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公車都跑不出來,為什麼蓋捷運呢?

我認同毛部長的看法,我之前在高雄版就有發表過類似的文章,當然當下就有人批評說交通建設應該考量未來性,我也強調說我並不是不要捷運,而是蓋捷運的人花費很大,就資源有效運用的觀點來看,這筆錢應該先拿去建設別的(比如說多蓋幾座圖書館不是也很棒嗎),而不是為了選票而強要蓋捷運。

高捷目前是南北、東西各一條,問題是這樣南北跑或東西跑上班的人很多嗎?

高雄南區北區的房價我想應該差不多吧,在北區上班的人,除了老家本來就住在南區的人外,實在沒有理由買或租到遠遠的另一端去。

我不得不又要舉台北來當例子了,台北捷運的效益在於大量的運輸上班通勤人口進城去上班,因為台北市有明顯的城區範圍,是屬於辦公大樓的密集區,而人們並不是不想住在城區,只是很單純的買不起城區的房子,只好往外圍去,而捷運的存在正好解決這種單方向的尖峰通勤流量。

回來看看高雄,高雄似乎比較沒有明顯的上班密集區,我印象中大約是中正路、四維路跟博愛路,比較類似線狀的而不是塊狀的,另外比較密集的上班區域還有工業區像是前鎮跟楠梓,所以高雄的上班區算是比較分散的,再加上高雄的房價每一區都差不多,大部分人沒理由住在離上班地點太遠的地方,所以騎機車通勤自然變成首選,捷運的"大量"運輸通勤人口的效益就不明顯了。

高雄最近幾年的發展逐漸變成南北兩塊生活區,我倒覺得這樣還不錯,至少避掉了像台北一樣的密集單區型態所造成的交通問題,我在前文已經說過,我也喜歡高雄有捷運(我家離捷運站很近,有實際的效益),但是就整體層面來說,我倒寧願這筆經費先花在鐵路地下化上面,畢竟地下化之後南北交通的瓶頸完全去除,每一條南北向的路都可以直通,這比起捷運只有一條線來說效益遠大的多了。

Simcity wrote:
這就是為何新市鎮永遠失敗的主因! 日本剛好相反, 所有的公設施與建設都會與新市鎮同時到位!
這種心態永遠不會對未來的都市有先進的想法!



日本政府負債在2010年將達到197% GDP

台灣政府負債,名目上大概近50% GDP,
如果考慮到各退休基金虧損最後都要由政府買單, 那馬上爆增到超過120% GDP

學日本, 我們有那個財力嗎?
台灣的公車業者只想著賺錢,
對於一些不賺錢的路線,班次能省則省,
長久下來自然造成台灣汽機車數量大增的情形,
因為不方便,誰會想去撘乘,
主管的官員爲解決塞車問題也只是不斷興建公路,
蓋停車場,畫停車位,
惡性循環下來,誰會想去搭公車,
有,
只要是免費的,
在新竹我看到搭乘公車最多的是不用收費的阿公阿媽,
還有可以在上下班時間看看科學園區免費的巡迴車,
尤其是到光復路的車,都是人滿為患,
搭乘的誘因在哪?
免費!!
或許把拿來建捷運的錢,
來補助公車行駛(好像會圖利業者),
或成立公營公車系統,
比建一堆賠錢的捷運好吧。
如果讓你選擇換個都市住,
有沒有捷運會不會是你的考量?
如果是我,
有捷運可以上下班會加分很多。

捷運會改變大眾的交通習性。
也是更環保,又增加就業機會、促進都市建設與國際形象的選擇。
只是這些成效不是短短兩三年可見的。
批評人卻只要兩三秒就可以做到了。

難道捷運都要等都市大塞車才有理由開始動工嗎。
那這個都市大概永遠不會有機會大塞車了。

毛先生的話真的讓我感到很無言。
攝影人的份量來自於作品 而不是相機與鏡頭 My Flickr http://www.flickr.com/photos/frank_photos/
高鐵現在狀況就是以後捷運亂蓋後的情形!!
台灣才多大??
只要整頓一下台鐵,高鐵效益就會跑出來!!
與其要高鐵,還不如將錢花在貫通中央山脈的鐵路上!!
這樣花東的交通會便利許多,環境上的衝擊也比開高速公路小.
一切都是政客要炒地皮!!
公車的效益減少都是政府掉進BOT跟民營化泥沼中導致的結果??!!
政府本來就應該要維護少數利益而造成某些虧損.....
民營化後..先砍或減班不賺錢的路線,
這些路線上的乘客發現公車不好等後就漸漸不搭..惡性循環就開始了!!
毛先生的話我也不是全部都贊同!!
公車跟捷運的效益是不一樣的??!!
但現在政府畫的捷運線感覺就像是為炒地皮而畫的??!!

