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這個東西是在說什麼?

我不承認竄改的這個不實指控,Siedler 所指控的「竄改」,請見「這一篇」我的詳細澄清。

Siedler wrote:
你雙子貓擅自竄改他人科學文獻是事實,無論那竄改數據是你如何而得來,該實驗設計屬於原作者,整份論文是他的智慧財產,你無權去竄改任何一個內容數據。

我都說若是揭發這事實讓你面子掛不住要去請求司法申張很鼓勵你,反正你竄改他人科學文獻紀錄與過程都留在站上,光這邊的目擊證人就不只一個。

你是怕這不法紀錄在站上留著,讓你一輩子抬不起頭,才方千百計想歪樓吧。我想回文就回文,不是任何人可以指揮回不回或限定時間。

總言之我鼓勵你在法律上維護你的權利。

我是美國人沒錯,停留在哪都不會影響我的美國公民權。

雙子貓竄改的科學文獻為Force on an Asymmetric Capacitor,作者為Thomas B. Bahder and Chris Fazi。

不管開不開箱,備份先。
不知道要簽什麼的說‧‧‧
我.......我只是想進來看科普文

從我這外行人的角度來看

也只知道 Biefeld-Brown Effect

是項容易重現而不易說明的效應

目前學界有諸多理論解釋方法

各理論支持者相信自己足以完整解釋其原理

但事實上並沒有明確的共識 ( 公認 )

因此留給現代的物理學者及技術宅們

針對此主題持續研究努力的空間

期望未來的成果能夠讓人類的生活過得更美好

感謝主,哇哈哈 !  

............

............

............

事情果然不是憨人所想的那麼簡單 

科普大樓竟然燒起來了 

Take it easy, OK?
網路找的 真空的定義

英文版 http://en.wikipedia.org/wiki/Vacuum

中文版 http://www.sunny-king.com.tw/tw/classroom01.php

射線管一定要真空是因為不要被中途的空氣分子改變了前進路徑

空氣的密度越低 代表撞到和改變的機率越小
Siedler wrote:
123樓是我寫的,科普文歸科普文,回應文歸回應文,我拜託你把原本回應文補上,有段排下方的的確被我身邊人幫貼文時蓋過,那段是針對你的竄改行徑,如果你貼出來,我保證放回去。...(恕刪)

所以,你不是一個人使用這帳號? 算是企業經營囉?


雙子貓 wrote:
P.S.:你好像還罵過很多人,還表達對該網友智商持同情態度,可能你也得說明一下是怎麼個同情法。不過不是我問啦,要當事人想問才行。

這個當事人我應該是其中一個,被 Siedler 老兄同情了好幾次。

應該是年紀的關係,我都嘛視而不見。反正他說他的,是怎樣的人我自己很清楚。想來應該也不會有人看了就這麼信了,不是人人都如中國鐵道部發言人...。

不過,我智商不高倒是真的。當年預官考試的智力測驗,我居然全班最低分。好多同學都提早繳卷離開考場了,我是鈴響時還有一、二十題沒做完。幸好沒低於國軍軍官智力標準。

嗯,廣告是怎麼說的?

那如果頭腦只有別人的二分之一呢?
那你最好比別人用功二倍!


瓷杯洗捨 wrote:
科普大樓竟然燒起來了 ... (恕刪)
Take it easy, OK?


如果您注意看,Siedler 老兄只負責丟出名詞,其他言詞都是在質疑及攻擊別人的說法及人身。對了,差點忘了,還有宣傳他是美國公民及心理醫生身分、並有多種母語能力。

Siedler 老兄要說、能說的話,在 #2 樓就說完了,回答樓主這叫甚麼,原理未被證實,就這樣。多餘的說甚麼 NASA 來挖角, 這樓扯到現在,好像全世界只有 Siedler 老兄最懂,NASA 給你電話了嗎?

fs1013
雙子貓和 Siedler 其實就只是 Mobile01 這個網站上的兩個會員暱稱,不一定能直接關聯到個人真實身分。一來是要找出真實身分比較麻煩,二來是網路暱稱身份的名譽損害不影響自然人的人格權(有人這麼想啦),或許有人因此就以為網路上罵罵,告不到他。不過請見:http://i17.tw/?p=2711。當然不只這個,google 一下很多說明。

另外本站過去也曾有多位會員被告的案例,在版面上公開道歉,所以並不是如某些人想的「告不到」。

不管對我自然人的人格權是否有損害(其實我心理層面感到很受傷耶),我還要在 Mobile01 這個論壇上走跳,這個討論串上他對我的抹黑,未來對我在這個論壇上的名譽還是有損傷。這也是之前我已決定放棄這個討論串,昨天卻又跳出來駁斥不實抹黑的原因。

