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北京與台北的生活品質??

odyssey824 wrote:
Jogy wrote:
我也很能融入大陸生活
在廈門這四年了
除了一開始很多台灣朋友
基本上到後來都是當地朋友了


基本上台灣人在廈門是比較能夠較快融入當地生活的,
光是在語言上就沒有太大的隔閡,
廈門人的普通話在大陸是被笑話的(這還是從一個廈門土生土長的朋友口中說出的),
因為閩南人講普通話不太捲舌, 但是跟我們長期在台灣說的腔調卻是類似的.
而且在廈門講台語是可以通的, 我們跟廈門的廠商有時講著講著就變成講台語了,
即使閩南語跟台語的用法有一些些的不同(去金門當過兵的就比較知道了),
但我們可以還是可以用台語跟廈門人溝通.

廈門的環境也不錯, 因為緯度跟台灣相同, 氣候上也跟台灣接近,
所以我認識很多台灣人對廈門可是讚譽有加的.(恕刪)


廈門的的閩南語跟金門很接近
台灣的閩南語跟金門廈門有點差異
但我覺得台灣閩南語跟漳州很接近
不過講到普通話大家真的是很神似了
我一直覺得廈門有點像香港,並非指建設,而是地理位置
香港最核心的是香港島,廈門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廈門島,分島內島外
不知道是閩南文化或是被選為文明城市示範地的關係或受台灣文化影響
廈門島內可能是我遊歷過中國十來個城市最令人放心的地方了,例如講話態度治安或宰客,會比其他城市好多了
若遇到宰客最多是宰到皮,不像海南會把你宰到妳的骨妳的肉
講話態度最多是冷漠點但多會好好回應,不會像其他地方視你如空氣或斥喝
我想這是廈門人努力去營造也自認優於中國各地城市的地方且引以為傲
這也是為何這幾年廈門島內和鼓浪嶼等景點越來越犇,中國各地城市的人到廈門島內都覺得文明有理放心
當然以上我說不好的部分是比例多少的問題,套一句話說哪裡都會有素質不好的人,但在有些城市遇到的機會就特別多
不過我的感受還是台灣的人更親切有禮些,自己說當然流於老王賣瓜,看那些來台自由行的客人寫的文章比我說更有說服力
但是廈門島代表中國嘛也不見得,廈門島大概就一個台北大
島外的治安就差點,我往漳州的路上又遇到沒有門的廁所了(小時候深圳遇過,一年前去廣東也遇過,今年在漳州路上也遇到,真不知道有些中國網友怎會理直氣壯說現在中國廁所都有門,都是台灣人在汙衊,或許這些中國網友只活在自己的小小地方就以為是全中國)
總之我覺得廈門島內台灣人應該最能適應了,就以生活部分,熟悉親切文化接近,若廈門島內還住不習慣,其它城市就不用去了


飛翔天堂鳥 wrote:
廈門的的閩南語跟金門...(恕刪)


單論廁所沒有門這一點
很不幸的是我在北京也遇過好幾次沒有門的公廁...

OK!大多數的觀光景點都有冷氣公廁(有門有紙又乾淨)
但是中下階層常去的小商品商城、老舊商城、菜市場邊,還是有無門廁所
不是郊區喔,是實實在在的市中心,好比三環內還是有的

當然你若是觀光客,或是有錢人只會去高檔的百貨公司
當然是不可能接觸到這種市井小民的生活

四環附近的菜市場更讓我傻眼了
市區內還常見小孩穿開檔褲就算了(露屁屁)
菜市場還可已見到穿肚兜的,根本與裸奔沒啥差別了...
不只男孩,連女孩也.........

