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我不要高捷倒店啦

respect wrote:
這新聞稿的目的如果跟政治有關,我倒是比較好奇,最近很多新聞突然間,台南、高雄多了起來?到底是在做什麼操弄?
我覺得這新聞如果有關也惡意在整高雄而已


只能說台北人真的太幸福了
台北捷運不用負擔土地、設備、建設成本,都是北市府捷運局買單,
連第一年營業收入只有高捷的一半,叫做有遠見、損益兩平......
不過當初高捷決定要用BOT自己負擔土地、設備、建設成本,應該是運量高估2~3倍造成的
以為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賺回來
高捷當初有計入土地及場站開發收入,現在被法律壓得死死的,這部分根本無法動彈(高鐵情況亦同),所以有可能趁敏感時刻看能不能要到些東西,反正最多是中央接手,採北捷營運模式,一樣可以達到收支兩平的財務。這可是北捷花了十年才達到的目標,高捷兩年就達成與台北看齊的境界,嘔液!。
evaair2001 wrote:
高雄的人口流失兩百萬...(恕刪)


若有錯誤的話,我這邊願意承認錯誤
我的資料來自於最近因為遊戲上市所做的調查
調查不是針對"已設籍"的人口
有包含流動人口在內
也許不是很全面或很完善,因此多少會有誤差......

台北縣市人口多於高雄縣市是不爭的事實
10個台北人有7個外地人這比例也不奇怪

大眾運輸本來就不是以營利或回本與否做為考量
因為牽扯的是都市發展,以及實際需求
我也不希望高捷倒,現在可能焦點應該集中在如何使高雄人多加利用如此便利的運輸工具
而不是放給他爛
既然做都做了,那就請物盡其用


小叮玲吃海苔 wrote:
我覺得實際情況沒有媒體報導的那麼誇張



+1 , 我記得小叮鈴姐姐出沒地點是在巨蛋站那吧...
桃園來的朋友也很納悶的說,新聞不是說高捷沒人坐嗎? 我們去坐的時候怎還不少人(他坐人少的橘線)
我做了幾十次高捷還沒碰到少於10個人的....一次都沒有, 如果是某些路段在某些時刻,我想還有可能達成吧
強烈建議真的覺得高捷運量少得可憐的人,可以親身去"多"體驗一下吧,眼見為憑,多說無益....
另再次強調,有人覺得高雄就業市場不好帶動不起高捷,高捷存在沒意義,希望高捷倒掉, 這種想法有沒有互相衝突呢?
kenchu1109 wrote:
台北人根本就只顧自己
好像別的地區都是鄉下 搞不好連馬路都不需要
多蓋一條馬路都是浪累錢
只有台北人才有資格擁有這些建設
我很偏激嗎?
...(恕刪)

不.
一點都不偏激.

這是多數中南部居民長期對台北人的不滿.
雖然不是所有台北人都如此.
但...









Quaker2002 wrote:
方法很簡單,但要看官...(恕刪)


正解!

你我都能想到的方法, 沒道理每天專門在規畫的官員會不懂 ~


發新聞稿給記者很容易, 也不用擔太多責任, 所以輕輕鬆鬆就把問題丟給人民....

實際上該做的卻不認真規畫 ~
小 放 牛 wrote:
不.一點都不偏激.這...(恕刪)


那是因為很多人忘記了....台北的流動人口也不少, 今日在台北的建設, 不是只有"道地"的台北人才享受到....

只是人一鑽牛角尖, 啥都忘記了...


政客厲害的地方, 就是利用人民的疏忽讓人民不斷鑽牛角尖, 然後造成彼此排擠....

喬丹大帝 wrote:
有時搞不懂
為啥台北捷運是政府出資
一開始就算了
現在還是一樣
而且整體而言
台北捷運還是在賠錢的
但沒人罵
高雄捷運卻是bot
沒中央政府出錢撐腰
一大堆媒體看衰
一樣都是賠錢的為啥台北的就沒事
大眾運輸沒在短視近利吧
台灣真的生病了



民眾是很盲目的,我們唯一獲得大量訊息的其中之一來源就是媒體

有句成語三人成虎,一家兩家三家媒體這樣天天負面報導高捷,沒有人真正去思考背後高捷跟北捷虧損的真實性

有人思考過北捷真的賺錢嗎?還是光看那主要幾條路線的人數以及媒體的描寫,就真的以為花了比別人多錢蓋的

北捷已經開始賺錢了,光從最早一條台北捷運開始攤提,一直到最新啟用的文湖線,他在10幾年內可以賺回幾千億以上?

分攤起來一年賺百億好了,還要加上攤提折舊費用,有人真的以為北捷現在每年盈餘還會很多嗎?

高鐵也好,高捷也好,反正出了大台北什麼交通建設就開始有人覺得虧損了,難怪單單高鐵站就要在台北蓋了三個站

這種病態式的思想,小小不大的大台北,就因為他是台北,硬生生塞了那麼多站,那還要叫"高速鐵路"嗎

反觀高捷,有人嫌高雄就業市場搞不好就無法搞好大眾運輸,高捷沒存在必要性,也許真的有人以為搞好了就業市場

再來搞重大建設這個順序就沒錯了,真的是蛋生雞 雞生蛋,大家僵在那沒要動乾脆就都不動好了,其實MRT早已經顯

性跟隱性帶動部份就業市場了,還是老話一句,今天你建設大台北,未來繼續仍然會建設大台北,今天你不建設台北以

外其他地區,以後更別想去建設他,公共建設請以長遠角度來看待吧!

北捷和高捷根本不能拿來一起比較。北捷的每公里建造成本遠遠高於高捷(連內湖線高架中運量的成本都高於地下化高運量的高捷許多),單這方面的成本平均到乘坐人口,就可以算出政府建北捷根本就是不合經濟效益,更是嚴重排擠全國預算。高捷就算收歸國有,也讓政府省下一大筆錢,足足可以讓高捷虧損幾十年。
中央為何不鼓勵商業中心分散台灣各地,讓大家可以在住家附近上班,既省時又省能源,政府也只要在土地重劃及租稅上變一些花樣就可以達成。
所以認真來說,台灣根本不應該發展捷運,而是應該各鄉鎮均衡發展。但為何作不到?看高捷這次的聲明就知道,台面上人人都再作政治運算,老百姓算甚麼!
我是中部人,北捷與高捷都搭過,北捷非常必要,任何時間一列10節車廂都塞得滿滿的,只在起站或終站乘客較少而已,高捷也有其需要,不應該倒,只是高雄人自己不蓬場,乘客不多也是事實,每列3-4節車廂,還稀稀疏疏的,希望能越來越多人搭乘。

高捷的BOT跟高鐵的BOT?
有辦法的大大可以去查查,他的原始股東到底出了多少百分比資金?
大部分還不是由政府出資,加上保證貸款!工程款他們賺的飽飽,一但經營不下去,還要政府買回。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