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man01 wrote:...(恕刪)還不如利用台鐵舊路線(糖廠)規劃規劃,像日本偏僻路線有無人車站(司機兼車掌兼收錢)就可了。 當時日本留下來的五分車軌道現在都荒廢了有的還被柏油路給掩蓋如果當時能多加利用這些軌道改成大眾運輸軌道像台中到南投的中南線就是一例
hiro713 wrote:毛部長講這話有點事後諸葛的感覺當初木柵線開通時搭的人也不多是後來其他線完成後搭的人才變多現在高雄也才完成十字路線當然不能跟台北比要看未來不能只著眼現在呀照他的說法,其他縣市不就永遠只能搭公車!? 我覺得他是看到高雄的狀況,才只好說出實話...否則以政治人物開支票的能力,綠島也可以蓋捷運了...高雄至少也是台灣第二大都市,結果捷運虧的一屁股。其他城市就更不用提了...
這種話 要說出來 還真的要有勇氣畢竟沒有人願意承認 或是面對 自己住的地方不配有捷運....說真的 要有捷運 最起碼公車路線編織出來的網路要夠綿密不然捷運鐵死.....所以現在剩下的要蓋捷運的理由就是:都市進步的象徵 這一個理由了
感覺高雄人愈來愈多.. 一些地段的車位也有愈來愈難停的驅勢高雄的公車近來發達許多. 會搭的話搭配捷運其實真的不太需要自己騎車或開車. 同時高雄搭捷運的人潮也不少.特別是搭高鐵的人目前待在台南. 後站的公車少得可憐. 前站不曉得路都夠小了. 還要蓋捷運.. 車站要放哪裡如果是輕軌還可以考慮一下
個人認為,要蓋捷運不該把運量當做第一考量,而是要當做都市發展的一環。當政府想要發展某一區塊的時候,就必須建立這樣的專有路權的運輸工具。讓居住人口快速的往這個區塊移動。而且在都會區為大量發展前就開始建設,可以避免日後因建築物造成路線難以規畫,施工風險,還有土地徵收困難的問題。要是要以運量優先考量,最後一定是落的跟台北一樣。房子都蓋起來了,車子多了起來,要蓋的時候要遷就既有建物,彎來彎去,地下段施工還要避免傷害建築物地基,馬路中間施工,就是每天塞塞塞。蓋個設施這邊抗議哪邊抗議,工程一再延誤,這樣有比較好嗎?說真的,台灣要不是一直都以四輪車輛為重,都把車輛稅收規費都拿去蓋路給汽車跑的話,那些錢拿來興建捷運根本就是綽綽有餘,蓋好後還可以拿來補助大眾運輸,讓大家有合理的價格的運輸工具可以使用。毛部長的說法,根本就是把捷運當成賺錢工具,不是公共運輸工具。就像是買了新房子,家人說要裝潢,一家之主的你卻說等住舒服的再來裝潢一樣。在這種邏輯下,歐洲很多小城市的軌道運輸系統通通可以廢了。yapi1101 wrote:我覺得他是看到高雄的...(恕刪)高雄至少也是台灣第二大都市,結果捷運虧的一屁股。其他城市就更不用提了... 高捷的問題在北捷只有木柵線時也是有的北捷的使用率是後來各線可以轉乘後才逐漸提高的。只是北捷是官辦民營,捷運公司跟捷運局的線路線路租金低到可以說是沒有。而高捷是BOT,這家公司要自己負擔線路建設的費用,還要攤提折舊。只有這樣的一條路線,還稱不上方便,所以運量自然低。那麼在這樣的運量下,虧損是一定的,況且這不是小本生意,今天開始擺攤明天開始就可以獲利。這種需要投入大量資本的事業剛開始的時候一定都是虧損的,除非真的超熱門。所以高捷還是要繼續擴展路線,才能提高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