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EAN1975 wrote:
成功的企業家
失敗的父親...(恕刪)
雖然大家都讚許他在事業上的成就,
但做他的子女也滿可憐的,
王文洋說,在他的記憶裡13歲以前沒跟父親說過話,
顯然王永慶是一個專注於事業或外面世界的生意人(不見得每個父親都這樣)。
或許當年很多人認為是王文洋不孝,
可是他們父子之間那種愛恨交加的情感恐怕一般人無法體會,
也許我們覺得爸爸有錢就很快樂,
但是當爸爸太有錢,二房三房、子女成群,
甚至強迫你從小就要去異鄉讀書的時候,
其實會滿怨恨爸爸的吧。
王文洋當年和父親絕裂,
可是我相信他心理面那種缺乏父愛的空虛感的確很痛苦,
王永慶在做父親這檔子上的確不太用心,
李寶珠說,王永慶到老都像個孩子,
總是專注自己的事情,
連吃頓飯都要別人哄著才吃完、讓下人能休息,
王永慶對鏡頭說:我本來就是無情無義的人(指說他叫王文洋滾出集團),
也許王永慶對大媳婦有偏心,
或者什麼原因不能接受王文洋外遇,
但對於家庭關係的處理,的確是王永慶的弱點,
也是很多有錢人不願意花心思的。
郭台銘娶了曾馨瑩之後,
對著鏡頭講過,林淑如永遠是他的最愛,沒人能取代她的地位,
不知道是不是肺腑之言,
但能講出這句話,多少也能理解郭台銘成功的智慧,
至少在做父親這件事情上,算贏過王永慶吧。
有人就說了,
王永慶對部屬員工的照顧很用心,
但是很憂心第二代是否也抱持相同的態度,
然而,第二代的做事態度則和王永慶之間的關係息息相關,
成功的企業家,
就能夠教化自己的兒女有相同的社會理念,
且看後王永慶時期的台塑集團如何發展吧。
可以確定的是,
許傑輝未來少一個角色可以扮演了

n3886122 wrote:
早該掛了,
拿朋友合資的錢開米店開到倒也拿來歌頌,
(恕刪)
毫無證據的批評一位往生的長者,實在令人氣憤!!!如果可以的話,我想約你出來看看你是長個啥樣子!
請看你說的這段話的相關新聞
http://mag.udn.com/mag/people/storypage.jsp?f_MAIN_ID=161&f_SUB_ID=3806&f_ART_ID=154679
識王永慶的人,對他的飲水思源、知恩圖報都印象深刻。王永慶當年曾受資助赴日學習塑膠技術,王家發跡後一直回饋照顧資助者家庭。而王永慶也對他唯一正式學歷的新店國小捐錢捐教室,回饋母校。
嘉義市建宇通運公司董事長林双雨說,祖父林木生與王永慶的父親王長庚是兩代世交。王永慶十五歲時,由台北新店南下嘉義市跟隨叔叔學做生意,做得不錯,王家定居嘉義,與林家成為鄰居。
不久,祖父與王永慶共同經營米店、磚窯廠,後來王永慶想到日本學習塑膠技術,苦無經費,最後祖父拿錢資助,讓王永慶順利前往日本,王永慶回台後開創塑膠事業,將四十年代共同經營的嘉義磚廠,讓渡給林家。
林双雨說,從小聽父親與祖父說兩家的故事,父親林騰雲與王永在是崇文國小同學,祖父每次去台北,王永慶一定全程陪同;民國六十七年祖父往生時,王永慶還從台北搭包機到嘉義弔唁。
他說,祖父資助王永慶一事,祖父生前從不提及,都是外界在談;而王永慶在塑膠事業有成後,不僅將嘉義磚廠讓渡給林家,王永慶只要投資什麼,也會算祖父一份。
王永慶、王永在兄弟為照顧林家,在他家經營的通運公司贈匾題名,台塑南亞廠、新港廠的運送工作全交給林家,「連台塑員工攏知道我們家靠王永慶兄弟照顧啦!」
新店國小校長林蕙涓說,王永慶是該校第二十四屆畢業生,畢業於民國十八年,新店國小學弟妹都記得這位成就傑出的校友。
新店市直潭國小校長許德田表示,王永慶從小出身直潭地區,他事業有成後,民國四十七年捐一百萬元給直潭國小前身新店國小直潭分校蓋一層樓校舍,也就是現在學校的「人文樓」,直潭國小也順利在民國五十年獨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