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年來已經橫跨藍綠執政每個政治人物都說要為台灣做事但是卻沒人肯去把道路整頓好每年都說財政赤字可是明眼人都看的出道路就是一個大黑洞偏偏就是沒人願意去整頓地無三日平騎車都要閃陷阱每年多少人因為道路問題發生意外但每次都要發生意外才來反省後來又嘴上說說之後品質還是一樣有不少國家在很多年以前就開始推共同管溝但是台灣就是牛步慢行我就不相信台灣的政治人物都不知道情況真想發起一人一信請政府請政府快點立法整治但又不知道該寄給誰
的確不完全出在施工一環事實上以台北市為例目前道路維護銑刨重鋪,僅是做5公分瀝青之表層維護,基本上是短暫性的維護,無法改善路基不良根本的問題,至於為何不就路基結構全面改善,涉及到高額經費及封路施工市民孔無法忍受,不過最近為求加強道路品質,已開始嘗試封路施工,如市民可以接受,對道路品質是可期待的.另外添加玻璃料的瀝青仍有在辦理,只是有市民持反對意見,所以僅在部分地段繼續試辦.
ysl53 wrote:的確不完全出在施工一...(恕刪) 如果每一個單位都可以確實依照規定在埋設水溝蓋或人孔時,和週邊路面的高低差鋪設在規定的範圍內那路面就不會高高低低起起伏伏了..1.人孔蓋中心點和週邊路面高低差沒有規範2.人孔蓋間距沒有定訂規範,造成短距離內想鋪幾個就鋪幾個2.沒有路面平整度檢驗標準3.監工人員也沒有最完成驗收都快民國 100 年了, 這種基本行的問題,都還可以做成這樣子...>.<
台中 新竹 台北 林口 等我還滿常跑的最讓我無法忍受的就是 林口 的 文化三路(還是文化一路?)就是交流道出口下來 繼續往前開 要右轉 到 華亞/南亞 那條路路況實在有夠差 補的坑坑洞洞的 真的很讓人搖頭的一條路以前以為新竹光復路已經很差了 看到林口這條路 新竹光復路算很好的了
叉你雙眼 wrote:問樓主吧,樓主是個公...(恕刪) 這...這真是個好問題剛下班就看到這個一人一信真正累死的是回信的承辦例如有人提到新生北路好了今天100個人投訴新生北新生北的管區承辦有可能就是同樣的信件回覆100次那怎麼辦呢我跟各位一樣也在想辦法我在各項會議的機會中可以提出來討論或許討論可以有結果也有機會被執行但是執行的成效我相信應該不是只有打對折而已..很久以前我曾經也在這個板上講過我一個學長後來調到公路總局本來滿腔熱血希望可以監督出幾條平整的道路後來 他放棄了不是他不執行他的理念而是有一些外力讓他不能這麼認真的看他也是有妻小的人還是會怕阿..
olec007 wrote:一人一信真正累死的是回信的承辦例如有人提到新生北路好了今天100個人投訴新生北新生北的管區承辦有可能就是同樣的信件回覆100次 樓主說的我能理解,其實一個政府所有的部會一起動起來的力量是很可怕的.而我們普通的百姓也只能想到直接的反應,路不好就反應給主管機關而已.olec007 wrote:而是有一些外力讓他不能這麼認真的看他也是有妻小的人還是會怕阿.. 這應該要說到另一個最近惹了不少民怨的公家單位了,版上已經有很多的討論了,其實褓姆單位要是能配合的話,那阻力應該是可以少很多了.
jazzycat525 wrote:如果每一個單位都可以...(恕刪) 當然希望大家都能認真按規定做事人孔的間距問題不在未按規定間距設置(成本考量要他多設都不可能),在於設置單位太多,水.電.瓦斯.固網.電視.消防.排水....等,各家做自家的,政府又無法整合(法規及工程技術問題),所以台北市就有29萬多個,每天撞到10個8個是正常的,有個想法不知可行否,不常用的人孔(每年起閉不到1次的)標示好位置後下降至路面一定深度以下,需要起閉時再開挖及回填(只是要多繳稅及忍受停水停電的時間較長),人孔減量路況就會好轉.
ysl53 wrote:當然希望大家都能認真...(恕刪) 大大可以仔細去看一下就單一公家單位而言 ( 台電或自來水)人孔或水溝蓋的間距就會不同有的還會有三公尺內連續鋪兩個的..各單位無法整合是一個問題沒有定訂法律規定間距就會造成高興鋪幾個就鋪幾個的現象發生...只要在台北市騎車一個小時壓到的人孔或水溝蓋至少超過50個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