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

請問二戰時期國力 德國跟日本 誰強?

utahteapot wrote:
這樣看或許也沒錯。從...(恕刪)


蔣介石並不是傻瓜,其實他很清楚,以當時中國的國力跟日本打,無異是雞蛋碰石頭。

他也很清楚其實日本並沒有把中國放在眼裡,日本真正的目的,是與德國左右夾攻擺平蘇聯後,最後再揮軍南下。

所以一開始,蔣介石沒有下令盡力抵抗,反而讓日軍勢如破竹,就是希望日本能把主戰場移至蘇聯,讓蘇聯來當砲灰。

這麼做的目的,不但可以讓日本元氣大傷,最重要的,可以讓蘇聯這個共黨大本營徹底瓦解,他好趁機掃蕩國內的共黨勢力。

其實就整體戰略的目的來看,這樣做是相當正確的,既保存了國家安全又可消滅政敵,換做任何一個人當領導人,都會下這著棋的。

但史達林也不是省油的燈,他知道如果日本與德國兩邊夾擊,蘇聯一定會完蛋,所以下令中國境內的共黨與左派份子煽風點火,高舉民族大義力主抗戰。目的就是為了牽制住日本。讓蔣介石在這方面吃了不少悶虧。

這也是為什麼在西安事變發生後,張學良被軟禁一輩子卻始終無怨言。因為張學良知道,他當初一個魯莽決定,讓更多的中國百姓生靈圖炭。
niniline1999 wrote:
日本有打一次大戰?怎...(恕刪)

所以我才說打輕工業的中國
而且我說的裝備、戰法大部分指陸軍而言
就算時的日本空軍(其實是海、陸航空兵)
已經接近二戰水準
你可以試著用同一批日本飛機去打海獅看看
重慶的空防最好跟倫敦的空防可以比

而且你也太看不起雙翼機了
把俾斯麥搞到頗腳的劍魚會哭泣的
Dr. Lin wrote:
請問各位專家二戰時期...(恕刪)


海軍的話是日本
因為日本四面環海,是島國
早在明治時代就確立了要發展海洋強權國家的理念

陸空軍的話是德國
德軍的戰術和陸軍素質之優良

看一個國家敢前後發動二次世界大戰
而且二戰德國還是橫挑所有歐洲強權,美國,以及蘇聯
日本大本營本來打算北進進攻蘇聯
結果慘敗於外蒙古諾門坎 (還是最精銳的關東東甲種師團)
不僅唯一的坦克師幾近報廢,損兵折將師團長還切腹
最後才驚覺根本不是蘇聯的對手,所以才改道侵攻南洋

論國家總體的國力與軍工生產力 德國強於日本
德制武器的火力與德軍殺人的效率
也遠比日軍來的高

日軍要是碰上的不是美國而是與第三帝國死鬥
依然是只有被打好玩的份

蘇聯光是在東線與德國作戰(德國還分兵對付西線英美聯軍和英軍蒙哥馬利非洲軍團)
四年間蘇聯軍民死傷2680萬
換作是日本的話
全國男人無論老少大概幾乎都死盡了.....

若不是希特勒過於自信和野心過度膨脹
非要與同時與全世界所有最強國家為敵 (除了日本和義大利沒有外)
第三帝國可能不會如此快陷於崩潰 (光憑蘇聯之力難擊敗德國,美英軍牽制和給予蘇聯極大物資支援)




蔣介石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是完全正確的

一個積弱百年的農業國和一個工業化的國家,正面對抗就是找死

蔣介石看清楚了中國反法西斯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要拖到同盟國來幹日本就OK了

什麼是勝利,什麼是失敗?中國沒亡國就是勝利,日本侵略沒成功就是失敗。
沒有核彈、航母,你是破壞地區平衡的邪惡勢力;有了10個航母群、萬顆核彈,你就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niniline1999 wrote:
日本有打一次大戰?怎麼沒聽過...(恕刪)

日本真的有參戰啊,有出兵青島,不過一戰時沒聽過日本有空軍
kenyeh99 wrote:
日本沒那麼爛啦,真要...(恕刪)

日本就是和俄國、清朝打了2戰後爆發起來了

打敗俄國讓日本得到了名氣,打敗清朝,讓日本得到了錢
沒有核彈、航母,你是破壞地區平衡的邪惡勢力;有了10個航母群、萬顆核彈,你就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第一次世界大戰 大日本帝國(1914年9月參戰) 協約國

有一種說法 二戰時 中國90%工業在上海
重慶幾乎連肥皂都沒有
gracestar wrote:
結果慘敗於外蒙古諾門坎

更正一下,諾門罕是在內蒙古
I come from the Republic of China,ROC Army AirBorne Paratroops 忠義驃悍 勇猛頑強
tom_kaku33 wrote:
所以我才說打輕工業的...重慶的空防最好跟倫敦的空防可以比
(恕刪)

四川山多日本陸軍根本攻不進來,只有派轟炸機丟炸彈,
當年政府軍及百姓大徹退進川,用的是焦土政策,
讓日軍由上海等海岸港口的補給困難,一路無物資可用,
重慶當年挖不少防空洞,這防空洞可是跟隧道一般大,
一個就可容納2千多人,還有大到容納4千多人的,
日本來轟炸是24小時不停,防空洞沒通風設備,
曾有窒息死亡2千多人事件.


utahteapot wrote:
這樣看或許也沒錯。從...(恕刪)



其實由某些程度來看,當初德國是想以空襲和海上封鎖的方式來逼英國就範,最慘的時候,英國手上的資源只剩一個禮拜可用,所以邱吉爾的策略則是努力的拉攏美國參戰(美國參戰前,英國沒辦法,只好先拉大英國協的兄弟出來助陣)。1940後期德國發現無法立即且有效的於冬天前消滅英國空軍,進而發動海獅計畫,登陸英國的作戰也因此從來沒有展開過(相對的,沒有美國的參戰,光靠英國、自由法軍,諾曼地登陸也是"不可能"會發生的)。

話說回來,德軍和日軍的綜合實力....是完全不在一個平面上的。日本陸軍的裝備,自一次大戰後,是"完全沒有"更新的。就連日本的制式步槍,也是仿德國毛瑟所製。日本的豆戰車或九七式性能與德國的動物軍團我就不說了,就連日軍後期所出現的三式中戰車(實際上並無參戰紀錄),就算它有出場啦....不論是引擎出力,裝甲防禦,火炮穿透力跟同級的戰車如M4、T34或德國四號,是差上非常非常大的一截... 附張圖給大家參考一下...

  • 6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