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達爾文的進化論是二十世紀最大的謊言

我覺得 神造論包含進化論或是進化論包含神造論
這樣理論會比較完善
鮑魚惡魔果實 wrote:
新西蘭遺傳學家但頓(...(恕刪)

是演化不是進化
你連達爾文的演化論都沒有念好,又有何立場去質疑人家?
無知理盲罷了!

再說物種演化是數十萬年到上億年的事情,以人生的幾十年來看,完全就不成比例,
也就是說你無法想像不代表這理論就是錯的,實在是因為你太瞄小。

Neo5168 wrote:
飛的近..也就是「適應良好」..它根本不需要進化..
飛的遠..那是穩死..「適應不良」消失..死了還怎麼進化..

「緩慢遷徙」論也是如上矛盾..

..(恕刪)

一點都不矛盾...

動物為何要搬家.跟人一樣...

市區住不起.只好到郊區~
-----------------------------------

食物豐富的地方 相對同類多 就會有鬥爭
輸家只好搬遠一點...

依此類推 所以越搬越遠 久了適應了(好幾百萬年?沒毛的變多毛的?嘴短變嘴尖?...)
反而無法在原來的地方生存
-----------------------------------
人常常用自身的生命來衡量時間...
而忘了100年對於這世界....根本是

吃小菜.喝小酒.打小牌.摸小手.騎小車....看看小電................................................視!
我之前看過一個牛頓的故事,不知是真是假,
但我覺得當進化論和智慧設計論的對比,我覺得還蠻不錯的。

------故事開始------
牛頓有一位朋友,就是英國著名天文學家哈雷,他因推算出一顆彗星的軌道,
這顆彗星后來被命名為哈雷彗星,他卻不肯相信宇宙中一切的天體是神創造的。

有一次,牛頓造了一個太陽系模型,中央是一個鍍金的太陽,四圍各大行星各照各的位置排列整齊,
一拉曲柄,各星立即照自己的軌道和諧轉動,非常巧妙。

一天,哈雷來訪,見到這模型,玩弄了好久,驚嘆叫好,立刻問這是誰造的。
牛頓回答說,這個模型沒有人設計和制造的,只不過是偶然有各種材料湊巧碰在一起而形成的。

哈雷說,無論如何必定有一人造它,並且是位天才的人。

這時牛頓拍著哈雷的肩頭說:
“這個模型雖然精巧,但比起真正太陽系,實在算不得什麼,你尚且相信一定有人制成它,
難道比這個模型精巧億萬倍的太陽系,豈不是應該有全能的神,用高度智慧創造出來的?”

哈雷才恍然大悟,也相信了有神存在。
------故事結束------

在達爾文的時代還沒有分子生物學,
即達爾文不知道細胞內的構造,當然達爾文也不知道有脫氧核醣核酸(DNA),
我覺得,
如果達爾文在現代,了解到細胞內是如何複雜的運作,達爾文應該會改變他的想法吧。
細胞內的複雜機制到會讓人懷疑,是自然產生的嗎?還是有設計者呢?

就像路上隨便一台汽車,汽車結構是如此的複雜,有引擎、傳動、電子設備等等,
各部分的彼此配合無間,汽車才會順利的運轉。
這是自然產生的嗎?把各部分零件隨便丟在一起,就會"有機率"組成汽車?
還是有設計者呢?依照設計圖,用機器或人力,把各部分零件放到特定的位置,才會組成汽車?


tmc_00 wrote:
我之前看過一個牛頓的...(恕刪)

看完這個故事,我想牛頓的意思是說,他是上帝。

Neo5168 wrote:
為甚麼我講企鵝當例子呢..
因為..我還蠻愛看動物頻道跟探索頻道的..


既然有在看,為何連 "演化" 論 都能搞錯成 "進化" 論 呢?


Neo5168 wrote:
而且..那北極熊也真的不必救了啊..
反正物種會「緩慢遷徙」..撐過幾萬年慢慢適應進化嘛..
-
北極熊不就正在「緩慢遷徙」嗎..
卻別說幾萬年嘍..動物頻道有說..再不救..百年內都撐不住嘍..



