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慈濟內湖保護區開發案再審 專家憂釀災

底下是最新的報導,越看越不瞭解慈濟人在作啥事情...........



慈濟變更內湖保護區 居民大力反對

本報2010年11月22日台北訊,洪美惠報導


20日飄著細雨的午後,台北市上百位內湖區大湖里居民聚集大湖國小演奏廳,參加一場慈濟社福園區開發計畫說明會。會中慈濟沒有代表蒞臨而慈濟基金會營建處主任林敏朝所指稱支持此案的37位里長,僅有郭坤祥到場。

沉寂數年的內湖保護區開發案,在慈濟重新送審,上月25日都發局召開審查會議,本月11日再度進行會議之後,多數居民才驚覺淹水惡夢又回來了。


慈濟會員也不認同保護區開發


「我是慈濟功德會員,捐款捐了20年,現在我要停止捐款,要改捐給白海豚復育。」一位居民沉痛地表達,「11日參加都發局的會議,沒想到旁聽席竟然被慈濟動員的人整個佔滿,慈濟(副總執行長)林碧玉說不認識他們,他們是自己來的,但會後卻看見這些人搭上同一台遊覽車。」


「災難都是來自自然環境的破壞,因為先有破壞才有災難。在這個現代公民社會,應該資訊公開、讓公民參與。但是,慈濟蔡科長承諾要傳真請願書給上人(證嚴法師),到現在卻都沒有消息。」居民毛小姐說,基層志工都以為「環團是為反對而反對,但是,事實是,媒體被封鎖、溝通管道中斷,他們收到的訊息就是這樣。」


另一位居民說,「桃園發起保護埤塘行動,因為石門水庫泥沙淤積問題,缺水嚴重,他們發現埤塘將是重要水源,我們台北市也應該保護埤塘,未來台北缺水的時候,大湖就是救命水源。」


數年前曾經奔走力擋市府大溝溪「保變住」政策的張小姐說,「現在整治完成的大溝溪那附近,以前市府打算蓋大樓安置老舊國宅拆遷戶,如果當初任由市府變更保護區蓋大樓,那滯洪池要蓋在哪?如果當初沒有留下保護區,都變成大樓了,現在哪有滯洪池?如果慈濟在保護區蓋了大樓,那是不是以後還要在旁邊再幫慈濟找一塊地蓋滯洪池?」


慈濟補送的細部計畫,規畫10年洪水頻率的設計,但是現在的雨水,動不動就是50年、100年一遇的規模,這個10年設計和現在公共工程以200年洪水頻率來規劃,簡直是天壤之別。」發起此次說明會的居民劉德正表示,「前幾天連續下了幾天的雨,大湖公園的湖面就接已經接近滿水位了。如果有強颱來襲,這塊保護區又已經開發成志工大樓,後果不堪設想。」


里長郭坤祥現場表示,當初聯署簽同意書,是以為慈濟要對整個大湖環境通盤檢討,進行整體改造,如果只是建設慈濟的基地,郭里長是反對的。郭里長說,以前他是扛起大旗,帶著民眾反對慈濟發的人,現在不惜再一次發動公投。他說,愛護大湖的心是不變的。


說明會中,台北大學副教授廖本全受邀論述保護區與國土政策的意義,作家張曉風分享為保護區請命的經驗,永續發展環境保護工作室執行長丁若航博士則從法令、稅賦面談慈濟開發保護區案之適格與否等問題。


北市的保護區政策是甚麼?


廖本全說,究竟市府對於保護區的政策是甚麼?如果只談技術、土木工程,那麼全台灣處處都可以蓋。台北市設定保護區的目的沒變、保護區的價值沒變、地質條件沒有變,為什麼可以變更土地使用,這是違法、違規使用。這個案子是個「指標性案件」,不僅是嚴重破壞體制,造成政策瓦解,同時也是城市造災運動。


廖本全認為,災難都是源於結構性因素,政策一被破壞,整個保護機制就垮了。建商正虎視眈眈等著慈濟通過此案,若此高度敏感的保護區都能允許開發,那擁有比這塊保護區危險性低的土地的建商,會說怎麼不給我過?此例一開,就是全國保護區的大危機。

廖本全指出,慈濟可以有更好的做法,那就是透過慈濟讓全國甚至全世界都知道「保護區」應該如何保護,進而教育市政府如何處理保護區、要求市政府扛起責任處理以前的疏失。


慈濟錯解法規以規避環評


丁若航表示,「慈濟內湖社會福利園區」申請開發保護區,不僅適法性出現解釋錯誤而且違法以規避環評;同時,天價購得內湖保護區土地是否涉及非法洗錢,檢調及稅務單位應該介入調查。