比較難接受的是父母讓小孩隨意大小便的景象很常見...教育問題待加強

我剛到北京時,覺得這裡很像時空錯亂的穿越劇舞臺
一下子可以回到30~40年前的台灣(我父母的年代)
一下子可以看到20年前的百貨公司(我兒時的回憶)
然後也可以跳到與台灣當今同等級的商場,或是跳到超越台灣當下水準的新建商場
若單是看比較落後的,其實與台灣過去一路發展的模樣並沒有太多差異
在這裡,甚至可以看到台灣的未來

我還去買了一本“80年代中學生”的老照片記錄
發現中國80年代學生與我20年前在台灣當學生的環境差不多
一樣是木造書桌與椅子,一樣是粉筆黑板、一樣是紅土操場
一樣有精神標語的教室,一樣有領袖照片高掛
一樣是男生穿卡奇色制服,女孩穿白襯衫+深藍百褶裙
所以其實兩岸的差距根本沒有那麼多

差別只在於,北京雖然大部分瞬間富起來了
但是一些來不及改變的舊面貌也依然並存
好比30~40年前的老公寓,與台灣舊時代也是一個樣

這些風貌台灣幾乎都找不到了,對我來說簡直像是舊台灣的“活歷史”呈現在眼前
我沒有詆毀的意思,簡單來說,北京對我而言是個充滿魅力的歷史舞台
到處有故事,刻意選擇用雙腳去漫步在街道上
走入小巷,或是一個轉角,又會發現更驚奇的面貌

刻意去逛那些老舊的商場,會讓我覺得好像掉入了歷史,回到了我小時候的台灣
每走一步都是感動,雖然知道這裡是中國,但根本就是兒時台灣的翻版啊
在看到當地被當成小少爺養的男孩、還有被當成小公主養的女孩
讓我憶起了兒時的自己,許多情緒也一併被激發出來

你只要放棄遊覽車,單純體驗公交與地鐵,就可以體驗到在地的生活
而當我放下習慣的公交車、地鐵,而去與朋友借輛電動單車
與當地市民一同騎在路上的感覺真的很妙,完全是融入當地生活的感覺
尤其是騎過天安門時,過去都是搭車來到此地觀光的
但是騎著電動車行經的感覺又是完全不一樣的感觸
我被壯闊的建築+寬廣的天安門前道路給感動了(無關政治)

冬天時,北京的街道很冷清,但到了夏天,一群人會坐在人行道上吃烤肉喝啤酒
男生喜愛不穿上衣的吃東西,同桌女性好像也很習慣這種情景(有點坦承相見的感覺?)

強烈推薦自由行,你會見到截然不同的北京
如果你是住高檔酒店、只跑觀光區,我相信是無法體會到這些的

還有,不要用台灣的觀點去批判北京
為有把自己融入,成為當地人,你才能有更多的體會

我剛開始也陷入了一個錯誤,就是人在異鄉,卻總是不斷尋找著故鄉的影子
當你找不到,或是發現有所差距時,你會相當痛苦
但是,如果你能放下成見,用新的角度去看這社會
其實可愛的地方還是有的,縱使無奈的地方還是很多
但是你還是可以尋找到一些異於故鄉的美

其實若排除政治立場的矛盾,你用寬宏的心去看的話
兩岸人民的生活幾乎是一個樣,只差在發展的先後罷了
飲食上口味因人而異,但大致上與台灣常吃到的中餐沒有太多差異

至於兩岸互看不順眼的問題,其實中國當地不同地區也會互看不順眼
這不單是政治問題,而是一方風水養一種人,習慣都不同的兩地,怎可能沒有衝突?
簡單來說,飲食口味就可以有意見上的歧異了,更不用說生活上的摩擦吧

我覺得北方人太直接、太潑辣,太不顧形象(女孩穿裙子還隨地開腿蹲著休息)
但北方人也認為我太奶油、太多禮感覺就是好欺負,講話聲音像娘們柔弱沒氣勢
這就是文化上的差異,說實在也沒有絕對的準則

