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討論串看來,似乎人人家境富裕,
帶孩子出遊只要有心人人辦得到,
但現實根本不是如此,
能在這參與討論的人,十之八九都是家境不錯的人,
那些家裡連電腦都買不起的家庭還真不知要用甚麼管道來跟諸位抗辯,
各位想必沒看過80歲的老太太靠做回收養活四個孫子,
他的兒子與妻子離異並長期失業,全家經濟來源就靠老太太做回收的收入,
還有政府每個月的幾千元補助款,吃的都是些罐頭食品,
試問樓上諸位,這樣的情況下老太太要如何帶孫子們出遊?
一句"沒那能耐就不要生孩子"打死一票在這樣家庭中生長的孩子,
試問這些孩子跟一般孩子除了家境外其他有何不同?
何以這些孩子就要承受比較的壓力?
有人提出建立良好的家庭觀念孩子就不會受傷害,
我真好奇一個10歲以下的孩子如何理解不要去跟他人做比較的道理?
也許您天生有智慧,輕易便能理解這9成人都做不到的道理,
但人本先天有差異,您能理解不代表其他人也能理解,
有問題缺失的命題本就該被指出,
難道這個題目有意義到需要每年都出?
難道我們的老師們都這麼沒創意每年只會出這題,
既然我們主張在教育前人人平等,
那麼在暑假作業命題時更加小心與謹慎又何妨呢?
諸位,我為你們有美好的家庭而感到高興,
但希望你們不要漠視弱勢家庭的社會問題,
我不是正義魔人,我相信諸位都有惻隱之心,
當你們親眼看到這些家庭的時候你們也會感到難過,不捨,
希望大家都能正視弱勢家庭的問題,唯有這樣,問題才有解決的一天 。
不給名次,
連自己想跟自己比較都不行。
就不要比較而言,
從這串文中可以看出教改得到某種程度上的成功。
當你兒女準備上高中、上大學時,
你會發現讀書就是為了比較。
那多元入學方案、推甄呢?
那更是經歷與書面資料質量的比較,
你不想和人比較,你就輸了。
人的一生就在比較和選擇中度過,
你可以選擇不和人比較,
但是想要讓人家選擇你,
別人可是會把你和競爭者比較。
不必把比較當成洪水猛獸,
應該養成的是認清何者該比,何者不宜。
當然不一定能夠有多餘的能力額外的付出
真的沒時間 或是沒法負擔的家庭
難道不能跟老師溝通一下
可以換成寫讀書心得嗎? 或是換成別的題目嗎?
難道只能單方面怪老師出的題目有問題?
正常的老師都會體諒,或是詢問是否需要生活上的幫助
另一個焦點就是比較性問題
現今社會,小朋友容易得到物質上的東西
所以就會有比較性的問題出來,小朋友不懂得這方面道理
靠的是家長跟老師發揮功能去教導
現在的小朋友也很會比較上學穿的衣服,用的鉛筆盒或是餐盒票不漂亮
不單單有沒有出國旅行而已
這沒辦法怪誰的,現今社會如此,只有導正小朋友正確的觀念
怕的是愛比較的家長罷了
別鬧了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