便抄了一份以前的去報名結果 得了佳作吔題目是"""毛細現象""""很正常 中規中矩的題目呀 沒什麼問題呀重點在於 她報的是 化學組
e36coupe wrote:看來貝爾和愛迪生的原...(恕刪) 發明貝爾早期的實驗與發明植基於對聲音的專業知識。在孩提時代,他便利用橡皮、棉花與風箱做出一台自動說話機來模仿人類的說話:他並巧妙地控制他的寵物一隻斯凱梗狗的喉嚨,將它的咆哮聲轉成話。後來,他從醫學院得到一個人耳,將一根細的稻草黏在鼓膜上,使其能將發聲的樣型描繪於燻玻璃上,成為音響圖。他小時候就這樣做了哦!
figo029 wrote:發明貝爾早期的實驗與...(恕刪) 所以小孩子玩的傳聲筒是貝爾發明的?還提他利用發明者不可考的傳聲筒原理與現象來從事研究?如果小孩子玩的傳聲筒不是貝爾發明的話…那符合你所謂的原創精神嗎?
lorisliu wrote:從麵包蟲-->...(恕刪) 你還是沒搞懂才會拿科學期刊來舉例,我說過若是大家都是研究團隊ok,你在這地方突破我就在想辦法轉個彎作研究我都認同,這些研究當然是前撲後繼來的成果,那還有什麼問題。我只是覺得小學生發現這樣子的現象,高中生看到奇貨可居拿去研究,站在鼓勵小朋友多思考動手作科學上讓人覺得有點汗顏,這些小朋友若有在做研究方面的父母,他們這題目就不會只作到這樣。當然結果論來說是這樣,大家都覺得ok就ok,我是好奇目前國內的科展都是這樣子玩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