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

高鐵有沒有人搭阿?~~高鐵瀕臨破產....

中和小黃 wrote:
快的話看看十年有沒有辦法發展起來
有些站真的非常荒郊野外...


你是說那個不在桃園也不在中壢離機場還要10幾分
開車一路邊疆塞外景致,猛然發現站區,才知道荒郊野外有一座高鐵車站嗎
最近聽說有豬頭要砸重金蓋航空城
我想那只是造價更高昂的蚊子館
老百姓只能在地上淌血任人宰割



450 wrote:
天阿~我從新竹到台北...(恕刪)


你到台中要開二小時??

我台北-台中開車只要1.5小時就到了

二高台北聯絡道出發至新竹接一高

沿路不超速,只要不塞車

最多花1小時40分

一般來說都是1小時30分內下大雅交流道

台北木柵交流道20公里處算起至新竹接1高100公里處總計80公里

新竹系統100公里處至大雅174公里總計74公里

加起來也才154公里

平均時速以105計算

只要不休息

1小時30分內到不是難事啊
在看完各位大大對高鐵折舊及攤提的看法後

因小弟目前正在從事會計方面的工作

故小弟在此補充幾個會計上的觀念(如有錯誤還請不吝指教)

1.折舊及攤提的簡明定義及計算方法

折舊及攤提的主要意義是在於成本的合理分攤,舉例來說

A公司有一部價值100元的機器,使用年限為5年,預計殘值為0元

故每年所提列之折舊為100/5 = 20元(直線法)

假設A公司今年之銷貨收入為80元

那麼A公司今年的銷貨淨利為80-20 = 60元(為求簡單化說明,故在此忽略其他相關費用之假設)

20元的折舊費用是為了創造80元收入的必須成本

而合理分攤的定義是指該項資產之成本須依規定提列成本

我國的稅法內有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資產折舊之年數需依照稅法規定計算(可以低於稅法規定之期數計算,但不得超過稅法規定之期數)

此外,折舊之方法有直線法 年數合計法 加速折舊法 產出量值法 等

故不同的攤提期數與折舊方法會造成不同的折舊費用,進而影響到公司的年度損益

以高鐵的例子來說

假設高鐵各站建築物之總價值為100億元,依稅法規定之耐用年數最多可達50年

法1.採直線法,耐用年限50年計算--->每年之折舊費用為100億/50年 = 2億

法2.採直線法,耐用年限20年計算--->每年之折舊費用為100億/25年 = 4億

由上列2種例子可看到,藉由會計方法之操作,公司可以使前25年每年多2億的折舊費用,而使後25年每年少2億

等於我後25年每年多2億的利益出來

所以高鐵公司說其折舊攤提費用過大,得先確定它是否採用平均分攤的方式,或是採用提早認列費用的方式才能判斷今天它的說法是否正確


2.折舊費用的迷思

部分投資人或社會大眾認為公司虧損就會破產或是倒閉

這樣的觀念基本上只對了一半,為何小弟這樣說呢

因為公司是否會破產或是倒閉,更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在於現金流量

常常有人說週轉不靈而倒閉 週轉不靈就是指現金流量意思

以今天高鐵的說法來看,高折舊費用的確是造成公司虧損的因素之一(小弟尚未去看高鐵之財報,以下僅推測)

但因為折舊只是既有資產的成本分攤,故不會對現金流量產生影響(現金流量只在資產購入或是處分時才會發生)

所以如果高鐵的現金流量仍處於淨現金流入的狀況

就算高鐵處於虧損狀態,公司仍然不容易發生倒閉或是破產的狀況

但假設高鐵的現金流量已處於淨流出的狀況,那高鐵發生發生倒閉或是破產的風險就會提高很多了


所以說,折舊費用常常會變成公司在財報表達上可以操作的一項工具。可以誤導,也容易誤導一般人對公司財務狀況的真實面目。小弟這次剛好藉由高鐵的例子說明一下財報上可能的誤會或是陷阱,希望對各位有些許的助益,謝謝。







之前做高鐵回家,從台南搭車到桃園

光接駁啦,等車,就花掉我有快4小時

之後就下定決心,不搭台南的高鐵了
我覺得高鐵不夠貼心
因為有會咬錢的吃餃子老虎機
投一千買兩百多的票吐出一堆五十元硬幣
有生以來第一次拿那麼多五十元硬幣
感覺是在捉弄乘客
很久沒坐了 不曉得有沒有改進
台鐵都做得到找鈔票 高鐵你應該能吧!
從高鐵營運到現在我搭過兩次~~時間節省上真不是蓋的~~可惜的是
票價貴~~聯外交通還稱不上便利~~如果能在更便宜~~我想我會多多
利用這項交通工具!!
紅茶女王 wrote:
每次搭高鐵人都很多主...(恕刪)