若參考台北地區國有土地保護區標售價格,以每公頃2千萬之高標價格計算,此案全區總價僅約3億餘元,而慈濟宣稱以13億元買地,多出來的10億元那兒去了?丁若航呼籲在此疑竇尚未釐清之前,暫停捐款給慈濟。

丁若航指陳,本案非申請作為學校文教使用,卻籠統稱做志工訓練基地,便以「環評法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第23條:文教建設之開發....開發面積達5公頃以上須進行環評」,慈濟以此條文申請免環評,如果此例一開,則全國補教業者都可低價買進低於5公頃以下保護區,申請作為訓練補教人才使用。


作家以毛澤東作為 類比保護區開發惡行


張曉風則說,假如確定2012是世界末日,那大家就贊成慈濟蓋吧,反正大家到時候都死光了。但是,為了還能看得到我們的兒孫,為了永續環境,我們要努力。會中,張曉風甚至以世界第一名填土人毛澤東的行為後果來說明填湖建設後的災難,暗喻在保護區建設是罪大惡極的。

為什麼不跟民眾溝通?為什麼要說謊?


主持人綠黨港湖區市議員候選人李盈萱在會中數度表示,日前曾正式行文慈濟,邀請慈濟派代表與會,也曾數度打電話力邀,但是很遺憾慈濟還是沒來。慈濟如能有代表出席,和居民面對面溝通,這應該是比較完善的做法。


坦誠面對事實,並就事實與當地居民溝通,這不僅是敦親睦鄰的基本禮貌,也是社福團體永續經營的鐵律。11月11日慈濟基金會營建處主任林敏朝先生為文投書媒體,「根據國家中央地調所公告結果,慈濟內湖基地周圍並沒有斷層及礦坑。1998年慈濟委託台大游以德等多位教授,對環境進行綜合評估,報告中說明園區利用範圍內並不存在潛在順向坡的問題」等語,證諸此案審查會議記錄,卻完全不相符。據2005年8月25日專案小組會勘(水土保持部分)紀錄,「本案北基地東北側及南基地西北側所臨接山勢均為順向坡,未來基地開發應隨時監測是否仍有滑動現象產生」,查看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的「山坡地環境地質GIS資訊系統」,可以看見此開發基地的敏感地質處處,林敏朝投書內容顯然與事實不符。


2006年10月11日第六次專案小組審查會議中,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曾說,「本案不僅為保護區,更是座落於溝谷中的地質敏感區,比對雞南山危險聚落之山勢,實在有諸多相似之處。發展局也曾邀請學者、專家就本案之地質安全、水土保持、逕流沖刷、邊坡穩定、排水措施等各項議題提出建議,很遺憾的,包括本人在內的幾位受邀者,均很無奈的拒絕參加這種硬要以『人定勝天』技術克服一切的方式,來背負這個個案開發的背書者。」陳宏宇這段發言,則更明白揭示了此案地質敏感程度,讓審查委員不願盲目背書。


沒有人知道未來的風雨會多嚴重,沒有人能夠弭平天災造成的遺憾,救災是一種公德,但若不顧「造災」的疑慮,等事後再來救災,那就不是慈悲了。

前面介紹很清楚了
慈濟的地跟大溝溪沒太大關係
之前那個地區淹水也不是慈濟那塊地的問題

況且...
那些淹水的地方其實本來就是大溝溪下游流過的地方(環境比慈濟那塊地敏感多了!!)
地勢本來就比較低
只是因為蓋房子所以把大溝溪地下化了
上次主要就是涵管阻塞才造成大水(當然還有一連串的事情)

如果要扯
那個地方二三十年前也是保護區
還是河川流過的地方!
看到那區域的"部份"居民這樣的反應我同情(其實內湖主要是山坡,尤其那個地方低漥的溪谷地形平地面積不大)
我想他們不是搞錯對象
自己要不要拆房捐地來治水?

有空我把那裏的狀況大概從google的衛星地圖畫一下
比較清楚

ps.
1.那個地區=大湖山莊街
大湖山莊街大約為以前大溝溪流過的地方

2.上面文章如果是最近結討論的結果
怎麼只有單方面的意見?
kuago wrote:
如果要扯
那個地方二三十年前也是保護區
還是河川流過的地方!...(恕刪)

時代是進步的

二三十年前吃狗、吃猴子、吃果子狸都可以

但現在不可以

怎麼能說鄰居二三十年前都可以吃狗、吃猴子、吃果子狸,所以現在也可以吃?

