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er Shih wrote:該賺的沒有賺,在某種角度上就是虧損。 這種解釋方式當然也是可以,我不反對~但是這樣答案應該是-1怎麼樣都不會算出1還是-2的答案我心目中的答案排名:賺1元:根本談不上嘴砲還是數學,就只是個錯誤算法賺-2元:有嘴砲一點了,但是數學還是0分賺2元:雖然不嘴砲,至少數學及格賺-1元:嘴砲跟數學兼具
我想這是就 損益上 或 成本上 的觀點來看~~~損益上的觀點 → 賺 1 元 [損益 ~~ (+1)+(-1)+(+1) = 1]成本上的觀點 → 賺 2 元 [成本 ~~ (9+11)-(8+10) = 2 ]所以,答 賺1元跟賺2元 的,都是對的!
據說這是企業的答案 ~~‧回答賺2元的人,邏輯與數學都對,適合當消費者與投資大眾,不錄取。‧回答不賺不賠,與回答賺3元的人,主觀且易忽略細節,不錄取。‧回答賺38元又4隻雞的人,適合當學者或官員,不適合在企業,不錄取。‧回答賺1元者,很有成本與經營概念,恭喜你,列為備取/後補名單。 ‧回答-2者 (虧2元或少賺2元),恭喜你!優先錄取~面試成功!~~(8元買進,本可11元賣出,賺3元的,經過幾次交易卻只賺1元,等於少賺了2元!)
這題蠻像是申論題的.. 主要是看你有哪些方面的想法 適合經商? 斤斤計較 之類的我個人是認為~如果 此題出在小學生的考試中 答案會是2 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會選這個 正常的數學邏輯我的想法則是.... 他一開始以8元 買進1隻雞.... 後來以9元賣出 賺了一元... 又以10元買進所以他又得掏出自己的1元來補足(視為-1) 才能購買 (9 + (1)自己掏出的一元) 10元的這隻雞.....後來又以11元賣出 所以 其實只賺1元但是此時會想說 大公司會出這麼簡單的題目嗎?= = (反向思考).....要知道一件事@@ 既然是公司~ 公司會選擇 能賺最多利潤的人才 能帶給公司賺頭....拿華碩公司做假設好了 一年生產1千萬片主機板.... 上面的零件 能做越精簡 成本越低....一片的成本假設為 1050好了~ 另一個人才... 只要耗費1048 就可以做出相同功能的產品.. 如果是你會選誰?少兩元 等於賺了 2千萬呢~ (一千萬片主機板*(1050-1048)).........現在的題目已經告訴你..... 後來有辦法以11元賣出..... 那中間的多次交易 何必做....(此為時間成本與經濟學和機會成本等綜合...)11元-8元=3元 一開始如果沒有中間那麼多交易的話 可以直接賺3元... 卻經過多次複雜交易只能賺一元對公司來說 其實就等於賠了2元...(也可以從生活中例子來舉例... 你買台PSP 現在大概4800左右吧 拿到學校之後看到同學也買了...問他花多少 結果他說他以4500元就買到了.... 人就會開始後悔.... 當初怎沒叫他幫我買...)此視角 從 現在回去看過去 屬於不可改變的事實可以說 這題目一切都是以假設來決定的.... (看你有甚麼假設就會出現甚麼樣的答案 從中選出最適合經商的)而且我自己認為 基本上所有的商品都是用假設來定價的喔~.....成本+賺幾成~商品的熱絡程度()和市場佔有率~ 就像是....蘋果好了 IPHONE 比其他牌都貴 卻還是有很多人買... BMW 也是一樣阿 推估 大家購買心態@@ 世界上的人 百百種... 炫耀心態也多多 自然會有人買...飲料的包裝上也會有所謂的建議售價....... 推估大家可能會買的價格...不好 怎越扯越遠= =.......
網路看到的答案-回答賺2元的人,邏輯與數學都對,適合當消費者與投資大眾,不錄取。-回答不賺不賠,與回答賺3元的人,主觀且易忽略細節,不錄取。-回答賺38元又4隻雞的人,適合當學者或官員,不適合在企業,不錄取。-回答賺1元者,很有成本與經營概念,恭喜你,列為備取/後補名單。-回答-2者 (虧2元或少賺2元),恭喜你!優先錄取~面試成功!我覺得答案選虧2元才錄取應該是面試老闆吧.要是面試員工要這麼會算.肯定也會很精算能從這間公司賺多少薪水吧
儘管這個世界已經被資方扭曲憑藉著企業主的優勢 愚弄求職者的價值觀創造現在被資本主義殘害到風雨飄搖 貧富差異極大的經濟環境邏輯跟數學的道理一樣是恆古不變你今天進不了 該公司 上班該公司 同樣也奴役不了你沒有必要將兩次都有獲利一元的交易用各種刻意創造逢迎拍馬的說法討好企業主你不是那個面試的人不用去揣測他的心意 改變你的內心就算你創造了這世界不曾有過的想法 討好了面試者 進去了 該公司哪天誰知道這位面試者不會被別的同事取代 不會被老板 fire到時候這個所謂最優的答案 就跟屁一樣的沒意義回答賺兩元的人不適任? 不適任什麼?是不適任董事長 總經理 空降部隊 會計人員 工程師 還是人事部門那些一天到晚在想亂搞學習課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