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請問美國在越戰時為何無法像二戰時一樣用空優將越共釘在地面上?

如果 美國在越戰時為何無法像二戰時一樣用空優將越共釘在地面上 是指北越還有Mig-21能起飛對抗美軍飛機

那麼跟硬體上有關
當時美軍主力戰機是F4
因為F4初始設計只想用飛彈早早將敵機擊落
沒有考慮到纏鬥方面,所以沒有內建機炮功能
因此損失擊落的機會
後來因為還是需要機炮才又外裝機炮夾艙(是機炮不是嘴炮喔 )
如果當初美軍用核彈把北越夷為平地~
那大概就不會消耗太多人力物力了~
只是~降子太沒人性了~而且是秒殺~
看來高科技武器在叢林和濕熱環境發揮不了多少作用,
而伊拉克戰爭是在沙漠,沒有什麼掩蔽物,是理想的武器發揮平台,
加上越共有北邊的大後方支援,除非美軍佔領河內,不然很難打贏。

前陣子斯里蘭卡的內戰結束,長達多少年我忘了,叛軍被政府軍逐步圍殲後投降,
個人分析應該是斯里蘭卡屬於海島國家,叛軍僅能依靠海路運補,
一旦補給線被切斷,政府軍又持續進攻之下,失敗是必然的,
所以在海島型國家叛軍不容易壯大,菲律賓南部的叛軍好像也快不行了。

二戰德軍不是沒有物資,而是大多數到不了前線部隊手中,
因為盟軍的空中優勢使的路陸運補非常困難,
阿登森林地區的補給車隊和鐵路經常被掃射轟炸,
沒汽油的坦克怎麼向盟軍進攻?
而北越並沒有什麼車輛、坦克可以讓美軍炸,
化整為零的游擊隊讓美軍疲於奔命,
空中優勢當然也發揮不出來。
轉貼一下對岸網友的文章,台灣的武器研發能力是不錯的,科技研發人員加油!


超越F16D:台灣 IDF 戰機強力挑戰殲10

居然有人說IDF是F5 2代飛機F5發展來的 ,這樣的選手也來討論飛機戰鬥機什麼的東西, 連IDF是借鑑F20 和F16都不知道,IDF 是標準的第三代戰鬥機,弱點就是發動機動力不足,83年IDF本來要使用雙垂尾設計,但美國方面阻撓,性能有所下降,但就是目前為更新改型的舊款IDF也具備超視距作戰,低空突防,和迎頭攻擊能力,雷達使用了金龍 53 脈衝多普勒雷達系統,掃瞄距離 148 千米,對地面掃瞄 67 千米範圍,IDF是八十年代初期開始研製 ,在美國波音等公司幫助之下 製造出的亞洲第一架第三代先進多用途戰鬥飛機,氣動力佈局十分先進,起初本來是要做雙垂尾的,但美國不予支持,才改用單垂尾,性能有所下降,但座艙採用了泡沫座艙,視野非常優良,電子設備先進,在低空水平飛行時,可以達到 1.4 馬赫,超過了 J10 的 1.2 馬赫,並且是雙發動機,生存能力就強於J10 的 單發50%了。



在改進型號的 IDFC/D型 發動機更換了目前就是使用了F100發動機,推力提高了70%,並且與英國BAE 英國宇航公司簽訂了 1000 萬美元的電子計算機控制和信息處理設備數百套,詳細的說就是把原來的 16 位元處理器更換成了 IBM 的 POWER G 系列處理器,數據處理能力達到了原來的幾千倍,上萬倍,台灣省有很強的計算機軟件和硬件開發製造能力,還獲得了美國軍用電子設備的技術和實際標準以及軟件包和設計標準和生產許可,購買了數百套美國航空電子設備,如此大幅度改進了電子對抗能力,雷達的地形跟蹤能力和 GPS/INS 導航能力,從而能夠進行精確的針點精度的地面和海面目標攻擊能力和對抗地面防空力量。