或是山邊有個清代的古墓,所以現在也可以在那裡蓋墳墓?

各位大大 如果對圖示有興趣,請參考『1977 她的眼睛像月亮』http://www.youtube.com/watch?v=YgCiXDLIj6Q
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的「山坡地環境地質GIS資訊系統」

http://gisweb.ed.taipei.gov.tw/gisweb/

圖層名稱 環境地質圖 圖層精度 1/5000

圖層來源 工研院能環所

建立年度 2001, 2002

調查單位 工研院能環所 調查年度 2006

調查單位 力碩工程技術顧問有限公司 調查年度 2007
環境地質圖
本圖為精度1/5000比例之環境地質調查研判成果,主要提供地質敏感災害資訊的參考與警示,實際進行開發規劃或工程設計等情形時,如有需要仍應依相關規定委託專業技術顧問機構或相關專業技師進進行詳細之調查及分析。
--------------------------------------------------------------------------------
連發展局都說這個資料只是參考用的。而且只到2007年,不知道有沒有更新的資料出來?
各位專家,我們都在等新的資料出來,用數值高程、Arcview、 HEC-6都可以很輕易的跑出一個水文模擬結果出來。
如果結果跟水保局、水利局、水資局、防災單位跑出來的不一樣,我想您可以出面去控訴這些單位瀆職。這不僅只有內湖居民受惠相信連台灣居住在敏感地帶的國民都會因此而受惠的!!

加油!!
yukiko wrote:
時代是進步的二三十年...(恕刪)


是啊,時代是進步的,所以為了讓環保更進步,所有的人現在都應該考慮為了環保把家宅都給拆了,才表示夠文明?

稍微用點心看一下怎樣做到環保和開發並存吧,不是有任何開發都代表對環保是會造成負面效果的。時代是進步的,現在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同時做到尊重自然,環保利生與開發共生的。

如果對於查資料有障礙的話,這邊有一篇可以參考:

德國的綠建築 http://yyykkyyykk.pixnet.net/blog/post/16156687

環境資源中心還把這一篇當成典範哩!http://e-info.org.tw/column/ourisland/2005/ou05111801.htm

慈濟近幾年的建設,其中任何一個元素都沒有缺乏。

甚至其實姚仁喜先生主持的今年四月剛完工的蘭陽博物館,也都是站在姚先生認為環保和開發可以並存的角度在開發的。只不過搞不清楚姚先生現在怎麼會推翻他自己的傑作的立場?

不是只有極端的環保主義才是正確的。除非你不搭任何交通工具(包括腳踏車,也是違反環保的工業製品),不用電腦,不上網(那就不會有這些絕文),不用自來水(這可是最大的山林破壞的兇手),不排放廢水(看看你住家附近的水溝吧!),甚至你吃的東西都是有碳足跡的,乃至於可能是非當令食物(利用生物培植工法生產的,地球耗能超多)還有,你不吃任何肉類等等…當環保推到極端的時候,人類消滅是最佳解決方案。

張女士的那個講法:「為了後代。」請問,哪一種才是為了後代?一定退縮到蠻荒時代的那種絕對自然主義才是為了後代?等著被兇猛動物吃掉吧!還是努力在環保和生存發展之間找到平衡?

至於填湖?不知道張女士知不知道,當初很多溜地的小池塘其實都是人工為了灌溉挖出來的?客家人超級喜歡挖池塘。那請問一下,是填回去才叫做恢復原狀?或是挖起來才叫恢復原狀?

如果我是荒野的話(其實我之前和荒野的人接觸過,我也有朋友就是荒野的人,我知道他們在想什麼),其實我會利用這個慈濟說會保存11公頃山坡地的機會,跟慈濟洽詢設立生態觀察站的合作方案。

畢竟荒野其實和慈濟關係也不能說太差,荒野製作一個「大地與人的對話」的節目在慈濟的大愛電視台播放。甚至荒野還可以教育慈濟的營建人員,在夜間燈光的管制上的設計要怎樣加強,建築遮蔽面怎樣設計,才可以不但不放出建築本身照明所需要的光源,還可以遮擋捷運、大湖公園的照明對山區的生態的光害侵擾。再利用觀察站的設置,評估進一步改良的方案,還有爭取和慈濟合辦生態課程、展示等等…

