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說故事就不能當成語, 很多成語的出處和來源也滿鳥的...不見得沒三隻小豬的故事瞎.
例如 吳牛喘月, 也不過就是吳國的牛看到月亮以為是太陽, 不自覺得就熱到喘起來了.
三隻小豬不是成語的原因絕對不是因為它是個寓言故事, 很多成語一樣是寓言故事.
三人成虎, 是龐蔥對魏王說的故事. 最後變成成語.
鶴蚌相爭也是大臣對君王說的故事, 難道真的就有鶴和蚌在搶東西?
井底之蛙一樣也是個故事阿....難道還真的有青蛙會去想東想西的?
如果當初龐蔥說的不是三隻老虎的故事, 而是三隻小豬的故事, 今天三隻小豬就會是成語了...
(如果當初故事只有提到2隻, 那麼兩隻老虎也會是成語啦~~ 一隻沒有耳朵~ 一隻沒有尾巴~ XDD)
所以三隻小豬不是成語的原因, 只是因為大家約定成俗的認為, 成語必須是經年累月流傳影響深遠的典故,
因為一個故事成為成語不是因為那是大臣所掰的故事...而是這故事影響了君王的決定, 而影響深遠.
(也不一定要是君臣啦...只是君王的決定通常比較深遠....)
小杜(他也算是個重臣喔)硬凹三隻小豬的案例雖然滿足了發生在大臣身上的故事, 但還必須影響深遠...
假如小杜因此硬凹, 從此頒布三隻小豬和兩隻老虎都算成語, 那勢必影響深遠, 甚至引發文化革命....
那麼, 不久的未來, 相信三隻小豬就會變成描述這個事件的成語. EX: 三隻小豬, 三豬文革....
影響深遠才是成語之所以是成語的重點吧? 是不是小故事根本一點都不重要....
兔貴肇朋:本人所發表和回應的文章,都是晚消化,本人不對其導致的結果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