政府又不是企業, 一切以營利導向, 不覺得可笑嗎 ?
就是這樣, 缺乏有遠見的總體計劃, 所以我們才蓋出全世界最貴的捷運.
視角還是應該放眼長遠是否對區域發展有利吧.

大台北地區 700 ~ 800萬人口, 政府都丟了幾千億去蓋捷運,
其他都會區的人又不是二等公民, 按人口比例,
政府撥個幾百億上千億的, 像高雄那樣搞個 BOT 也是剛好而已吧!

30 ~ 50 萬人口數的市鎮, 蓋輕運量的運輸系統, 也是很正確而環保的,
剛開始大家還不習慣, 久而久之利用率就會上升, 只是規劃要好一點,
不要把站設在鳥不生蛋的地方, 然後再來怪大家都不坐, 那不是很扯嗎.

其實很多地區, 都麻是先挖好來等著將來使用, 哪像台灣這樣亂無章法.
需要時才在那裡挖呀挖, 這些政府官員出國考察, 不知道都在考察什麼.
大眾運輸系統 = 捷運 ?

每個城市都有不同的公共運輸需求.

不是看到別人有你就想要.

發展大眾運輸有很多方案 (公車.輕軌..)

也要很多搭配方案措施.更須當地民眾配合.

任何的交通建設以不虧損為前提。北高航線就是經不起虧損而消失。

虧不虧損,要看使用率。而使用率是要看生活上需不需要。

30年前台北公車擠爆,是因為要搭的人太多(市場大),而公車及道路(供給)太少。加上通車的人佔大多數(停車位有限)。

而台北捷運剛好彌補其需要。30年前我每天上學(北縣到北市)要搭兩班公車才能到學校,光上學搭上公車就要一小時才能到校,還未必擠得上去,後來乾脆騎腳踏車,就算淋雨,也只要40分鐘。

想想,高雄呢?人民有需要嗎(市場)?交通現況有當初台北的「擠爆」、甚至學生書包被夾在公車門外嗎?停車會極度不方便嗎?

南部為了比氣魄,就這樣蓋下去了!東西是風風雨雨、黑影幢幢中蓋出來了,問題是我保證高捷絕對繼續虧下去,虧到高雄市政府喊停為止。要不虧,就要收合乎成本的票價,問題人沒那麼多想搭,能怎樣?

喜歡開車的人會說我開車是為了「點對點」,直接下車到,不用換。在台北,綿密的公車網也勉強算是「點對點」。而在高雄,只有汽機車可能做到「點對點」。而且台北的捷運是以公車轉乘為事先規劃才建設的,至少有基礎在,而高雄呢?如果連公車都不發達,直直的捷運能通道你家(點對點)嗎?不可能吧。

況且高雄熱,出了沒有公車可轉你家的捷運站,是要從捷運直接走回家嗎?能走多遠?有幾站?人口夠密集到能涵蓋多少可以方便到「點對點」的區域?

地方政府自負建設的盈虧才是長遠之計。地方政府才會理性看待建設,少點蚊子館、蚊子捷運。

jonny2008 wrote:
任何的交通建設以不虧...(恕刪)

如果交通建設要以"不虧"為前提
改天交通部長說
把台鐵裁了,把車站改建成停車場,把鐵路變成大馬路
最有"經濟"效益
我想您會第一個贊成

當然贊成,問題是台鐵不是地方政府營運的。地方敢爭取經費去建設,就要先有承擔失敗後果的準備。

不然人民的錢可以隨便花嗎?

台鐵會虧,部分原因是高鐵及長途公路競爭,部分是因為優退制度,這別忘了。在高鐵、公路、空運開放競爭之前,台鐵有這麼虧嗎?現在北二高也通了。台鐵不轉型,例如掌握北部到東部幹線的賺錢路線,如果他不修改優厚的退休制度,都只會更慘。只是台鐵是政府交通建設變化快速下苦苦在撐的歷史共業,不然不轉型,絕對倒。

想想,台中弄出個后里、東豐自行車道,不也是地方的鐵道變成觀光自行車道、還算成功的轉型?地方政府自己一定要想辦法變出好花樣才對。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