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快訊]卡神楊蕙如逛街遭遇民眾溫情拉扯觸其肉體

MitchShih wrote:
對這個人討不討厭是一碼子事,暴力行為又是另一碼子事。
就這則新聞的內容與投票結果,其所傳達的意思是否表示了"看不順眼的就打吧"?

您好,

我了解您的意思,

然而會覺得高興的人不一定就是代表您猜測的"看不順眼的就打吧"的心態…

而或許是知道使用暴力是不對的…也必須面對社會價值觀與道德的譴責及接受法律的規範…

所以即使遇到出自本能或心理反應想動手的對象…也不會真的動手…


如您所言…對這個人討不討厭是一碼子事,暴力行為又是另一碼子事…

但看到行徑讓人覺得討厭的人被修理…心理高不高興又是另一碼子事…

若當事人看到這樣的投票結果…或許會檢討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果…

進而反省自己的行為是符合乎此社會大部份人的道德、價值觀…

當其他人得知這樣的投票結果…或許也會思考在這個社會生活該當如何待人處事…以免招人厭惡…

所以也未必是負面的教材…
台中小康 wrote:
楊蕙如就是台灣人所謂之聰明人,
懂的鑽漏洞,
當她的鑽漏洞將別人及業者當笨蛋,
最後業者就取消福利,
讓所有人沒優惠,

她就好像利用七日可無條件退貨之人,
鑽漏洞,
不違法但不道德.

故我個人不欣賞她.
會鑽漏洞之人你說她會有道德,
打死我也不信.

做人最基本不是要有道德嗎?

我真的不相信
如果有她這種賺錢的頭腦
而因為道德問題不去賺這種錢
雙卡風暴遠颺,銀行轉銷呆帳壓力減輕,不過,信用卡循環利息等主要營業收入卻沒起色,連動所及,包括:聯邦、台新、中信等大型發卡銀行,陸續宣告自三月或四月起,啟動第二波信用卡權益緊縮計畫,卡友只能自求多福,貨比三家不吃虧。

 據金管會最新統計,國內42家信用卡發卡行,去年十一月單月轉銷呆帳金額44.4億元,比去年同期卡債高峰時,單月轉銷金額73.4億元,下降4成,凸顯銀行的雙卡壞帳壓力輕了,不過,這並未讓銀行因此走出雙卡風暴谷底。

 循環信用利息收入 銳減5成

 同時,據金管會統計,去年十一月單月,42家信用卡行的循環信用利息收入33.9億元,比去年同期單月收入38億元,不但獲利未見起色,金額還持續往下掉,若跟前年同期卡債剛發生時相比,循環息收入更是少了5成。

 因此,繼去年十月初,信用卡龍頭中信銀宣布,今年一月一日起,大幅緊縮道路救援、紅利點數回饋等福利後,包括:聯邦銀行、台新銀行、中信銀等,又要啟動第二波緊縮行動,分別自三月及四月起實施。

 銀行信用卡主管表示,這三家銀行有效卡數合計680萬卡,以目前每人在每家銀行持有3張卡片、「很保守地」估算,三家大發卡行的權益緊縮行動,影響民眾超過220萬人。首先在聯邦銀行方面,聯邦銀最有名的為「投資型白金卡」,年繳卡費5000元,可折抵信用卡款6000元,換算投資報酬率20%,不過三月起,折抵金額從6000變5400元,投資報酬率剩8%。

 此外,聯邦銀也取消刷卡繳水電等公用事業費的紅利積點與信用卡款折抵回饋。一位署名RayFan的網友很生氣,在討論信用卡權益的網站上寫道:「真爛,才剛從XX銀行轉去聯邦投資型白金繳公用事業,看來又要轉回去了…。」

 對此,聯邦銀副總經理兼發言人涂洪茂說,銀行是將本求利的行業,給客戶的回饋跟收益必須相當,聯邦去年信用卡部門,跟銀行同業一樣,都沒有賺錢,只好忍痛調整信用卡權益。

 好康大縮水 借錢手續費調高

 中信銀部分,四月一日起,信用卡預借現金的手續費,從預借現金金額3.5%再加新台幣100元,調高為再加新台幣150元,固定費用部分的調幅,高達百分之五十。

 中信銀信金總處長吳昕顥表示,銀行調高預借現金手續費,主要反映資金成本與作業成本上揚。他說,銀行存款利息隨央行升息走高,資金成本增加,至於作業成本,「卡神」楊蕙如事件後,中信銀強化風險控管,也增加作業成本。





最後一段最後一句(「卡神」楊蕙如事件後,中信銀強化風險控管,也增加作業成本。)
所謂增加作業成本,是不是也因此壤某些用戶的福利縮水? .