事情都有光明面,要不要找出來而已。

如果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麻煩請不要找個人出來演慈濟人,在某新聞平台上看到錄相的那個人,怎麼看都不覺得有慈濟人的樣子;有些慈濟人就算不穿制服,在捷運上看到都知道他是慈濟人。現在就連搶匪都知道要搶慈濟人的話,要找穿制服還要有戴名牌的。(之前看過一個新聞,有慈濟人在繳納功德款的路上被搶匪鎖定。聽說現在已經改為由各地各自匯款,不用統一繳回各地分會,降低風險。)

darkwretch wrote:
里長郭坤祥現場表示,當初聯署簽同意書,是以為慈濟要對整個大湖環境通盤檢討,進行整體改造,如果只是建設慈濟的基地,郭里長是反對的。郭里長說,以前他是扛起大旗,帶著民眾反對慈濟發的人,現在不惜再一次發動公投。他說,愛護大湖的心是不變的。


另外一篇報導的陳述是這樣的:

多年來反對慈濟內湖園區變更開發的大湖里長郭坤祥,在最近幾次都委會皆未現身。當地居民懷疑是受市政府影響改變立場,並指出最近附近十幾位里長簽訂了一份協議。郭坤祥在電話中表示,如果慈濟連同周邊一起「改造」就支持,若只改造慈濟內部,則反對。而簽署的文件是由內湖區里長聯誼會會長陳尤雪提出的大湖公園周邊改造計畫,內容無法提供。

郭坤祥說,如果能兼顧社區安全,保護區不一定不能開發。他認為市府應對保護區明確政策,不能光考慮慈濟的需要,否則對其他地主不公平。


請這些還團稍微先 sync 一下報導內容,如果自己寫出來的意見都不一致,扭曲別人的原意的報導會讓人更質疑這些團體的目的何在的。而且,寫出來的內容和郭先生的意見似乎滿有差距的。

darkwretch wrote:
丁若航指陳,本案非申請作為學校文教使用,卻籠統稱做志工訓練基地


社會大學不算文教單位嗎?那現在的所有立案的社會大學,請全面清查一下。請丁先生花點時間幫忙做一下全國普查,順便道監察院或是全國各地的地檢署按鈴告發。

而且,丁先生本名不是叫做丁若航吧?應該是叫做「丁力行」,元智大學資源及環境科學技術系副教授。不知道用個假名的意思是什麼?目前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三十四條規定,「專任教育人員除法令另有規定外,不得在外兼課或兼職」,麻煩丁副教授、丁執行長,在扭曲法律規定,羅織罪名給慈濟的同時,解釋一下自己行為的適法性如何?

請檢調單位調查一下丁先生的教員資格,順便調查一下元智大學有沒有包庇不法的行為?或者是請元智大學自清一下,證明自己的清白,丁先生的行為和元智大學無關?

darkwretch wrote:
若參考台北地區國有土地保護區標售價格,以每公頃2千萬之高標價格計算,此案全區總價僅約3億餘元(恕刪)
天價購得內湖保護區土地是否涉及非法洗錢,檢調及稅務單位應該介入調查。


請先搞清楚,慈濟不是買國有地,是買「大有巴士公司的私人土地」。請環境資訊中心和綠黨先把資料查清楚在發言,從頭到尾,每一次的發言一直在鬧笑話。

但是調查這一點我滿贊成的,只不過當初聯手坑殺慈濟的官商就要現形了。慈濟當初的歷練不足,可是過了很多年之後才搞清楚被坑了的事情。

如果檢調有時間的話,最好是現在聯手逼慈濟把那塊地吐出來的共謀結構也調查一下。所以,看起來是想要慈濟以三億元賣掉就是了?要慈濟認賠十億,不要擋別人的財路?連價錢都已經毫不保留的都喊出來了。

現在是怎樣?黑吃黑嗎?有些話我不敢講得太白~我還想多活幾年。


yukiko wrote:
時代是進步的二三十年...(恕刪)


慈濟那理三十年前就被填掉
上面鋪水泥而且還有建物這麼多年了
慈濟開發會除了自己建物外
其它水泥會挖掉來做綠化透水蓄水等功能
時代進步吧?

那些以前淹水的居民
我也沒要求他們拆房恢復行水區
或許N年後都市更新可以考慮 ;)

況且前面討論還有上面文章指出
大溝溪已經整治好了
幾乎不太可能發生上次那種淹水問題
而前面網友也把調查報告給貼出來
提出了許多造成淹水的問題
就是沒有提到慈濟那塊地
那些居民沒看到嗎?
還是真的沒看到,然後被環保團體搧動說是慈濟造成他們淹水的?
真得很不理解
to kuago:

關於調查報告這件事不見得每個人都知道。
因為我在學生時代有參與過報告撰寫,所以才會知道這種事情連司法機關也會進行調查,
而台北市這種直轄市,相信關心的人更多,所以進行尋找。關於溫妮風災的部分,僥倖被我找到。

