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慈濟內湖保護區開發案再審 專家憂釀災

不知道抗議慈濟開發的人,有沒有想要抗議大湖山莊呢?
我自己是一直覺得很怪,房子怎麼會蓋在那一帶
一個中文,各自表述
hwaliao wrote:
所以我也中了激將法....(恕刪)


現在發現中了文字遊戲的計, 還不算太晚
很多人到現在還在迷霧中

人工滯洪功沒用, 那請他去高雄市宣導一下
拉拉5646 wrote:
人工滯洪功沒用, 那請他去高雄市宣導一下..(恕刪)


那可是謝前市長的政績喔!怎麼可以隨便說沒用?

無論如何,就算這次高雄又淹掉了,也要說成是超過那個人工滯洪池的設計容量,但是也有達到分洪降低淹水高度的功能。就是絕對不能說沒用!這樣才能夠鼓吹高雄市政府買單,多挖幾個。

至於開挖會不會造成旁邊的建築的地基下陷,以環保之名,要說成那是必要的犧牲,才能成就大家。所以要選高雄慈濟靜思堂旁邊的地方挖喔!這樣有問題才可以說都是慈濟的錯。

不過,高雄慈濟靜思堂旁邊已經蓋了一堆建案,而且受惠於高雄慈濟靜思堂大片綠地和溼地設計的關係,公共空間變大,那些房子都已經飆漲了一倍,要買地來挖應該不容易。所以是不是又要找一堆人去要脅慈濟拆掉高雄靜思堂,用來挖人工池?

darkwretch wrote:
數年前曾經奔走力擋市府大溝溪「保變住」政策的張小姐說,「現在整治完成的大溝溪那附近,以前市府打算蓋大樓安置老舊國宅拆遷戶,如果當初任由市府變更保護區蓋大樓,那滯洪池要蓋在哪?如果當初沒有留下保護區,都變成大樓了,現在哪有滯洪池?如果慈濟在保護區蓋了大樓,那是不是以後還要在旁邊再幫慈濟找一塊地蓋滯洪池?」


其實我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我一直很想笑~

當初大溝溪整治的時候,一堆人抗議,不讓他整治,還逼市政府停工;整治完之後還嫌優氧化嚴重(優氧化是家庭廢水排放的問題,不是整治的問題吧?)現在整治出來的「溢洪道」以及「滯洪池」倒是變成自己的環保活動的成效啦?

darkwretch wrote:
主持人綠黨港湖區市議員候選人李盈萱在會中數度表示


愈看愈看不懂這些環保團體在搞什麼?選舉造勢活動嗎?


REF: 議員選舉花費4年賺不回 「綠黨」批動機不單純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123/109/2ho11.html

他呼籲民眾不要被兩黨綁樁,站出來支持唯一願意跟財團對抗,真正代表民眾利益的「綠黨」


能不能先處理一下「陽明山保變住六之六」?

ptx wrote:
不知道抗議慈濟開發的人,有沒有想要抗議大湖山莊呢?
我自己是一直覺得很怪,房子怎麼會蓋在那一帶


不會有人跑去抗議自己的房子蓋在保護區變更的住宅區的吧?都已經買了,當然就是坐享其成了啊!

反正旁邊還有慈濟園區,可以「以鄰為壑」啊!大湖山莊在山上,水當然要往低處流,就流去慈濟園區,Just Make!
那麼有錢就一定要蓋在哪裡嗎?

"國際志工大樓",蓋在花蓮不是很好,地價又便宜,好山好水!

"花蓮交通不便"!!正好可以考驗志工的毅力,來個"百里淨路行"+環保減碳蘇花公路行"

如果能做到,再來跟花蓮人講::我們不需要蘇花改(替)!

村 wrote:
"國際志工大樓",蓋在花蓮不是很好,地價又便宜,好山好水!(恕刪)


就我所知,「國際志工大樓」這個名稱是公民新聞平台自己寫出來的東西(謠言),慈濟申請的似乎不是這個名字,用途也不太一樣。

村 wrote:
如果能做到,再來跟花蓮人講::我們不需要蘇花改(替)!(恕刪)


這個麻煩請跟現在在主打慈濟的綠黨環團講一下,無論是蘇花替或是蘇花改或是蘇花高,主導反對興建議題的同樣也是綠黨和環境資訊中心。不要搞錯對象了。有一句成語是這樣說的:「錯把馮京當馬涼。」就是在說這種搞錯對象的狀況。