這樣算影響吧?
我管你什麼道德觀的

我就是

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

XD
Group Therapy, Above and Beyond.
高興
happy~
so what?? 每天路上都可能有人被打, 她被打 就要變成新聞? 她是誰阿她? 她對社會有啥貢獻嗎?? 就教過人投機取巧然後搞一些有的沒的就一直想出名喔?? 打人的當然不對!!! 不過有時候有些人就是欠扁耶 大家還是把注意力放在該放的地方吧,像是那個射流弹的兇手抓到了沒??之類的..... 這種被抓傷說是被痛毆的新聞就算了吧......



不知道有沒有人仔細算過,楊在二十啷噹的時候,就有多少頭銜了嗎?


從卡神開始,印象中有--作家,經紀人,執行長,董事,總監,主持人......


上面的頭銜,隨便一個,一般人可能就要終其一身去經營和努力,才能擁有和維持的,


一個年輕人何德何能,能不費吹灰之力的遊走其間,她憑藉的是什麼?真材實料還是投機?


仔細檢視她的成名之路,從鑽營制度的疏漏,到政治顏色的豪賭,楊的迅速成名,無處不充滿了投機.


一個人承載太多不屬於他能負荷的光環,早晚是要還的,楊是讀歷史,應不致不明白這個道理.


楊被打之事,有板眾聞之稱慶!或許是因為她不勞而獲的投機性格,未必是她選擇的顏色.


誠然,任何形式的暴力,都該譴責和嚴究,即便她的立場和顏色與你我不同,現時發聲捍衛她的權力,


不是為了做什麼正義魔人,而是為了將來自己遇到同樣情況時,有免於暴力侵犯的自由.


杜絕卡神 中信銀終結紅利加倍送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

2007.03.20 02:00 am


中國信託商銀昨天公告,該行快速及加倍累積信用卡紅利點數活動6月1日起結束。此舉將終結上百名網友藉紅利點數「不當套利」行為,業界「常態性」紅利點數加倍送活動也全面告終。

中信銀2004年推出信用卡紅利點數「8倍送」活動,大受卡友歡迎,但因紅利點數可以迅速加倍累積,讓一票卡友設計假交易「套利」,更發生「卡神」楊蕙如對抗中信銀事件。

中信銀隔年將紅利點數加倍送上限降為5倍,但卡友套利行為依舊存在。

銀行主管指出,一些游走法律邊緣「套利」的卡友,多半會先在網路上設一堆「人頭」帳戶,例如拿全家人30多張信用卡一天到晚刷來刷去,交易大多數可能是假的,但每刷一次就賺一筆紅利點數。

例如,卡友先用第一個人頭戶刷5萬元買禮券,過一段時間,再用第二個人頭戶再刷5萬元買回來,交易商品在人頭戶間買來買去,因為點數是「加倍送」,卡友賺飽紅利點數。拿到紅利點數後,再在拍賣網站上「換現金」,或用紅利點數跟銀行換機票再轉賣。

業界估計,網路上至少有2、300名這種網路刷手,有人在網路上宣稱,透過紅利點數套利已獲利數百萬元;還有人說「卡神只是小角色」。

中信銀資深副總經理張智銓表示,中信銀自6月1日起,結束點數加速累積活動,但已設定點數加速累積成功的持卡人,在設定期間內仍適用原辦法。

他說,未來中信銀可能不會再推這種常態性點數加倍活動,考慮改以刷卡結合特約商店,例如去某些餐廳刷卡消費,卡友才能獲得點數「加倍送」。

中信銀推出這種「常態性」紅利點數加倍活動,一直沒有其他發卡行跟進,不少銀行直言,中信銀這種做法「太貴」,因為銀行必須「提撥紅利點數兌換準備金」,每發出一點紅利點數,銀行要提撥0.03到0.06元的準備金,一般銀行無法消受卡友這樣大量「囤積」紅利點數。

一般人大約每刷30元可換1點紅利,但中信銀的加倍送活動,每刷30元可能拿到2或5點紅利。

【2007/03/20 聯合報】







就因為這些貪小便宜的人,所以正常使用的客戶就要被迫停止?
這些人是榜樣?這些人是英雄?
就我所知這些人越來越多,只會讓正常的客戶越來越麻煩甚至優惠活動越來越少.
因為只要辦一場活動,就要用盡全力的防堵漏洞.

這些人如果被打我的心裡一定說高興,不過我是人,所以表面上我還是會說譴暴力,
好久不見的卡神

想當初她還風靡一段時間說

不過新聞的標題誇大還真的是....

希望台灣新聞可以改進一下~~
  • 2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