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lin wrote:
這不是悠遊卡的"電子錢包"這一方面的功能嗎?他還可以"同時俱有"使用信用卡的功能遠距付款.
...(恕刪)
不是這樣的。您描述的基本上是把兩張卡用膠水黏在一起,所以同時有兩個系統的好處與壞處,加上錢用完自動儲值的功能 (卻也同時減少了安全性)
但是這兩個系統不能同時發揮,最主要的是不能遠距交易卻享有低甚至零交易成本的好處,信用卡號曝光也無法挽回,銀行可以事後偵測阻止繼續使用,卻無法事前預防卡號曝光。晶片信用卡還是有卡號,卡號曝光還是可以盜刷的。悠遊卡無法複製,卻需要某種讀卡機。
把信用卡資訊存在手機像 apple pay 算是折衷方案,但是手續費與信用卡同級,商家卻更吃虧,所以並不非常受歡迎。
rebels wrote:
不是這樣的。您描述...(恕刪)
兩個系統不能同時發揮?難道你要"同時近距跟遠距支付",不然需要同時發揮什麼?你說說看什麼時候需要"近距跟遠距同時支付的情況"發生?

至於卡盜刷問題,這便是取決於銀行的安全機制得一直升級,跟卡有沒有結合在一起無關.(無論是什麼支付方式,都會有風險的).
卡加入手機裡講求的是便利,例如一卡通已經可以加入手機裡了,在台灣去年已經有人拿著手機進出捷運,已經用手機取代了交通卡,當然便利商店及租借U-BIKE也可以使用手機.
科技的目的本來就是讓人的生活更便利,而且還要多元化,一卡通尚未加入高鐵(快了),這幾年最受喜愛的方式是可以在坐車前往高鐵站的路上,直接上APP訂位,就跟訂電影票一樣,直接在手機生成QR CODE,到了高鐵站刷一下手機就可以直接入閘了.免排隊免取票.方便又快速,這幾年以來還滿多人使用手機QR CODE入閘的方式.等一卡通加入高鐵,原本使用悠遊/一卡通聯名卡的人也會改成拿手機嗶一聲直接入閘.
9528 2.0 wrote:
除了網購常用PAYPAL...(恕刪)
倒是妳說的"遠距跟近距同時支付"才詭異,完全的不合理吧.
就舉我前面的高鐵來說好了,這是台灣高鐵的閘門

這是APP訂位付款後手機生成的QR CODE(電子票券),那怕只是在坐捷運這麼短短的時間裡也能滑手機APP快速訂位.大概只花不到一分鐘就OK了.

只要拿著手機訂位生成的QR CODE掃一下,就能直接入閘,免排隊免取票,這幾年以來很多人使用


以上,台灣這幾年很多人使用電子票券,直接刷手機入閘確實便利,但是這樣就可以了嗎?
大家都用了幾年了,也覺得電子票券方便,幹麻還要精進?很快的一卡通也要加入高鐵了,悠遊卡也要加進手機裡,為什麼?因為不僅無票化,還要無卡化,為了更便利,將交通卡與手機結合在一起,直接拿手機刷一下就可以入閘,除了這幾年所使用的電子票券(手機APP訂位生成QR CODE)方式,也可選擇無電子票券,直接扣款的方式,方便短程及自由座乘客快速入閘(悠遊聯名卡早就有此服務).
科技是為了更便利,只會不停的一直精進,那裡有"現在這樣就很好了"?
budinx wrote:
其實要低交易成本去用比特幣之類的就好了。
我比較好奇的是沒有第三方支付,你就沒辦法買東西嗎?或者沒有第三方支付你買東西會很複雜很困難嗎?如果這兩個都不成立,則第三方支付是可有可無的。
你這個說法,就好像有些人覺得用現金就好了,幹嘛用信用卡?
估計是你沒在中國用過支付寶、及微信支付才會這麼說,用過你就回不去了,
我連買房子的意向金(斡旋金),都是在吃麵的時候,花一分鐘就完成支付的。
在百貨公司的自動販賣機買現榨果汁,沒有零錢,也可以用手機支付。
當然,你也可以一直使用現金,拒絕一些新的支付方式,
對消費者而言,就少了一些更便利的選擇,
更重要的是,這些第三方支付的領頭企業,形成一種制度及商業模式時,
這背後是非常龐大的商業利益,
就好像信用卡就visa、master card等幾種,
你要用信用卡,就要受制於別人的規則當中。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