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瘟 wrote:
山與海我從小就接觸了
因為我老爸就是吉普車愛好者
那麼什麼才是真實呢
我想不是網路上這一番嘴砲
豬瘟大大,
在您對小弟一在地發文威脅與騷擾後,為什麼您還可以若無其事的談笑?
小弟真的再一次向您聲明:
mobile01 上的會員,"豬瘟" (會員id 136672),您在這篇討論 又有破壞山林的吉普車隊了 中的 第135 F 中(未修改前),將本人之照片及姓氏公開,並以令人心生恐懼之言語發言,以及後來您的發言跟私訊,在在令本人感覺精神與人身安全處於危險受威脅之狀態中。
本人一介小小平民,無力自保,目前僅能就相關證據盡量保全,敬請自重。 謝謝。
現在時間 2010/9/1 AM 1:14
掃垃圾 倒垃圾 / Shot down ★★★★★★★★★★★★★★★
我沒有惡意而且不是針對你也不是針對他更不是針對任何人或動植物、礦物、無機物
kai0614 wrote:
哈~大大您好不知道什...(恕刪)
對於山林的破壞
請去看一下:
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國土分組生態旅遊白皮書
節錄第一段:
緣 起
國內觀光主管機關甚早就注意到生態旅遊的發展,在推動「觀光客倍增計畫」的同時,行政院觀光政策推動小組也指示交通部觀光局自民國91年起著手研擬生態旅遊的白皮書及其推動策略。此白皮書雖仍在不斷地研修,其中許多政策卻都已經逐步展開,且在短短二年間,因為政府的積極作為,促成了國內生態旅遊的蓬勃發展;可惜的是,產業界並未真正體會到生態旅遊的真諦,因此造成的負面衝擊也快速浮現。
目前只要是到戶外景點進行的旅遊,幾乎都被認定是生態旅遊,但經營者對於自然環境的限制缺乏認知,導致許多旅遊地點受到超限的開發,例如綠島、清境農場、大雪山林場、谷關、及內灣等,國內遊客對此現象已有許多怨言回應﹔此外,各種標榜自然生態體驗的遊程,吸引大批人潮趨近觀賞鯨豚、螢火蟲、蝴蝶、綠蠵龜、珊瑚礁、魚類、潟湖、黑面琵鷺、紅樹林等,帶給生物過度的干擾,亦讓保育人士深表關切;至於非法及不當使用越野車進入自然保留區、敏感區域如洞穴、溪流、河川、沙洲、地質保護區等的活動,近年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更引發環保團體的抗議。這些跡象都顯示國內目前的「生態旅遊」非但並未嘉惠自然資源保育,反而已經造成更多的危害。
鑒於生態旅遊對台灣當今之整體發展具有重要之意義,且在全球化的激烈競爭下,台灣也必須快速有效地推展生態旅遊,永續會認為有必要從國土資源保育的角度來重修「生態旅遊白皮書」,積極採取必要的管理與防範措施,優先避免讓更多具備優良資源條件的旅遊據點步上過度開發與破壞的後塵。本白皮書的任務,係源自內政部民國93年4月12日「研商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國土分組生態旅遊工作項目及生態旅遊定義與範疇相關事宜」會議之決議。
本白皮書除了明訂生態旅遊的定義、精神與目標外,也期望能超越觀光主管機關的視野與執掌,自永續發展的角度,更具體地規劃出生態旅遊相關政策。行政院及所屬各部會應負責制定和生態旅遊有關的法規,決定主要的策略執行方向與架構,各目的事業主管單位及地方政府應就近負責執行與管理事項;本白皮書也提出後續的管理計畫、方案、與建議,作為相關部會施政的參考。
-----環境破壞的觀念,已經不是亂丟垃圾,山老鼠那種觀念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