尤其是地形跟蹤能力和 GPS/INS 導航能力,是評價現代戰鬥機攻擊機能否低空突防和精確打擊的主要指標了,IDF 的最新型號掛載了天劍2 型反輻射導彈,IDF裝備的天劍2 空空導彈時速達到4馬赫,射程70公里到100公里,性能已經於 AIM 120C 相當了,但導引頭靈敏度和抗干擾性能少許不如 AIM120C,強於 AIM120A,B,青雲燃料空氣炸彈等等武器另外還裝備了萬劍遠程機場攻擊武器,就是集束炸彈的種類,由於天劍2 型導彈改換了最關鍵的部件從主動雷達換裝為被動雷達引導頭,所以天劍2 型號也可以同美國的反輻射導彈一樣鎖定雷達防空雷達頻率後追蹤輻射源後進行俯衝攻擊,直到摧毀目標,即使輻射源雷達已經關閉,也無法擺脫天劍 2 反輻射導彈的鎖頻被動雷達系統的追蹤,經過上述演進,IDF 已經達到或者超越了 F16C/D 戰鬥機的基本能力。



據稱,天劍2 A 導彈甚至可以同美國現役的 AGM-88「哈姆」高速反輻射導彈媲美,具備很強的攻擊能力,雖然美軍早已經交付了 AIM120 和新型的 AIM120C 但台灣省方面已經停止了對 AIM120C 的採購,改用了天劍2 導彈,由此也可以看出天劍 2 到點的性能是非常先進的已經達到了 AIM120C 的標準,隨著美國交付 AIM120C 導彈,被屏蔽掉的 AIM120 照射功能也隨之取消了屏蔽,其它電子設備基本和同 F16 C/DBLOCK60 最新型的電子設備相同並且裝備了美國的遠程空對空 AIM120 導彈,雷達也也由原來台灣省自己製造的金龍-53型號(原型是美國的APG-67)脈衝多普勒雷達改進成了 金龍- 7型號(就是目前F-16最先進的 APG90 (從原來搜索距離 148 公里提高到了 195 公里,超視距作戰能力提高了幾乎一倍,原來對地面最大搜索距離是 67 公里,現在超過了 115 公里,對 5 平方米目標搜索的距離原來是 50 公里,現在是 120 到 170 公里,原來的雷達有 15 種工作模式,包括8種8對空模式,7種對地面攻擊模式,而現在有 45 種工作模式,27 種空對空模式,15 種對地面攻擊模式,原本有一台平視顯示器,2台多功能顯示器,現在是一台大尺寸360度全方位尺度顯示器,2台大尺寸的 多功能彩色 綜合顯示器,原來裝備的是 天劍 1型號近距格鬥導彈和天劍二型中距攔截導彈,,前者相當於美國響尾蛇 AIM9L/M 的水平,具備前方向迎頭攻擊能力,我國大陸的戰鬥機包括 J10 都不能做到迎頭導彈攻擊能力,天劍二使用主動雷達制導,射程在當時就已經有70公里了,另外有 一門 400 發航空炮彈的 M61A1 20毫米機關炮,老型號當時就有8個外掛點,包括和 F-16 一樣能在飛機的機翼尖端掛載導彈,老型號的IDF掛在武器是有 70 毫米「九頭鳥」火箭, CBC-20 子母彈,「寶石路」系列激光制導導彈, AGM 65 "小牛「空地導彈等等,由於天劍2 和 AIM120 和一定數量的 AIM120C 超視距格鬥導彈的大量裝備台灣省的 300多架戰鬥機,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日本的航空自衛隊,如果按配屬密度算,比例就更高了,這種情況使得台灣省的空軍依然佔據了台灣海峽空中的優勢。此外,IDF 的夜戰能力也重點的大幅度的改造加以提高了,因此特別從美國購買了大批「藍盾」低空導航和攻擊吊艙,以及「神射手」和「探路者」高靈敏度電子戰鬥引導吊艙, 因此 IDF 最新的型號對水面目標的威脅成倍的加大。彌補了幻影2000--5對地面攻擊能力的不足,和這款單發動機可靠性不足的的問題,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