瓷杯洗捨大大出面,我就再想了一下之前那張圖。Siedler 這人的各種觀念都挺奇特,好言或是嚴詞都不能絲毫撼動他那外人無法理解的思維。就算拿出披荊斬棘的決心和勇氣堅持下去,最後能否讓他甘心澄清「竄改」之言,恐怕也是不樂觀。

即便是走上法庭且我勝訴,恐怕他也只是被迫照章行事,修改或增加聲明來澄清。法律只是逼他作為或不作為,並不能改變他腦袋裡的觀念。網路這個虛擬世界很容易讓人因匿名而變得放鬆,因放鬆而變得放肆,所以之後會不會用其他鑽漏洞的手法繼續針對我胡說,跟他受過何種判決並無相關。

好啦,洞也挖得夠深,他也跳得夠賣力了,該留的備份我也都蒐集夠了(否則 131 樓的提示,134 樓的「如你所願」是怎麼來的),睡個覺之後我也有點鬆懈了,我想就別再繼續下去了。

不過有件事我覺得挺有意思:即使我舖陳了那麼久,即使 134 樓都已暗示我早已暗中準備好了,即便這棟樓或我過去的發言都可看出我不認真則已,一認真就勇往直前的性格,就他這個理應最理解人性的心理醫生看不出來。

針對他指控我竄改那件事情,我已經向他抗議很多次,解釋很多次,也給過他台階下,但他似乎都不領情。我本可以用較詳細的方式來駁斥,但既然要鋪哏要挖洞,就得先放著讓他跳得更深一些。

現在我可以放手,但法律規定我還有一點時間可以改變決定。「抹黑」這件事,他不解決,我自己還是得做些努力,不能平白讓他抹黑好玩的。所以我會在下一篇花點篇幅解釋一次,先前的澄清和抗議就連結到下一篇,讓日後才看到這個討論串的人能於早期就看得到平衡報導。
不知道要簽什麼的說‧‧‧
Siedler 所指控的「竄改」,我在此做一些說明和澄清。

該爭議是起源於 87 樓,討論標的是 64 樓 ytlin6688 網友提供的一份參考資料。

簡單來說,就是我把公式重新推導了一次,得到和參考資料一致的推導結論(請見推算後標示「式一」後的下兩行)。但接著數值帶入的計算中,發生計算錯誤。且後面公式要實際代入數值時,原作者試了電子和銅離子兩種質量,我則代入大氣氮氧比例的等效原子重。因為使用了電子質量或銅離子質量以外的其他數值,Siedler 就說這樣是竄改論文、侵害智慧財產權。

試問:

公式推導結果代入各種數值來計算輸出,是為竄改數據?

以 Siedler 的道理,學生在課堂或作業或網路論壇上研究案例,使用過去學者的公式,代入各種數值來看輸出結果,這叫做竄改數據囉?

該參考資料也使用了兩種數據,一個是電子質量,一個是銅離子質量。作者自己也嘗試著帶入不同的粒子質量來看輸出結果,我拿其他粒子質量來做相同的事情,就變成竄改數據?

整篇文章明確傳達該數值的計算是我自己的產出,並非偽稱是原作者的數據,何來竄改?

我改用大氣氮氧比例的等效原子重來帶入,該等效原子重的計算過程也在 87 樓中。文中明確表達我打算代換的動機和緣由,未曾偽稱是原作者的數據,竄改了啥?

整篇文章明確傳達該推導過程是我自己的產出,就算發生計算錯誤,也還是我自己的錯誤,從未偽稱是出自原作者,何來竄改?

以 Siedler 的道理,學生在課堂或作業或論壇上引用過去學者的物理公式來討論計算,發生計算錯誤或數值錯誤,這樣是竄改過去學者的學術研究?

我已明確表達該文有諸多錯誤,並非堅稱無誤而造成原參考資料的扭曲。

2012/10/17 06:55,Siedler 於 93 樓備份,94 樓指稱竄改,95 樓我立刻於第一時間就承認有諸多錯誤,並無堅持錯誤並導致原參考資料扭曲的情事。

而且我還將錯誤的文字整個反白,下方註明「內文錯誤,未改,只要反白就看得到」的聲明,想避免錯誤的資訊被一直擴散。但反而是 Siedler 於 93 樓的備份,大方地整個顯示出來。若要說散佈推廣錯誤,導致原參考資料扭曲,Siedler 於 93 樓的備份可是居功厥偉啊!

