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urTwoSix wrote:
這本書的作者在某一章...(恕刪)....李約瑟難題是一個兩段式的表述:
第一段:爲什麽在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十六世紀之間,古代中國人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達程度遠遠超過同時期的歐洲?
第二段:爲什麽近代科學沒有產生在中國,而是在十七世紀的西方 特別是文藝復興之後的歐洲?
李約瑟難題 很耐人尋味
**************************
眾所周知 中國是享譽世界的文明古國 在科學技術上也曾有過令人自豪的燦爛輝煌, 除了世人矚目的四大發明以外 領先於世界的科學發明和發現還有100種之多, 美國學者 羅伯特坦普 在著名的 中國,文明的國度 一書中曾寫道: [如果諾貝爾獎在中國的古代已經設立 各項獎金的得主 就會毫無爭議的全都屬於中國人] 當然 這是不可能的, 從十七世紀中葉之後 中國的科學技術江河日下 跌入窘境, 據有關資料 從公元六世紀到十七世紀初 , 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 中國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 而到了十九世紀 劇降為只占0.4%, 中國與西方爲什麽在科學技術上會一個大落一個大起 拉開如此之大的距離. 這就是李約瑟覺得不可思議 久久不得其解的難題
第一題:爲什麽在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十六世紀之間,古代中國人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達程度遠遠超過同時期的歐洲?
第一題的答案很簡單: 秦始皇開始定下的國家標準化政策 [車同軌, 書同文.] 在經濟交通方面與知識傳播方面 (e.g. 一本孫子兵法先譯成法文版又譯成德文版, 英文版, 西班牙文版 .....能比一本中文版傳遍大江南北嗎?), 超越同時代西方世界至少千年.
第二題的答案也不難: 宋代經商或致仕都是窮人翻身的機會. 明清之時, 西方提出專利獨占的概念. 所以西方致力思考研究者可以在經濟利益方面得到一定程度之保障, 當然西方就有許多人願意投入 RD . (e.g. Solvay process 索爾末製鹼法 http://en.wikipedia.org/wiki/Solvay_process ==>一百五十年之後這個簡單的化學反應所衍生的資本已經發展成索爾末化工集團 http://www.solvay.com/ ).
簡單的說: 當西方世界為研究發明加上了經濟利益的驅動力之時, 東方中國仍然視科學研究/工業革命為 "不足為道之奇技淫巧", 反而把熟讀經史子集 -- 求官致仕成為當時翻身的主要途徑 (e.g. 一堆人搶著考公職). 腦力用在哪裡, 成果就展現在哪裡!
要贏的方法也很簡單: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西方專利只保障二十年. 我們可以延長專利保護年限到五十年. 甚至國家可以指定重點研究項目, 把專利保護年限提高到一百年 (e.g. 核融合, 有機半導體, nano bot .......) 不然誰要把自己畢生心血的研究成果公佈天下 ?
只要隨便一個歐美西方男人
不管他在他自己的國家 是個強姦犯或殺人犯或乞丐
又或者只是個沒錢沒地位的小夥子
只要他來到台灣 保證台妹哈的要死
去夜店 一定一堆台妹搶著搭訕
這是那些歐美男人在他們自己國家 享受不到的福利
人型電腦 wrote: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恕刪)
不是這樣說吧?
會造成您這樣的感覺,完全是民族文化差異使然...
東方的帝王思想、儒家思想,是保守思古、不允許平民比帝王更高等的...
所以任何文化建築,都在不開罪皇帝的情況下誕生、甚至被腰斬抹煞掉了...
早在西漢武帝之前,中國的思想還是非常活潑的,從漢武帝開始,就剩下醬缸住思想的儒家保守文化了...
被壓制多年的思想,一直都維持君權專制而不以為意、習慣成自然...
跟西方因思想活潑無礙兒不斷演進出主權在民、工業革命等...etc.是完全背道而馳...
沒有活潑的思想與大膽雄壯的建築,文化當然無法發揚發展...
至於文字,若非中國是象形文字,以歷年戰亂分裂不斷的情況下,早就碎裂成片片了...
您可以在西方拼音字母的文化歷史中發現這點,有多少王朝帝國跟文字、民族一同消失了?
當然,若您所謂的好是建立在英打比中打快,那就沒啥好說了...拿2bit跟4bit比?
既然您喜歡畫,應該不是把重點放在畫作保存久不久上面吧...
您覺得中國潑墨畫、水墨畫等在宣紙上的渲染技巧比不上油畫?
光是毛筆字就讓西方人頭大了,連東方人自己都不見得寫得好了,還畫哩...
人不能改變環境就要接受環境,再從中找尋適合自己的一條路。
抱怨並不能改變什麼,要抱怨前也該對自身環境先做了解再說...
東方文化蠻好的,至少您不用為了學繁中像老外一樣折磨自己吧?
變得溫和保守,崇拜權威,服務天朝
沒有持續革新的動力
成王敗寇的意識形態貫穿一切主導歷史前進
多元就是該被殲滅的異端
其實自然資源或智力發展不是絕對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大幅發展超越其它亞州國家
憑的是追求現代化的意志
充分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隨
而非夜郎自大,故步自封
東方之美無需和西方相比
無論繪畫,書寫
不是保存夠久,寫得快才有價值
往往因為歷史更迭和保存不易
東方藝術的珍稀性更顯寶貴
東方講氣,講陰陽,講太極
在藝術領域裡化成百家齊放的作品
私以為東方藝術裡的人文層次更高
所謂書畫合一的抽象概念早發生於西方甚久
魏晉南北朝界於漢唐兩大盛世,卻是中國浪漫主義的濫觴.
漢末到六朝是中國政治史上最混亂最痛苦的時代,產生了玄學,
反省漢代以道德為標準,以實用為目的的觀念,
反而激發了人們對於自身存在意義與價值的反省,
不管是審美或個人主義都在此萌芽
東方的蓮
出淤泥而不染
神性與人性同時並存
我以身為東方人為榮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