慈濟正式對外的發言人只說過一件事情:「慈濟沒有能力干涉政府的政治行政。」至於其他說慈濟反對的,我看到的議題大概都是引用的人自己延伸的。慈濟頂多在上次被某行政院長硬說成慈濟贊成的時候,正式對外表示不贊成,但是可以注意一下,每次出去示威表示反對的,裡面一定沒有慈濟。

傳言的「慈濟:反對蓋蘇花高立場未變」,這個新聞標題是民視下的,不是慈濟說的。慈濟當時只說了一句:「絕對沒有替某院長背書。」最終送審的時候,是環保署列進去的條件:「環保署要求交通部應與慈濟充分溝通,必須取得慈濟同意。」

慈濟的發言人何日生先生只說了一句話:「慈濟重視環保的態度,始終沒有改變,同時強調,往來蘇花的交通,最方便的還是鐵路,政府如果有心,就應該先把鐵路建設的更好。」然後民視就自作主張的下了新聞標題:「慈濟:反對蓋蘇花高立場未變。」稍微還原一下當時的狀況就可以知道誰在造謠了。而且,到今天蘇花改確認要興建了,興建的但書之一就是:「鐵路要先建好,才能夠處理挖掘隧道的土方問題。」看不出來慈濟當初說那句話有什麼問題?

==================================================================

【記者田俊雄/花蓮縣報導】

「沒有人比上人更愛花蓮人!」慈濟發言人何日生說,證嚴上人從未反對過蘇花高或是任何一條道路,並支持花蓮需要有一條安全回家的路,只是希望生態不要再被破壞,至於「興建什麼樣的道路,是政府要考量,不是慈濟能左右的!」

【2008-07-09/聯合報/A4版/要聞】

==================================================================

蘇花高緩建解除 慈濟:一旦決定開工 需做好審慎評估(2004/01/14 11:59)

蘇花高緩建危機解除,對此,慈濟基金會發言人何日生14日表示,慈濟不會發表任何意見,不過政府應該要做好完善的評估。他說,慈濟關心的是環保方面的問題,因此不會干涉政府的政策,但是政府一旦決定開工,就要做好審慎的評估。

蘇花高去年在行政院的一聲令下突然踩煞車,外界質疑蘇花高暫緩的關鍵是證嚴法師曾經當面向陳總統表達慈濟人強烈反對的立場,不過花蓮縣政府昨日公佈蘇花高民調結果,高達77%的花蓮民眾贊成興建蘇花高,緩建危機確定解除。交通部長林陵三也表示,等收到行政院公文後,就可決定蘇花高開工日期。

何日生指出,慈濟對於政治的「三不」政策,就是不參選、不助選推薦、不評論,因此對於蘇花高究竟要緩建或是續建,慈濟都不會再發表任何意見,但是慈濟真正關心的是環保問題,因此政府應該要做良好的評估,才不會破壞花蓮的好山好水。

==================================================================

至於謠傳慈濟爭奪列車的問題,就我所知,一般大型活動,慈濟是採取向鐵路局訂加班列車的方式。這個方式並非慈濟獨享,而是一個標準的台鐵的服務旅客的服務項目,並沒有排擠乘客的狀況。至於零星的往來乘客,慈濟人就不能搭車啊?很霸道的說詞喔!這個立場站得穩嗎?

並不是不贊成就表示反對,意見表達最少可以有四種等級:贊成、不贊成、不反對、反對。事情不是只有黑白兩面。當然,如果是環團的話,還可以加上抗議、抗爭、杯葛、操作議題等等…更多的等級。如果是相關的利益團體,則還可以增加,歡迎、熱切歡迎、希望趕快進行、協助進行、主動推動、積極配合…等等。

要搞民粹,麻煩請先看清楚現實狀況。

順便回應一下上次說民意都說支持蘇花高興建的問題,有另外一份也挺有趣的意見調查資料,有空請自己行下載回去看吧。

【蘇花高興建與否民意取向】http://cc.shu.edu.tw/~porc/99.pdf

moya_tseng wrote:

反正旁邊還有慈濟園區,可以「以鄰為壑」啊!大湖山莊在山上,水當然要往低處流,就流去慈濟園區,Just Make!(恕刪)