我記得小時候台灣人在國外旅遊也常成微笑柄(太吵、沒規矩等等)
所以素質上我想還是要給中國時間的

其實我已經在這遇到不少高素質的朋友
肚子有料的人好多好多,要不是台灣人的身分幫我加分
不然以我肚子的料,當地人是根本不太愛理的
因為當他認為從你身上得不到任何提升,就不會花這時間交你這朋友




許多人嘲笑大陸人水準素質低落,但能再嘲笑幾年?人民素質的提昇靠的是教育金錢跟時間,大陸前兩項都有了,那時間呢?
台灣花了二三十年,大陸富起來到現在也才幾年?但我認識的一些新一代的大陸人教養談吐跟想法已不輸台灣人了,甚至在國際觀,在積極度上遠遠超越我們.面對這種狀況,沒有人為台灣感到憂心?還在大言不慚笑別人是專制國家,素質低落?
但現在台灣人普遍對大陸的想法,讓我想起了”夜郎自大”的故事.
飛翔天堂鳥 wrote:
廈門的的閩南語跟金門...(恕刪)

henanluoyang wrote:
許多人嘲笑大陸人水準...(恕刪)


媒體把大陸低水準的行為大幅報導
就變成刻板印象了
黑心貨,破壞風景區...台灣人幹的也不少...

好幾年前
辦公室曾邀請北京藝術團體來台
跟大陸1,2級國家演員接觸
談吐的水準相當高
男女演員的氣質也相當好
看來平時除了演技之外,還有其他的修養訓練
當時竟有點自慚形穢.....

nanno wrote:
前幾天跟團去北京走走.
原本預期北京的天氣應該很熱, 空氣品質應該很差(新聞常在播...??)
結果到了當地卻發現完全不是這回事.
溫度不算低,中午時三十幾度應該是有的.
但乾乾爽爽不怎麼出汗.
滿街都是車, 但空氣品質感覺上卻還不錯.
據導遊說北京市的車輛六年就得淘汰!! 其他各省搶著要.

全程沒有見到吃油的摩托車,倒是電動機車非常多.
連警車都很多是電動的.
雖然到處都能見到工地, 但不可諱言的.
北京市在空氣品質上真的不像想像中的差,我甚至覺得不比台北很多地方差.
再看看北京滿街的電動機車, 四處可見的電動警車.

回到台灣後看到垂垂老矣的桃園機場, 台北街頭上悶熱卻又得戴口罩的機車騎士.

有點感傷......
前幾天跟團去北京走走...(恕刪)


走馬看花..也可以..發表長篇大論..你飯店是住在7~8環是嗎?

電動機車多是因為..機車牌照很貴.可以買一台機車..所以改騎不用牌的

據導遊說北京市的車輛六年就得淘汰!! 其他各省搶著要.

沒這一條吧...是因為..汽車牌管制嚴格...很多人..多買舊車..報廢給新車掛牌

去澳大利亞雪梨機場..比台灣的還破舊





廣州2300萬人口,說限摩,街頭上就是看不到摩托車啦,台灣有這種氣度嗎,是太民主了嗎
呵..講出實話..就出現五毛黨來掩飾哩..
不正當的行業哪裡輪到一個台灣外地人來經營!! 尤其是南京..真是笑話!!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有些很著名的軍˙工*企業at there..臺灣人最好閃遠些..免的被當台諜被抓)

其實經常打架的情況..也不只南京啦...各城市都有...
不過前幾天..隔壁社區的物業..才被業主喊人來打...其中物業三人被打傷..一人住院..
然後南京珠江路..不是晚上又再打群架??
這些消息..報紙哪會刊登? 只有靠個人私下資訊網才會知道..
喔!!微博也會看到..但要快..慢了就看不到哩!!