那你可能是假日搭高鐵, 那的確是很多人.
我每週出差都需要搭, 周一~周五, 沒什麼人, 旁邊的座位都是給我放包包的.[上班時間]
下班時間真的有載到量, 可是還沒有到半年前需要用站的.
晚上八點以後就更慘了, 月台上沒什麼人, 彷彿看到高鐵試營運的時候情景...
有高鐵真的是很方便, 真不希望它倒阿
拉拉雜雜講幾件事

1. N年前政府要蓋高鐵時,被某位財政專業立法委員一人偷襲刪除預算!他的理由是,我們的經濟規模還不足以有這種享受。這樣多年後的發展再次證實他的眼光。高鐵的成本太高,就算把其他交通工具都打死,收入還是不足以讓高鐵產生盈餘。可惜大多數的人自己的財務都管不好了,要如何瞭解政府也需要量入為出呢。

2. 高鐵蓋在郊區怎麼看都是方便炒地皮沒錯,但換個角度,高鐵也沒辦法蓋在市中心。在台灣西部,隨便拉一條可以讓高鐵以時速三百奔馳的鐵路,都會拆毀數以萬計的民房,造成嚴重的噪音污染。拆人家房子是很嚴重的事情,想改地下化也不可能,不但成本太高,一般人也不會允許你家地皮下被財團or政府挖了一條鐵道。就算真的地下化,請參考高鐵在台北市區地下化,這段路程的車速跟台鐵差不多。

3. 你看過政府的辦事流程,就知道政府每件事都有配套措施,但不一定是合你的想法,或是合大多數人想法的措施,這受限於預算或其他因素所致,未必是人謀不臧。像是新竹高鐵站就是台鐵捷運化作搭配,台中高鐵站有台中捷運、台鐵與跟快速道路搭配,台南高鐵站也有快速道路,這些配套措施再怎麼好,還是得花很多時間來完成轉運,however, 我還是覺得300km以內,搭高鐵對大多數的人沒有那個經濟效益,一小時賺八百一千的人沒那樣多。






stockholm wrote:
你是說那個不在桃園也...(恕刪)


那邊如果要做生活圈,現階段的確是困難重重
"附近"比較有人的地方應該是在中央大學和山東
我是天天搭高鐵上下班的上班族. 我必須說, 高鐵太自視過高了. 當初蓋高鐵時認為的主要收入來源是什麼? 是假日人潮嗎? 還是通勤族? 其實很明顯, 會搭高鐵的以通勤為主, 是十分固定的客人. 日本如此, 歐洲也是如此. 但看看我們的高鐵, 除了日本人做的車箱, 其他週邊有跟上水準嗎? 週邊交通爛到不行. 不要說台北站很便利, 我光想到要在台北車站找到那小小的高鐵賣票處, 還要排隊排老久才買得到票, 我就想放棄了. 再來, 說說桃園站吧, 請問我要怎麼從高鐵站去中壢或桃園? 車次少, 路線少. 我知道現在在蓋捷運啦, 但又不通到中壢市區(只到中壢外環道), 更到不了桃園. 再講講新竹站就更爆笑了. 堂堂新竹站蓋得似乎很先進, 但一下雨根本沒地方躲雨, 在月台等車的全部淋成落湯雞. 新竹站到園區只有半小時一班, 20人坐的小巴. 這那門子鬼交通? 這是全台產值最大的科學園區還是兒童樂園? 老外根本不可能自己從機場一路坐到園區而不迷路. 高鐵最多客源除了北高, 就是新竹到園區的商務旅客最多, 結果這是什麼鬼週邊交通?? 我早在前年就反應給市政府跟園區管理局(因為高鐵站到園區交通是這兩單位負擇的), 給我的回答絕對讓大家吐血, 洋洋灑灑把新竹輕軌捷運的願景講給我聽. 好啊, 很偉大啊, 兩年過去了, 輕軌呢? 我看是見鬼吧. 現在每天坐高鐵的人還是很多, 但我覺得這只是個假像. 高鐵班次過少, 價格對中短程, 北部區域移動的旅客非常不友善, 加上國人品德低劣, 明明只有一個人, 卻不想讓旁邊位子坐人就把東西放在旁位佔位, 造成空位率頗高, 這些零零總總都是小問題, 卻慢慢把客人都趕跑了.現在高鐵騎虎難下, 明明虧本卻不敢漲價, 因為一漲客人跑得更兇, 搞到最後航空死了, 客運垮了, 高鐵自己也滅亡了. 這到底是誰的問題??? 想一想吧, 高鐵的高層. 換個腦袋吧, 高鐵不是高級鐵路, 高鐵是比較準, 跑得比較快的台鐵. 你們一定要有這種認知啊. 唯有把自己當更精實的台鐵, 好好整頓一下, 才有再復活的機會.
  • 5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