下面問答摘自土石流防災資訊網--土石流Q&A
http://246.swcb.gov.tw/School/school-qanda.asp

問題3_公開土石流潛勢溪流有無法律依據?
答案 依據災害防救法第22條,為減少災害發生或防止災害擴大,土石流潛勢溪流必須依法公開,因此水土保持局除已發布「土石流災害潛勢資料公開辦法」外,並定期更新與公開土石流潛勢溪流。

問題5_土石流潛勢溪流的數目會變動嗎?
答案 會變動的。由於每年颱風豪雨都可能造成不同地點發生土石流災害,因此每年都會針對地方政府提報建議新增或須檢討之土石流潛勢溪流地點進行審查,再將詳細地點與地圖已公布在水土保持局土石流防災資訊網(http://246.swcb.gov.tw),方便民眾上網查詢。

為何要一直重提這個東西?要先看為什麼會發生土石流。下面連結是台大地質學系陳宏宇教授的對土石流的介紹
http://earth.fg.tp.edu.tw/learn/esf/magazine/980602.htm
必要條件一:有來源提供土、石等地質材料
必要條件二:地形有適當的坡度
必要條件三:有充分水量
必要條件四:各種地質材料的穩定性


那要如何調查土石流?下面連結是台大地質學系陳宏宇教授的對如何調查土石流的介紹
http://earth.fg.tp.edu.tw/learn/esf/magazine/980602.htm
為了了解災情,一般多採用以下兩種方法來進行。
一、比對航空照片
二、調查地質環境
"...因此,若欲多了解土石流的發生原因,首要之務便是必須調查基地內地形與地貌的特徵、地質材料的組成、地質構造的特性,以及地下水的分布等幾個重點。"

"在土石流的調查工作中,必須溯溪而上、進入土石流發生的危險溪谷的上游地區,沿途記錄並量測溝谷谷壁兩側岩石邊坡的特徵、岩性種類、地表水及滲流水之水流狀況、地質構造的延伸、溝谷地形地貌的變化、溝谷堆積物特性、邊坡植生狀況,以及土石流 在溝谷中發生部、流動部及堆積部的 地質材料分布狀況等。"


下圖來自 行政院水土保持局 集水區整體治理規畫整合平台 :http://wsp.swcb.gov.tw/basin/
利用Google Earth整合相關的資訊。資料查詢時要安裝Google Earth 插件,而且用IE效果比較好。
圖中藍色的線就是土石流潛勢溪流

看圖比較有感覺。

每年都更新的資料與舊資料,到底哪個比較值得參考,我想不言可喻。
hwaliao wrote:
利用Google Earth整合相關的資訊。資料查詢時要安裝Google Earth 插件,而且用IE效果比較好。
圖中藍色的線就是土石流潛勢...(恕刪)


我真的覺得您好專業喔!這種東西都變得出來。。
雖然我之前讀大地工程、土壤力學的時候成績也有不太高的 85 分以上,但是我不會想到要去查那些資料。。 :P

剛才朋友給我的資訊,還滿有意思的,慈濟高雄靜思堂的後面的生態池,不過這個稍微有點不夠看,因為是颱風後的照片。內湖應該也會有這種規格吧?

http://tw.myblog.yahoo.com/jw!Y8lohUORABpZ1QIWYhI3hQ--/article?mid=1920&prev=1936&next=1913

高雄靜思堂生態池專輯:http://tw.myblog.yahoo.com/jw!Y8lohUORABpZ1QIWYhI3hQ--/archive?l=f&id=6&page=1

想像一下,當內湖園區那塊水泥地變成這樣的時候?感覺應該不錯吧~而且還兼職為樹木銀行,別的地方不要的樹都可以移植過去。而且,不是建築外面有這些東西,連建築的屋頂上都有空中花園~高雄靜思堂前身是廢棄工廠,土質含有重金屬,能夠轉變成為兼具社福與環保用地,成為生態公園,這是相當大的用心才做得到的。內湖園區在慈濟收購之前,也是一片高污染的地方,看看他有沒有機會和高雄靜思堂一樣變身成功吧。

moya_tseng wrote:
就我所知,「國際志工...(恕刪)

貼了落落長的蘇花高歷史
那跟討論內湖保護區有啥關聯????

Andyleeeye wrote:
貼了落落長的蘇花高歷...(恕刪)


省得有人三不五時拿不同的事情,而且沒證據的謠言來胡扯啊~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