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an1969 wrote:
看到這篇多年前的樓...(恕刪)
您好, 這篇延續了好幾年, 今天看到又浮上來.
您的情況跟我類似, 我也是快50了.
小學時候, 我彈過4年古典, 到了國中就停了.
然後一隔30多年, 到自己小孩要學琴, 我太太說, 你不是學過, 怎麼不去指導一下?
真的是談何容易, 這麼久沒碰, 當然是都忘光了, 豆芽菜加上老花眼, 實在是看的很吃力. 但是, 我發現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我至少還記得鑰匙孔隔壁那個是中央C.....

為了教小孩, 也為了配合我這年紀, 所以小孩去找老師學, 我也去找老師學.
但我給自己立下了一個目標, 我是彈爽的, 我不要科班的, 所以我去找老師學爵士鋼琴....
後來發現這樣的選擇是對的, 我老花很嚴重, 豆芽菜密密麻麻, 我看簡譜比較快.
就這麼彈下來, 也幾年了, 手的反應, 當然跟小朋友沒法比, 我都是個歐吉桑了, 能彈出一首歌, 我就很高興了.
以前小時候, 老師就叫我照譜彈, 老師幾乎很少講到樂理. 古典的譜, 左右手都是寫好的, 你就是照著彈就是了.
所以我腦袋裡, 雖然有很多問題, 但是我沒法問, 也不知道怎麼問, 所以彈到後來, 變成照譜彈, 這是件無趣的事.
現在學爵士, 譜只有右手, 和弦就是1,2,3,4, 左手你可以看情況自己選擇合適的方式來彈.
而這個方式學下來, 我覺得開始可以去認識音樂, 開始會去想理解為何和弦是這樣走法.
音樂變得有趣了, 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然後, 自己開始會去聽, 耳朵會變的比較敏感, 一開始只能聽到音的相對位置, 但是後來你會聽到這裡是幾級的和弦, 或是和弦在這個小節裡換了幾次.
然後, 你沒有譜, 也可以自己把這首歌彈出個6,7成, 有興趣, 再請老師找這個譜來指導, 也可以驗證你自己的認知是否哪裡需要改變.
這樣子的進步, 自己雖然看不太出來, 但是這個過程, 卻是小時候老師沒教我的, 我覺得這也是樂趣所在.
然後, 老師開始帶我彈C調之外的其他調, 這點, 我卡關的時間並不長, 老師也很訝異, 因為很多像我這樣的老學生, 大概F,G調彈一彈(只有一個黑鍵), 就停止了. 而我是覺得, 有一種破關的感覺, 什麼調下來, 腦子裡自然會印出它的Do Re Mi Fa So La Si 在哪裡, 幾級的和弦在哪裡....
寫這麼多, 我不是說學古典不好, 只是以我這個年紀, 我很慶幸學爵士才是比較適合我的.
我很清楚知道, 我學彈琴是自愉, 年紀大了, 以後退休有個興趣很不錯.
kuniaki wrote:看到大大的回文,我也來更新一下我的現況。
您好, 這篇延續了...(恕刪)
我算是好一陣子沒在"練"琴了,可能快一年有了,不過我大概每天都會彈一下琴,就兩首流行歌,童話跟修練愛情,我自己上網找的琴譜,雙手琴譜,有點難度的,不是簡單和弦版的。
上面那篇文原本說要把拜爾練完的,結果練到100多吧,練不下去了,覺得有點茫然,不知所為何來,後來無意間聽到童話的鋼琴版,才彷彿觸動了一樣,練琴練琴,最終還是要彈曲子的啊,後來就開始了練曲行動,只能說,難,真的難,挫折很大,不過也撐過來了。
去年6月,電子琴送人了,購入了數位鋼琴,Roland LX-17,原本沒有要買這麼高規的,畢竟就彈那區區兩首歌而已,去買琴時都還不好意思試彈,幸好也沒現貨,都要等,而老闆說有一台LX─17已經在海上正要飄來台灣,所以選期不如撞日,就直上了。
這個雖然不是機械鋼琴,不過按鍵觸感真的很好,音響效果也很好,剛開始適應不良,因為太重手,現在則是覺得很舒服(除了小指之外,小指還是有點沒力)。
老實說,我覺得我的過程還蠻勵志的,快50歲,花了2年多的時間吧,現在彈琴已經是我生活的一部份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