------------------------------
我屢次抗議屢次解釋未果,Siedler 繼續到處散佈不實言論。證明:

Siedler 指稱竄改論文和數據:94 樓、96 樓、102 樓114 樓、118 樓。

我提出抗議:117 樓、119 樓、131 樓、134 樓、137 樓、140 樓、143 樓、146 樓、148 樓、150 樓、151 樓

抗議後,Siedler 仍持續指稱竄改論文和數據:123 樓、130 樓、133 樓、136 樓。

抗議後,Siedler 指稱我侵犯他人著作智慧財產權:139 樓142 樓、144 樓、147 樓、153 樓

(同一頁面者恕不逐一建立連結)
-------------------------- 細說從頭 --------------------------
我在 87 樓重新計算一次該參考資料中離子風段落的數學堆算。87 樓內文中,我明確表示對推導後的數據帶入有疑義,且當時我忘記了電子質量,所以我沒有帶入文件中使用的電子質量,改以大氣氮氧比例的等效原子質量來帶入。氮氧比例的等效原子質量計算也接在後方的計算過程中,從未偽稱是作者的數據。

請仔細看一下推導過程,最後是要把 m 的數值代入,m 則是帶電載子的質量。原參考資料試了兩種數值:電子、銅離子。而我,則是代入大氣氮氧比例的等效原子質量。

因為使用了電子質量或銅離子質量以外的其他數值,Siedler 就說這樣是竄改論文、侵害智慧財產權。

之後我發現該文有諸多錯誤,但來不及改,被 Siedler 當成寶貝備份起來(他可以拿來嘲笑人的寶貝)。為了維持事件原貌,我就維持不改。這點我已經於 117 樓說明過。

87 樓那篇計算其實出了很多問題,但我故意都不講。Siedler 僅看到我說忘記電子質量,拼命嘲笑那件事,我主動告訴他還有很多問題,若他真要糗我,他絕對可以找出其他錯誤來大作文章。但從 2012/10/17 凌晨六點多,93 樓備份開始,一直到今天,他還是只抓到我忘記電子質量這件事情,其他時候就一直在炒作竄改數據啦、竄改論文啦、侵犯他人著作智慧財產權等議題。

其實除了忘記電子質量以外,非常明顯一看就知道的錯誤還有:計算錯誤,等效原子重沒有考慮到可帶電荷數、後面電位能推論完全是多慮造成的多餘等問題。從 2012/10/17 凌晨六點多一直到今天,87 樓原文我就放在那裡等他,我一直看 Siedler 能不能抓出新問題來糗我,114 樓他還嗆聲要好好整理貼出來,但現在看來是我期望太高了。

當然啦,我現在終於自爆還有哪些錯誤,Siedler 只要說「他早就知道,懶得說而已」,馬上就撿現成了。你看,我連下台階都幫忙準備好了。
不知道要簽什麼的說‧‧‧
快速看完本篇~
感覺Siedler大大較言之有物~而不鑽話縫~
Siedler大大完勝~~
默默看完 17 頁
從一開始的科學辯論 … 搞到最後開始互相謾罵

我突然感覺到
" 這裡果然是 M01 閒聊區無誤啊! "

所以 … 要提告了嗎?

我板凳坐的很熱了
可以吃雞排喝奶茶了
好奇提問

過去從新聞上

就看過利用磁耦合共振

達到無限輸電的海爾無線電視

據稱是對人體健康無害的

那請問 Siedler 大

目前將這項技術普遍應用在家用電器的研發挑戰為何?

還是技術面已經成熟,再來是商業時程的考量?

因為我也相當期待電器全面無線化時代的到來
瓷杯洗捨 wrote:
目前將這項技術普遍應用在家用電器的研發挑戰為何?(恕刪)


目前技術的瓶頸主要還是在功耗與距離。科技的進步是為了更便利,也為了更環保,以眼下技術可以做到幾公尺的無線電力傳輸沒問題,不必使用傳統電線充電的ipad, iphone等手持裝置應可以很快見到,搶先應用無線傳輸能量技術的廠商也就等於搶得了這部份的科技頭籌。不過以充電目的的電能功耗而言,還是略高於使用傳統線路,但這點其實不太會是消費者的考量。消費者大多是要酷要炫的走向。

即便能使用諸如網路節點概念的模式去克服距離問題,大範圍應用也許仍得等到電動車等大耗能民生用具的全面電動化和普及。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