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16人還是31人

以目前小六的數學課程(現在應該在教平均數).....
能答出31,16這種答案的小朋友數學(國語?)程度應該都算很好的
至少小朋友把題目都看懂了


建議不要直接找老師
要不要在聯絡本上寫著
老師您好
關於某個數學習題
現在網路上有在討論
因為答案有二方不同見解
是否分享一下老師您的看法或是見解
網址是******************

我想這個方式比較沒有挑戰意味
對小孩的影響比較小
也解決了您的疑慮

=================================
另外向樓主爸爸說一下我的算法
我數學真的不好
所以我不會方程式
於是我用我這種小孩子的邏輯算法算了一下

題目為
阿呆在計算全班的平均體重發現
如果少算了90公斤的大胖
平均體重比全班實際的平均體重少了3公斤
如果少算了30公斤的瘦皮猴
平均體重比全班實際的平均體重多了1公斤


如果還原的話
算式是這樣的

如果已知全班為31人
少算了90公斤的大胖
平均體重比全班實際的平均體重少了3公斤
還原驗算是
90公斤÷扣除大胖的30人=3公斤(與題目相符)
所以30人+大胖=31人

如果已知全班為31人
少算了30公斤的瘦皮猴
平均體重比全班實際的平均體重多了1公斤
還原驗算是
30公斤÷扣除獸皮猴的30人=1公斤(與題目相符)
所以30人+瘦皮猴=31人


=======================================

如果已知全班為16人
少算了90公斤的大胖
平均體重比全班實際的平均體重少了3公斤
還原驗算是
90公斤÷扣除大胖的15人=4公斤(與題目已知的3公斤不符)

如果已知全班為16人
少算了30公斤的瘦皮猴
平均體重比全班實際的平均體重多了1公斤
還原驗算是
30公斤÷扣除獸皮猴的15人=2公斤(也與題目已知的3公斤不符)


========================================

因此二樓的算法比較有依照小孩子的模式
他的寫法是
90/3+1=31
30/1+1=31

我解讀出來的意思是
因為
如果少算了90公斤的大胖
那麼少了大胖的平均體重會比全班實際的平均體重少了3公斤
所以
將大胖的90公斤÷少了大胖的平均體重比全班實際的平均體重少了的這個3公斤=少了大胖的全班實際人數
少了大胖的全班實際人數+大胖=全班實際人數


=========================================

我再次聲明
我不會方程式
我也不知道與沒有把握答案應該是多少
只是
如果我的算法是錯的
那麼大家也就可以初步了解到老師的答案會錯誤的邏輯在哪了

提供給大家參考
▏▎▍▌▋▊▉ 我們都是好人,但卻都不是很好的人 ▉▊▋▌▍▎▏
螞蟻殺手 wrote:
建議不要直接找老師要...(恕刪)

其實老師的錯誤所在,與正確的解答,以及用小孩子能理解的邏輯思考來解題...在這討論串裡面通通都有了。關於二樓和老師的解答盲點,請見下面解釋...
Hicks wrote:
因為很多人直接就把減去的重量當成影響平均值的參數
其實應該是減去的重量與平均值的差才是正確參數
所以高於平均值的大胖減掉會降低平均值, 低於平均值的瘦皮猴減掉, 反而會增加平均值
舉個例子好了, 5個各10公斤的砝碼, 總重50公斤, 平均值是10公斤
如果拿掉一個剩4個, 平均值是多少?
大概所有的人想都不用想, 反射動作就會告訴你還是10公斤
就10公斤的砝碼怎麼可能會出現其他重量, 對不對?
可是按照前面有幾位(包括出題老師)的邏輯, 我拿掉10公斤喔, 所以應該平均值要減(10/剩下的砝碼數4)=2.5公斤
對吧!
90/3+1=31就是這種盲點囉
(90-平均值)/3+1才是正確的
用原本題目來舉例:若拿掉的不是胖子或瘦子,而是和全班平均體重剛好相同的同學,那麼全班平均值就會不變,差值為0。照老師的邏輯,就會變成90/0 +1 = ??

若不用方程式,而用小孩子能理解的思考來解題,請見以下...
神木q飛鳥 wrote:
不管少了大胖或瘦皮猴其他總人數都是一樣.
90公斤的大胖跟30公斤的瘦皮猴相差了60公斤.
那60公斤的差異結果會造成少3公斤跟多1公斤總共上下落差4公斤的異動.
所以很簡單的用60直接除與4就會得到15人.
意思就是說60公斤對15個人的影響分攤開來就是4公斤.
最後15人再多加一個人(本來沒被包進的大胖跟瘦皮猴)等於16就是全班總人數.
這個是我土法煉鋼的答案
我還是不會算
但我知道答案了
我參考了7樓的答案
用Excel算式
將全班總重與假定人數設定在7樓的數據
得出的答案如下圖

▏▎▍▌▋▊▉ 我們都是好人,但卻都不是很好的人 ▉▊▋▌▍▎▏
Dempsey wrote:
要不要去跟老師說.....這有時候很難講

你看...光是這裡討論....就可以有這麼兩極化的不接受理論了

我也有同樣的擔心
光是網路上就有這麼多不同意
正確答案是16人
萬一老師也一樣
那我不是要跟他說很久
搞不好他也不接受呢
這樣我兒子不是會很慘
還有更慘的
下星期兒子就要第一次月考了
我昨天晚上問他
要是學校又出這一題
你要答31還是16人
他說當然31人
我跟他說要寫正確的16人
他說被打錯誰負責?
我說若被打錯
爸爸不會怪你
他說我還是要寫31
另外
這個題目不是老師出的
是學校的教科書上的題目
答案也是教科書上寫出來的
(只是老師可能不求甚解,按照教科書的答案教)
也就是說
他們全校六年級都會做到這個作業
若不更正
全部六年級的小學生
都會接受這個錯誤的邏輯
錯誤的教科書和不求甚解的老師
把我們的小孩變笨了!
古人說:師者,傳導授業解惑也
現在到底有多少老師做到?
jeremycmwang wrote:
我也有同樣的擔心
光是網路上就有這麼多不同意
正確答案是16人
萬一老師也一樣
那我不是要跟他說很久
搞不好他也不接受呢
這樣我兒子不是會很慘
找過老師了嗎?
如果還沒找,建議用低姿態,「請教」他 31 人的想法是怎麼來的 (畢竟我 (和大家) 也很想知道)
然後再假裝問說 16 人可不可以,然後告訴他你的做法

你的孩子在老師手上,講難聽一點跟被綁架是差不多的
應對進退要小心

jeremycmwang wrote:
還有更慘的下星期兒子...(恕刪)
那,令公子到底懂不懂 16 人是怎麼來的?這比較重要
如果已經理解了,那...考試就...隨便寫吧
學會諂媚和迎合也是一種教育啊
Stallings wrote:
那,令公子到底懂不懂 16 人是怎麼來的?這比較重要
如果已經理解了,那...考試就...隨便寫吧
學會諂媚和迎合也是一種教育啊

小朋友是懂了
但是....
這麼小就要讓他變得這麼世故嗎?
我擔心
我們的道德教育也會跟著一起沈淪?
難道這位老師要數學諾貝爾獎大師來解說?

richard7083 wrote:
這是理解邏輯能力
跟微積分沒什麼 ...(恕刪)


是喔?~
小弟微積分很爛.....

只是想說假定畫出班上平均曲線
向右向左劃曲線30-90
曲線頂點左右移動-1 ~ +3
不知道接下來可不可以用微積分原理計算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