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憶中好像良木緣是來自台灣的一個品牌,不知是否有錯,歡迎指正星巴克據說在美帝也就是街邊小攤,在中國卻是中高端、美帝文化的代名詞,這一點也不得不承認美帝文化輸出的厲害。春熙路科甲巷。科甲巷是成都的一條老巷子,位於春熙路,這條巷雖然有點短,但在成都人眼中卻是最為顯眼的時尚而懷舊的巷子,也能在這裡找到往事的寄托。科甲巷得名取"科舉「之意,科甲是科舉的別稱。明,清時各縣舉子赴省城應試者多住在此街的旅店,因而得名科甲巷。古詩:「府城隍廟買燈市,科甲巷中燈若干,萬燭照人笙管沸,當頭明月有誰看」,說的就是科甲巷的繁華。春熙路上人實在是多,想找一個沒人的空隙拍照也不容易。春熙路北口長長的人行過街天橋,天橋下的大街為蜀都大道,其與人民南、北路,組成了貫穿成都東西、南北的兩條主幹道。18米長的公交車,其滿載能力能運輸120人(沒記錯的話)。成都在修的二環路環線高架工程,今年6月通車,到時,整個二環無紅燈,環二環公交線路51、52將全是這種加長型的公交車(如果您來成都,會看到這種公交車全在「天上」跑)
scott1904 wrote:想請教一下對岸的大大...(恕刪) 應該是 XXX女士 吧,對應的是 XXX 先生較為正式的信函我沒見過,原來我們寫信都很隨意的,寫上地址、名字後面寫個收或者親啟 就行了,沒見過寫小姐、先生、之類的,見過的信封也基本都是橫式的。現在估計很多人都沒寫過信
呃,寄信件,這在我記憶里不知道是何年何月的事情了,現在能收到信件的情況下,大部分都是銀行寄信用卡賬單來了吧。關於小姐這個稱謂,在大陸,其實並非是貶義詞了。正式場合,書信、文案,對女孩子,都是以XX小姐稱呼。只是因為我知道你懂的那個原因,小姐的稱呼在變味。但有很重要的一點:佛不是說嗎,心見菩提,一個人心裡想的什麼,這個詞在周圍人聽來大概就是什麼味道(規矩裝扮的人,別人叫你小姐,是不會引起什麼聯想的)。在成都來說,其實在那些場合:大家都叫這種女孩子:妹兒、美女,反而是在背後說的時候,叫別人小姐,而正常的女孩子,平時大家卻叫妹兒、美女,正式的場合才是XX小姐,你說奇怪不奇怪?關於目前的信件,見下圖,相信兄台一見就明白了。scott1904 wrote:想請教一下對岸的大大...(恕刪) 有圖有真相。120人看來還是小覷了。200人大概是前胸貼後背了吧一切隨風去 wrote:120人?應該運不了...(恕刪)
繼續PO照片人行天橋上的春熙路北口,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這個角度拍過春熙路,哈哈路過一片停放電動車的地方,成都因為是平原,又因為城市禁摩的原因,所以電動車和自行車特別多裝修得古色古得的老字號:北京同仁堂。醫者:妙手仁心也!期待國內的醫患情況,會越來越改善。來到公交站台,通常多路車在同一個站有站台的時候,這個站台會比較大。我今天得坐公交回家。站台上的房產廣告,這城市的絕大多數年輕人,不吃不喝,不靠父母,憑自己大概需要幾十年才能在這城市擁有一套住房。我24歲的時候買了自己的房子,卻是家庭支付了絕大部分的購房費用。杜甫的秋風為茅屋所破歌,是否也是現代人的悲哀呢?公交上擠沙丁魚罐頭一樣的市民,任何一個城市,社會底層的民眾總是擁有最大的基礎。鄧小平說:先富帶動后富,先富自不用說了,前兩屆政府已經完成得很好了,不知道本屆政府能否完成後富的目標,為中華民族全面復興打下堅實的基礎(無關政治,只是我小老百姓的這麼一點小期許)
好激动!!!春熙路!!!!!外地的同學來找我玩都指名字要來這。 雖然我覺得就是條步行街啦。 但是很有回憶感~~原來讀高中的時候(版大,列五曉得不)偶爾會翹課來這邊的良木緣吃東西!!然後大考結束以後也去春熙路的自助餐店大家好好聚一頓再回家~~不過勸外地的朋友,不要吃春熙路上的所謂名小吃, 價格貴,味道很一般。成都的美食精華都在蒼蠅館子(街邊攤),不要畏懼,抱著拉肚子的決心也一定要去嘗嘗,好吃又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