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C小幫手 wrote:
小弟希望,以後也要讓小子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學習,有沒有競爭力沒有那麼重要,這輩子要活得有意義才是重點。
不媚英國 wrote:
台灣的"華德福"本身提倡"慢學",光這個"慢"字,
真不知是哪位吃了過量塑毒的書匠 "生" 出來的~
一個"慢"字,加深了多少家長的疑慮,
否定了多少本應讓孩子擁有"快樂學習"的"環境".
(快樂不等於不學習,學習不一定要不快樂,
最重要的,快樂學習不非得華德福!)
基本上我非常反對”快樂學習”以及”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學習”這種神話.老虎是要吃人的,火是會燙手的,人生是殘酷的,學習也是人生的一部分,自然沒有在一片腥風血雨中獨留一角春光明媚的道理.想要拿烏托邦理想落實在真實人生,註定是悲劇兼鬧劇一場.
教育可以強調多元,強調適才適性,但是不能脫離現實,學過樂器的朋友就知道,就算一開始再有興趣,在過程中一定會經歷一段非常枯燥的基本功鍛鍊期,熬過這段時間才會達到某種僅堪稱為差強人意的水準,更別說要有相當程度,所謂專業,用李大師的一句話銓釋最好:
”作家不能等有靈感再下筆,正如妓女不能等有性慾再接客”
在這個築基的階段你能指望有甚麼快樂?就是要撐過去,要沒有壓力快快樂樂?當然沒問題,一輩子當個半吊子就是了.
期待小朋友用快樂的心面對學習可以是個願景,但不能當成要求,更別說”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學習”了!學任何東西,只要有競爭心分別心,壓力是必然存在的,適當的壓力對保持專注是有幫助的,完全無壓力就是放任,這種教育方式是把人人都當成上上之資的打高空理念.
沒有競爭心分別心,那是佛菩薩的境界了,陳義過高,非我所敢議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