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要我的話,就會捐給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
有興趣的人去查查,你會被感動的。
至於慈濟的爭議,其實沒那麼複雜,不過就是任何大組織必然的現象罷了。
倒是要幫忙辯護的人,沒抓到重點,這很有意思。
讓我們這樣假設好了,證嚴上人當年沒把慈濟搞起來的話,試問會有今天這樣的爭議嗎?
當然不會。
慈濟是一個宗教慈善團體,宗教的部份,暫且不說。但它在慈善方面確實是一個俱備極高效力的組織,這一點,老實說,大概除了美軍之外,世界上很少組織(包含國家)可以作到這個程度。
當年,從花蓮的一個小精舍,上人發心營運這個組織。當他突破瓶頸,快速發展時,這就會成為一種所謂的品牌。伴隨而來的,就是一種強大的吸引力。我們姑且先不管那些大企業家、有錢人是為了宗教還是為了慈善去參與慈濟,也就先把他們的動機都窄化成節稅吧,那麼顯然慈濟會是一個這方面CP值很高的投資。因為,錢丟下去(財佈施)看得見成果;這麼一來,這些人就把成果轉換成以下數個項目:稅務減免、社會地位再提升及功德。當然,這中間,最後一項,上人也不是不清楚,所以搞了很多要人親身去做的事,以免大家都把財佈施這個最低層級,最多換到福德的作法當成唯一目標了。
而顯然的,這樣作的有錢人,在高CP值之下,其實不用管到宗教與慈善,就會呷好逗相報了,於是慈濟某個程度很像EMBA,成了個社交場所。這又無形間提高了它的CP值,為什麼呢?因為這些人平日應酬就是酒肉臭,到了特定時間來個素菜香,少了杯晃交錯卻不失建立人脈所需的喇D賽功能,便更是自以為沾了佛光,快要成佛了。
顯然的,我相信絕大多數的慈濟人,都依舊貪嗔癡漫疑俱足,殺盜淫妄酒也多多少少保持了幾樣,只是程度多寡罷了。而我們一般人也是如此。那麼,也是一般人的慈濟人,當然有段數更高的,得以以魔心現佛相,混入高層以得私利。
然而,慈濟的形象是由不得這種批著菩薩皮的魔露出一點尾巴的!所以,一旦走了點光,受攻擊的就不是這隻或那幾隻(或許是很多隻)魔,而是慈濟這個品牌。當然,也因為慈濟一直是能在大災難中扮演跨國動員的強大力量,所以一般凡人依舊會期盼台灣維持這麼一個好的團體,永存台灣之光。也當然,不斷會有人因為上人的感召,而真心地投入,並且除了出錢之外,還出力身體力行,廣種福田。
然而,就像這樓與慈濟站對立面的人質疑的,為什麼慈濟要不斷蓋精舍呢?有位大大把這些清水模的精舍比喻成歐洲的古蹟教堂,呵呵,真是太正確了。為什麼呢?這些古蹟都是當年的羅馬教廷或東正教派斂財、騙錢而來的。羅馬教廷至今是世界上最有錢的組織之一,千把年來聚積的財富,除了那些散落各地被充為各國古蹟的大教堂外(我看不少教廷都還是所有權人),依舊是天文數字。在台北,教廷的財產也很驚人,不信的話你查查!教廷當然有行善,就像在台灣那些在許多國人都不願待的偏鄉付出的偉大天主教士,甚至埋骨於斯。但同樣的,教廷裡絕對不缺乏貪財、謀殺、偷情、濫權、吸毒的事兒,而且犯事的大多都是從教宗開始算起的高層。
事實上要空間,慈濟用租的就好,以新店精舍來說,拿江陵建設任何一棟成屋來搞成慈濟據點,都已經是用不完的了,絕對沒有必要去蓋新的建築。為什麼要蓋?為什麼要搞建設,我前面講,合理的解釋就是組織內高層搞的;搞這要幹嘛?那大家心照不宣了。
我認為,慈濟絕對不是不好,但慈濟人就未必都好。既然大家有愛心,那麼何不多花點時間去了解其他需要幫助的社福團體,亦或是周遭需要幫助的人。這樣,平均點兒,社會自然會更好。
愛,要有自私的成分;所謂無私的愛,其實是絕對自私的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