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ffer wrote:但這兩個朝代帶給當時的人民跟或是對中國的影響清朝比起"中國大黑暗時期"的明朝絕對是100分~~真的 清朝皇帝英武,但臣子都是奴才。它大大改變了漢人在文化上的精神氣質。清朝爲了壓制漢人的民族情緒,修改了很多明朝的書籍和史料。在文化上拉攏知識份子掉書袋整理古書,文化上揚文抑武。航海停滯,火器被廢,普及婦女裹腳,連蹴鞠這樣流傳兩千多年的體育都被禁止了,原因就是希望漢人拙于現狀,安於文弱。《天工開物》這書您知道嗎?在海外廣為流傳的科技書,到了清朝幾乎失傳。現在很多的明代資料還要去日本尋找。所以還是不要太相信什麽“大黑暗時代”之類的妄語,西方的歷史學者也從來不這麼認為。
我把中國歷史當作是一個外國史來念就算以前的祖先是中國來的又如何都已經來這裡三四百年了~~血緣早就不曉得混到什模程度了看到之前有人說背棄忘祖~~這也太嚴重了吧美國人也從不會說自己是英國人只要在台灣出生生活用這裡的地~就是台灣人跟原住民一樣~中國人指的是中國大陸人~~
BLAIR_CHEN wrote:大陸的想法一直都是一...(恕刪) 你当然可以这样想,也可以一直这么一厢情愿的想。但你总不能让我们也这么想吧。国民党撤退到台湾台湾就不是中国的了?那当年要是牛一点海南不丢,那现在海南也不是中国的了?再牛一点不让共匪过长江,那长江以南都不是中国的了,这不是搞笑么。人民心中国家的概念又不是用某个党统治过哪些地方来决定的,你说是吧。
wtkao wrote:無能的清朝,除了留下故宮遺物、僵屍鬼故事外,盡是戰敗、割地賠款... 其實清軍有些戰役也是打的很精采英法聯軍八里橋之役,滿蒙騎兵對著英法陣地進行英勇的攻擊“八里橋之役,中國軍隊以少有之勇敢迎頭痛擊聯軍。他們的軍隊是由兩萬五千名韃靼兵和為數眾多的民團所組成的……盡管他們呼喊前進,勇猛和反覆地衝殺,還是一開始就遭到慘敗!然而,他們頂住了使他慘遭傷亡的強壓火力……還是寧願一步不退,勇敢堅持,全體就地陣亡”。(吉拉爾《法蘭西和中國》)“中國人和以勇氣鎮定著稱的韃靼人在戰鬥的最後階段表現得尤為出色……他們中沒有一個後退,全都以身殉職”。(保爾‧瓦蘭《征華記》)“橋口站著一個身材極為高大的韃靼人,他看起來像是總司令的旗手。他手執一面寫有黑字的大黃旗,並且把這面旗幟不時指向所有的方向。此乃僧王之旗,所有官長的眼睛都注視著它,因為它正向全體中國軍隊下達著命令……此刻,全軍精銳親自保衛的那座橋也業已堆滿屍體,然而這個韃靼人盡管已孑然一身,卻仍挺立在那裡,可能正在傳達僧王的最後命令。子彈、炮彈在他的周圍呼呼作響,飛嘯而過,而他卻依然鎮靜不動……霰彈把他擊倒在地,於是大旗也向一旁倒去,隨著它的旗桿而去的是一隻緊緊抓住它的痙攣的手……”。(德裡松伯爵《翻譯官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