大湖山莊街一三一巷二十一號即座落台北市內湖區大湖山莊街底後山,民眾私設有天然明園餐廳,並未經主管機關核准即於前開天然明園便橋處私設電動捲門,又將餐廳前原作為沈沙池兼河道之處,擅設鐵質圍欄護網及電動閘門,而餐廳後原有之魚池亦加以填土,減縮其範圍,改為游泳池營業使用,致該魚池亦失去天然調節及沈沙、緩衝池之功用。

溫妮颱風來襲當日,因降雨量甚鉅,復因大溝溪上中游水土保持不當,溪水夾雜大量廢棄物及土石,卡於其私設電動閘門及圍欄處,形成嚴重蓄水作用後,終因不堪水壓而發生潰決,至屯積之洪水及土石加速向下游沖刷,並使經由大湖山莊街地下排放水流之溝渠發生淤積,而使大量水流漫溢至路面,洪峰直接灌入於大湖山莊街二四一號附近,導致嚴重水患。


當然我的用意是說,其實水災這件事,公部門都有在想辦法解決。隨便說說其實沒多大益處。當然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不要再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kuago wrote:
而前面網友也把調查報告給貼出來
提出了許多造成淹水的問題
就是沒有提到慈濟那塊地
那些居民沒看到嗎?
還是真的沒看到,然後被環保團體搧動說是慈濟造成他們淹水的?
真得很不理解(恕刪)


他們這樣惡搞又不是第一次。

參考一下:經續會》阿貓阿狗VS環保流氓 產業組火爆攻防 http://www.wretch.cc/blog/tepu/4476837

他們這樣搞,只是為了下次正式的審查會的時候,逼慈濟或支持的人不敢出席而已。這是談判的最爛的手段,也是最沒用的手段,就是搞「對立」。

才能夠達到:「他們離開後,我們就比較好辦事了。」的目的。
moya_tseng wrote:
他們這樣惡搞又不是第...(恕刪)


所以我也中了激將法....

http://e-info.org.tw/node/60814#comment-220709

第三、..有在文中推論,就算排水問題能解決,在地質條件未能改善的情形下,淹水的風險依然存在。我也一再強調,沒有任何人工設施可以超越自然生態濕地的滯洪功能,不知道這些知識,沒有學都市規劃的林先生是否知道?若您有興趣瞭解,...也很願意借你幾本書回去參考。

借書不知道要不要還?
hwaliao wrote:
所以我也中了激將法....(恕刪)


其實我對這個案子看熱鬧的成份比較高~不過最近聽說他們因為看了我的文章,所以在努力找迴避我的議論的方法,包括選擇支持他們立場的人也不能夠很容易被找到案底。

我是覺得這個心態滿有趣的啦!不過,如果找一個沒有立案的工作室的「執行長」來發言就滿有趣的。大家都知道工作室的編制就是自己說了算的意思,執行長等於工友。麻煩請稍微立案一下吧!不然這種工作室要生出一兩百個都很容易,想要搞出兩百個這種類型的工作室來發言表示支持開發也不是很難的事情。

觀察這些環保團體也已經十幾年了,他們運作的樣板大概就是那幾招而已。我本來以為出來插花一下會有些新的手段,不過怎麼看都還是這幾招,缺乏創意。

以這個案子作為招攬生意或是吸引需要的研究單位為手段是不錯的行銷手法,不過如果研究強度不夠的話,要能夠生財也不是那麼容易。現在進行環保研究公司超多的,只會行銷的人未必可以永續經營喔!

hwaliao wrote:
沒有任何人工設施可以超越自然生態濕地的滯洪功能


這個言論,我就想問一下,那請問一下「人工溼地」有沒有用?人工溼地也是人工設施喔!就連他們主張恢復的「埤、塘」建設都是人工溼地的一種。

如果沒有用的話,那請問環境資源中心推動這個要幹嘛?而且,如果沒用的話,非得要慈濟挖除填土,重建出人工溼地的意義在那裏?

如果有用的話,慈濟的這個案子裡面的 2100 立方公尺的蓄洪溼地不就是了嗎?那在反對什麼意思的?

我是覺得內湖那位里長也不用太擔心,慈濟如果答應要整區環境改造的話,就是真的會做環境改善。至少我還沒看到慈濟答應的事情跳票過的記錄。

把大湖游泳池挖掉的提案我也不支持,那個游泳池滿適合看妹的~完全沒有視線上的阻隔。每到夏天,一群猛男美女聚集,真是賞心悅目啊!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