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李家同:免試入學 窮孩子難翻身

DP4 wrote:
說實在,名校出身對於...(恕刪)


説實在的
有錢人在就業方面,光是透過關係
就把窮人擠掉了...誰管你名校畢業的

當然,討論的重點就是
到底改革,有多少窮人會因此被擠掉?
如原本的制度,可能50%窮人還有機會
改了之後,是保持不變
還是剩下20,10%?

我是覺得40,50,60年代的人體驗過台灣的經濟奇跡,都會覺得當年的制度好
但是,當年的制度套用到現今,好像又不是那麽有用
人們從窮變小康..很快
但是要一直維持下去...就需要做改變

如我們的企業,從小變大,但是大到一個程度就必須出走
沒有做更大的改變

人生不過就是這樣
一樣是讀書,一樣是成長
但是不同的制度,帶給了不同的想法,人生
雖然李家同常常嘴砲,但是我們不能因人廢言或是因言廢人

雖然聯考不是最好的評鑑方式,但是考慮到公平性,台灣十年內大概不會有更好的制度,
然而,聯考並不是可以永久或半永久的制度,所以不斷的思考及討論是必要的

不過免試入學和十二年國教以及社區高中都是不可能的事,

以目前師資培育的產品和現有的教師來說,有為數不少的教師教育學分都是修假的,他們不要說教育的使命感,可能連是否具有基本的教育專業都令人懷疑,這樣的情形下在校成績的可信度就變得令人質疑

而這些教師通常是在偏遠地區任教,
在連教師素質都未能有基本的確保的情形下,不管免試入學或是社區高中的幻想看起來有多美好都是緣木求魚

話說回來,學習從來就不是快樂的,
應該是要教學生,只要知道是自己該學該會的知識能力,即使痛苦,也能奮力追求

教育部該做的是減少公私立高中,高職,國中教師的素質落差(個人是覺得各大學的師資其實不會差太多,是設備和研究內容不一樣,這個就只能靠時間了...), 使明星與非明星高中的升學水準差不多

那樣一來,假設有一個中學生要選高中時,
他就會想,A高中和B高中升學率差不多,A中的特色是ooo,B中的特色是xxx, 不過他比較喜歡C中的特色ggg...

至於聯考智育取才的問題,
問題關鍵不是用哪種評鑑方式,

而是如何設計出能測出學生各方面知識與能力的考試題目與內容

話說,O綱X本其實本來不應該有爭議,
問題是學生讀書方法錯誤,老師家長也跟著糊塗

我是基測第二屆,
國中讀很普通的地方公立國中,高中是上台中某第一個高中...

我國一開始大概每天從圖書館借2,3本不等的課外書(不包括言情小說和八卦雜誌),在第二天借下一批書之前看完

然後乖乖的把數學課本的習題填完,
社會和歷史課本就當故事書看,
地理就看地圖玩虛擬旅遊,
生物,物理,化學就多翻百科全書,
每學期每科買一本試題來寫(才知道自己記得多少)
要考基測前,每科再個寫一本總複習,
加上學校老師發下來當點心的練習卷,
莫名其妙就考PR99(之前誤打成級分)
幾綱幾本根本不是問題

學生會學不好只有兩種原因,如果不是老師沒教好,就是學生學習的方法錯誤
吃甜食的人偶師 wrote:
學生會學不好只有兩種原因,如果不是老師沒教好,就是學生學習的方法錯誤
,...(恕刪)



其實還有一點

就是很多父母自以為懂

其實都是屁
1. 小奶萬歲 2. 以上都是玩笑話

吃甜食的人偶師 wrote:
莫名其妙就考99級分
幾綱幾本根本不是問題


我也是認為幾綱幾本根本不是問題,因為我兒子前兩年也考過基測,他們學校也是常態編班~~



99級分?!應該是PR99吧~~~~
我以前也是自學班的學生,靠國中三年的成績決定學校
老實說真的沒有很大的壓力,
但是有些老師就會說我們沒有考試的壓力所以上課可以很混
和你們上課也不用太用心之類的話,
現在想想,老師說這些話有把我們當成放牛班學生的感覺
學校對於自學班的師資也會有所不同
(我家姐妹都是讀同一所國中,哪些老師是專門教哪些班的都很清楚,
也會有老師擺明就是不教我們,只教最好的班)
我不認為自學班不好,一切都要看你自己的心態吧


記得7月時不是有家長團體出來抗議學測,
那時心裡在想,哪個孩子喜歡考試?
但是給孩子最大壓力的不就是愛互相比較的家長?
之前給孩子很大的壓力,希望他們有好的成績上好學校(讓他們有面子)
给他們學一堆東西
孩子慢慢心中有了我一定要讀好學校的想法
最要改進的是家長和沒有想很清楚就推出方案的政府官員

cycer wrote:
李家同是個嘴砲王沒錯...(恕刪)


在台灣你居然認為有 好的教育

你認真了...你輸了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