這再簡單不過了。你拿一片削好的竹片代表一個物種,慢慢的折彎它,然後保持彎曲的狀態夠久,你就得到一個彎曲的竹片。你如果瞬間暴力很快的折到底,竹片就被折斷。

在此施加在竹片上的外力就類比於環境變遷的速度,而竹片本身的彈性則代表物種演化的速度。物種演化的速度快過環境變遷的速度,就比較有機會存活。物種演化的速度趕不上環境變遷的速度,物種就比較沒有機會存活。目前北極熊碰到的比較接近後者。倒楣的恐龍碰到的也比較接近後者。


直的竹片跟彎曲的竹片,只有適不適應的問題,沒有誰比較"先進、進步"的問題。所以例如像人類比猴子 "進步" 的認知,其實很可笑。隨便舉個例子,以前公共衛生不佳時發生流感大流行或黑死病,人類在這些細菌病毒前面幾乎是被打趴沒有還手的能力,一個比較 "先進" 的物種居然被一個 "低等" 的物種打趴,這無論如何說不過去。



tzechiny wrote:
物競天擇我是相信的, 不適合生存的物種本來就可能滅絕,

但不代表他們會演化出另一種適合生存的物種,

產生一個新的物種比較可能, 就像恐龍滅絕而哺乳類繁榮,

應該不能解讀為爬蟲類進化成哺乳類~~



以上講的都對,"演化"論本身本來就沒有預設立場要往哪邊走。現在存活下來的生物基本上都只是運氣好而已。你不要用 "進化" 這種 "一定要更好或更先進" 的思維去看,就不會有矛盾。

除了倒楣的恐龍我還看過科普節目講的另一個案例。一塊沿海地區因為地殼變動變成一個大鹹水湖,可是又沒有河流挹注,於是關在裡面的魚就面臨了悲慘的命運,因為水最後會慢慢全面乾枯。後期挖出來的魚化石,骨頭都異常的粗大,反推可知都沒什麼肉,這是因為水中各種鹽分和礦物質濃度不斷升高,於是越是能將這些礦物質轉成骨頭的魚就越能撐,但是撐到最後還是只能投降,整個物種全掛,即使按照化石分析他們其實撐了很長的一段時間。
奇怪,Intelligent Design在美國在Dover Trial後基本上已經被埋了,DI最近也沒什麼動作了,連Dembski都沒出路只好回頭接受YEC和創世論,怎麼在台灣反跑出這些信徒?
budinx wrote:
"演化"論本身本來就沒有預設立場要往哪邊走。現在存活下來的生物基本上都只是運氣好而已。


+1

達爾文在《Origin of Species》書中談到變種,說明物種經過繁殖,後代會產生變異,這種變異是隨機發生的。
書中另外還談到Selections,環境與在其中生存的物種會產生篩選的機制,消滅掉其中一些生物。
因為環境會改變,氣溫會因為冰河期與間冰期的轉變發生變化,大陸會飄移,相同環境中的生物數量會增加或減少,也會產生變異的個體。這些因素都會形成物種篩選的機制,單一物種中的所有個體一旦通關失敗,結果就是滅絕。而變異的方向剛好和環境改變的方向一致(運氣好),就能夠存活下來,變成現今的物種。

以北極熊為例
北極熊代代之間也會發生變異,但不代表這種變異一定能夠適應未來的環境,基因變異也不一定趕得上環境改變。如果基因變異夠快,且運氣好方向正確,就能夠演化成功適應北極冰溶。如果運氣不好或變異速度太慢,加上沒有人類保護,就只有滅絕一途。
所以,物種變異(隨機,沒有預設立場)之後有成功(演化)與失敗(滅絕)兩條路。現存物種就是暫時演化成功(未來還有更多關卡),失敗的就是滅絕退場。


============================
很久以前,南極洲是森林茂密的大陸,還有恐龍生活,曾幾何時變成冰封的大地。如果生物不會發生演變,隨著地球環境的不斷變化,滅種的事件會越來越多,物種的類型會變得越來越少,不會恢復增加。
但是,在多次大滅絕事件,物種類型大幅減少之後,隨著時間過去物種的類型又會增加。
如果物種不會變異,大滅絕事件之後過了一段時間物種類型會逐漸增加,就得有新的解釋和理論。除了演化論之外,大概沒有其他理論可解釋這種現象了。



多讀書、讀好書、讀懂書
這個問題,沒有去問那個頭頂有洞的詐欺犯法王嗎

鮑魚惡魔果實 wrote:
新西蘭遺傳學家但頓(...(恕刪)


人類一直受限於自然律, 只要跳脫此一規律, 都不太相信.
只要抬頭看太陽和月亮, 就知道這宇宙是被創造的.

月亮自轉一圈等於繞地球一圈, 所以永遠同一面對地球(光滑面).
為了讓夜晚有柔和的光線, 月球的土質是??, 若月光有雜色或彩色, 生物晚上都睡不安穩.
很多啦
自己去google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