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別讓孩子怕國文

老實說以前的人國小都沒教這些專有名詞還不是這麼過來了, 為什麼現在的教學就一定要賣弄這些名詞??

學英文確實有些基本文法,但考試時有人大喇喇的考文法名詞定義嗎?
記憶中,小時候除了自己不愛看電視、家中也會限制看電視的時間,最常接觸的反而是相聲錄音帶...
一套64段的魏龍豪、吳兆南的相聲集錦,從小一就每天反覆聽到國中畢業...(不知現在錄音帶還能不能聽)
國小自己打發時間找爺爺書庫來看的古文版聊齋,還是文章中加號碼註解對照的那種...
文章像是:余姐夫之祖,宋公諱陶一秉生,註解則動不動就"貌貌然"、"唧唧然"、"愀愀然"之類的...
國中愛看的除了金庸小說,就是起碼5cm厚的一些傳記...
開始有自主權打電動、看漫畫,反而是上了專科之後自己打工賺錢才開始的...
應該說,現在小孩的心思都被五光十色的環境給影響了,不在書籍中吧,又怎麼可能去接受那些文謅謅的文章咧...
回想起來才發現...
老爸從我小時就不斷拿詩詞欣賞、相聲之類的給我...而我媽則是不斷糾正我拿筆寫字的姿勢與練字體...
是潛移默化還是怎樣的我並不確定,至少我不討厭文章,寫字也還算過得去,不像被狗啃過一樣就是了...
450 wrote:
蠻難理解你的想法的
我不需要知道什麼設問法或激問法,或者其他X問法

但我看到“什麼最青?台灣啤酒最青!”
我就知道是要推銷台灣啤酒
不然你去問五佰,當初他講這句話的時候,會不會跟導演說,“我認為應該要用修辭學裡面的設問法來描述這句話,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讓觀眾想一秒鐘之後,再給答案.....(講了一大堆),所以可以先問觀眾什麼最青?”

絕對不需要嘛~台詞直接就出來了


如果你不是廣告公司的文案,那你當然不需要知道什麼設問法或激問法,或者其他X問法,就像你不是建築師

,你是消費者,那你當然可以不必具備建築設計相關知識;同樣的,伍百他不是廣告公司的人,他當然不必操

心台詞的部份,他不必去擔心怎樣的詞句最能讓大眾對產品有印象,不必去擔心要用怎樣的詞句去將產品推銷

給大眾,他只要專心當好廣告代言人的角色就好;你不需要知道的,不代表別人不需要啊~

450 wrote:
很多東西使用歸使用,不需要特別去將定義講給人聽阿~
我就不相信 bubble sort, binary search, shortest-path 等等名詞
會比他真正的用法還要早出現
我現在寫程式做排序,根本沒去管什麼名詞,可以很快出現正確結果就行了

雖然最後為了跟學弟描述我使用的排序法,還是特別去查了名詞 heap sort
但是在我使用的時候,根本沒有想到他叫什麼名字,而且用的也不是正統的 heap sort


請你搞清楚,在小學生還未接觸修辭法等知識時,他對修辭法根本毫無概念,甚至聽都沒聽過,

你不講解定義,小學生要怎麼了解?

就像你對從未接觸過程式的人講「shortest-path」這個詞,你不跟他講定義,他怎麼知道你在講什麼鬼?

我之前說過了,不管是先有用法後有定義,還是先有定義後有用法,你要讓學生了解修辭法或bubble sort,

binary search, shortest-path 等等的用法,那就必須向學生介紹、講解這些修辭法、ary search,

shortest-path 等名詞的定義、用法,並確保學生真的了解、記住這些用法與定義,而不會將這些東西弄混

了、記錯了,否則若學記不住、分不清這些定義與用法,你叫老師怎麼教?你叫初次接觸這些知識的學生要怎

麼學?

想想看,如果書本根本不介紹、老師根本不講解等腰三角形、鴿舍定理、畢氏定理、邊際效用等的名詞、定義

與用法,學生要怎麼了解?學生要怎麼知道那是什麼東東?


日麗金龍萬點睛 wrote:
想想看,如果書本根本不介紹、老師根本不講解等腰三角形、鴿舍定理、畢氏定理、邊際效用等的名詞、定義

與用法,學生要怎麼了解?學生要怎麼知道那是什麼東東?
(恕刪)

對一部分而已


可是有必要從國小到高中都一直考古文(不知道現在國小有沒有古文@@)和修辭嗎...??有意義嗎? 作者生平事跡,撰寫著作,他媽怎麼把他帶大的都要考,到底意義在哪~~

那些東西學校列成選修另外開課就好了,精進寫作技巧最好的方式是上寫作課,不是修辭學
沒錯..的確沒有必要一直考這些作者生平..修辭學..古文的東西...
那是考試方式的問題..而不是該不該敎的問題~~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文言文出現在課文中...這牽涉到我們要把中文定義為中國文學或是中國文化..
如果僅只是文學..那完全沒必要敎太多文言文..
但如果是定義為中國文化..那文言文的比例是無法降低的...因為古人基本上不隨便寫文章...

傳統上文以載道..文章就是在傳達個人的理念..比如說文天祥的正氣歌並序..
如果單以文學的角度來看..其實沒太多可以講解的部份..真正要講的是文天祥要傳達的氣節這個概念...
為什麼在南宋慘敗..皇帝死了..戰爭打輸了..元朝的皇帝來請求你投降..要給你大官做..
但文天祥不要..而求一死...為什麼在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批人面對必敗必死的戰爭卻義無反顧去送死..
即使已無力回天仍求一死...這個東西就是這篇文章的重點..就是文天祥要表達的...
那麼..文天祥這個人是怎樣的..他的成長環境..他做官的歷程..他起兵的過程..南宋的歷史..這些當然也需要了解..

問題是.........
不是每個國文老師都願意花這麼多時間去做功課..花這麼多精神去講課...
而且...一個學期有幾節課..要上多少課文..平均一課要花多少節課來上...客觀上的環境讓國文教育變成填空考試...

其實....如果國文不再列入大考科目..對台灣的國文教育是好的....
畢竟除了英文以外..每一科考試都是以國文能力作為基礎的(你總得看懂題目的敘述吧)...
所以如果國文不再是大考科目..因為它的特殊性..所以不至於被放棄..但是...可以讓老師們上的更有發揮的空間...
julien wrote:
沒錯..的確沒有必要...(恕刪)


認同你的看法
不過廢考國文可能會讓蠻多國文老師丟飯碗...
依照現在台灣整個大環境來看
不考試的科目,可能就沒人重視了吧
到時候看上國文課的時候,會有幾個學生還待在教室裡了

話說回來,我一直記得當年小學的國語課,老師就讓我們念念課文,然後教我們寫生字
還有造樣造句之類的
怎麼現在小學生進化到要研究修辭學和古文去了?
是想把每個唸完小學出來的都能變得跟老學究一樣就對了?

國語文的博大精深,硬要強壓在年幼無知的小學生時代裡面
金變態......
很多東西,時侯到了之後再學就好了

真要認真起來, 光四則運算都可以上得"不可思議"得久...

不過對孩子來說, 那根本沒必要, 只是數學家的興趣...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