相對其他city..南京治安還普普吧..5年前吧..我同學到北京工作..年底時..跟同事吃晚飯後坐上出租車回家...被東北籍司機帶到荒涼的地方搶劫..司機為了嚇他..拿板凳打他頭..誰知道板凳上有釘子or其他凸出物..結果一打下去..滿頭都是血..司機怕他掛了..才送他到市區..但還是嫌錢少..所以拿走一個USB..要他事後花錢來贖..(當然那USB沒啥重要的..也不會花錢去贖)..但等他回去..他長官看到快嚇死了..趕快送他就醫..當然也去報警啦..警察說大概是抓不到...而他也嚇的趕快回台不幹哩!!!

至於中國各地的治安情況..販賣女性到鄉村當生產工具,or 偷摘器官的屢見不鮮..
反正台灣人要小心就是哩..保險要買!!!
(另外要說的是..請各位旅居中國的..請注意你的言行..即使在你的住家or宿舍..都不要亂說話)
====================================================================================
晚饭吃河马 wrote:
首先,我想说,我是大...(恕刪)

henanluoyang wrote:
許多人嘲笑大陸人水準...(恕刪)


我看還可以笑很久。。。

我老婆在廈門,坐公車,抱小孩,就站在博愛座旁邊

一個20歲出頭的年輕人視而不見就算了

一度以為自己要到站

結果站起來往前看一下,還沒到

又繼續坐下來

沒兩分鐘,車停,下車

中國未來的支柱就這副德行

台北捷運無論多擠

博愛座大部分時間總是空位

當你在自動販賣機前排隊買票

手還在口袋掏零錢的時候

背後突然會有一支神手

越過你的肩膀

把錢投入販賣機中

想當然爾

買的不是你的票

這就是差別

北京好看

外強中乾

這版除了幾個政治魔人

其他網友說的都很貼切

我不是糞青,中國也有好人,比如我老婆

要達到台灣的水平

我看還要很久。。。很久。。。。。。。。。。。
不管願意融入與否,你永遠不會是被信任的自己人。

即使有外地人在北京住了十幾年自認很融入了,那也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基本上大陸的地區自我意識很強滴,北方人與南方人互不屑,範圍縮小後上海人北京人又互不屑,因此碰到利益關係時先切割只有同鄉人能進利益分享圈。其他的也只能等撿菜頭飯尾。
台灣去的算國人嗎?很報歉,很抱歉多數的他們並不認為如此。
此外大家好像還忘了不管那個國度生活,最重要的生活元素應該就是“自由”,少了自由眼看一切硬建設都像是花園裡的植栽中看不中用。

出國住久了都會瞭解“故鄉”的美,再怎麼樣也都是自己成長的溫床,有習慣的氣息也有”自己家裡“的感覺。對!就是這種感覺無法取代。

對岸好與壞或有缺失是他們該由時間去考驗解決的問題,觀光客就看看開眼界就好。以小弟經驗即使在國外住了七八年,融入了嗎?只能說生活上融入了,但是畢竟不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即使土生土長也不是同族裔當然有某種程度上的區別。

兩地雖是同宗,但是經過鎖國文化革命等因素,在生活習慣和思想上根本就天差地遠,思想不同‘價值觀不同,相同的也許就剩下語言的溝通比較順暢罷了。話說大陸各省各市也會有各自慣用俚語和口音,一般社交就靠這俚語口音辨別是否”自己人“的依據,尤其是掌握權利資源的尖端族群更是如此,如果不是自己人的話連門都沒有,別說想發財在那過好日子了。

進不了利益圈再好的建設再美的環境也都不是為你服務的,這道理在哪個國家都成立,差別在於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條件及環境公平性如何?追求美好生活的公平性才是你位下一代選擇落地生根的重要考量指標吧!
樓上說的很好

光一個戶口,直接決定你是不是自己人

所有就學,就業,醫療等等就靠這個戸口

沒有,那就只能多花錢,

這個不改,中國永遠都不是公平的社會

中國還有個嚴重的問題,就是道德底線

太多為了利益,出賣人民的健康,安全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