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明星高中校長及家長們,你們可以再自私點~

hallucin wrote:
國民義務教育包括特殊...(恕刪)



您說的
跟明星高中一點關係都沒有
您應該很清楚網友所謂明星高中的定義
明星高中就是典型的萬般皆下品之最高表現

visit1992 wrote:
小學需要唸這麼晚(?...(恕刪)

有一種特殊的念法
是國小先念國中課程
國中先念高中課程

royalknight wrote:
有一種特殊的念法是國...(恕刪)


國小有一課講的是揠苗助長的故事。
告訴你,相不相信我十年後連log都不知道是什麼 ,也可以活的好好的。
不含LP,哪來LV?
housy大大寫的太好了
我國中唸的是介於資優班跟放牛班之間,高中僥倖考上好學校,高二開始能力分班
是明星學校裡面的前段班(是的,明星學校還能力分班)

只能說,那個環境所給予的,不是壓力,不是資源,也不是名師(我最強的那科根本沒在聽老師上課!)
我覺得最棒的是有一群志同道合,互相切磋的好同學
讓我覺得物理很有趣,數學樂於挑戰難題

在分班之前,成績還可以,但卻覺得念書很乏味,很無聊
分班之後,突然一切都有趣起來了,成績也更上一層樓,考試其實沒那麼在意,只是小菜一碟,在意的是前面同學自創的題目能不能挑戰解答出來,那還比較有成就感!

我覺得建中校長點出教改的問題重點
陳偉泓還說,人才培育不只有學術資優,也要培養像麵包師傅吳寶春這樣的人才;擴大免試會讓一個學校有不同學生,學校資源有限,要如何照顧各種人才?

而所謂的明星學校(那也只是外人這樣貼標籤,人外有人,我們從來不覺得自己有多明星),
也只是提供志同道合的學生,一起快樂學習的環境。

真的搞不懂,非得弄得大雜燴,硬要把豬鴨雞狗養在一起,才叫公平?才叫做教改?就會快樂學習?
只是快樂打混,雞飛狗跳吧!唉~~

housy wrote:
想起國中時,老師總是讓前十名的人先選座位,
而這些前十名都喜歡坐在一起,
她們選了教室最左邊前面的區塊,
大家圍著前三名坐著,
漸漸的老師們都對著左邊講課,
黑板的右邊幾乎變成登記上課說話名單的地方。

記得當時有人反對這樣的做法,
但導師只說:座位不是他安排的,得靠自己去爭取!
我當時覺得老師說的沒錯,
如果你也想和他們一起討論作業、獲得老師大量的關注、
比較安靜的學習環境、比較乖的朋友,
你應該努力考進前十名,
然後自己選座位,
可是前十名卻很少更換過。

右邊的人在幹嘛呢?
他們多半在睡覺、傳紙條、聊天和吃東西,
他們是因為不受重視才選擇這樣的生存方式?
還是他們根本不想進入這前十名的勢力範圍?
我已經分不清了。


過一陣子,
班導師把一個幾乎是流氓的學生放到了最左邊第一排,
要坐在附近的班長、副班長、學藝股長盯著他上課,
他坐在我前面,
我看著他總是上課睡覺下課抽煙尿尿,
這樣的環境並沒有改變他,
當大家在討論三角函數時,
他靜靜的睡著,
科任老師沒有叫醒他,
只希望他不要打擾到其他人就好。

畢了業沒多久,他進了監獄到現在都還沒出來。

導師也嘗試過把11-15名的同學分散到右邊的區塊,
那些同學卻很少再回到前十名區塊,
光是上課聽到他們嘖同學的聲音就知道那邊有多不平靜了!
他們好想再回到教室的左前方,
但是前十名的實力好堅強,
他們只能在邊緣掙扎著。

我試想:
教室的左前方就是明星高中的雛型,他們考上公立高中、國立大學,
幾個好友討論著跳槽的價碼、生命的意義。

教室的其他區塊就是十二年國教的雛型,對於想好的人,必須要更努力、花更多時間與力氣,
而無所謂的人,他們依舊無所謂,繼續傳紙條、吃餅乾、睡他們的覺。

我不知道我想的對不對,
但我還是想坐在教室的左前方.....
...(恕刪)
小學高年級時政府雖然已實施九年國教, 但導師鼓勵班上同學報考再興, 大華, 光仁等私中; 等我大學畢業時, 台北縣市已出現一些升學率比較高的明星國中(校名略), 學區內擠滿寄籍學生.

其實諸位網友試捫心自問, 自己所處的縣市有沒有遷戶口都想擠進去的'明星'國中; 難道不會感到奇怪, 為什麼都已經實施義務教育, 還會產生'明星'國中? 同樣的道理, 即使12年國教, 可以保證所謂的'明星'高中還是會存在. 就算連大學也免試好了, 還是會有'明星'大學. OK, 就算日後台灣教育官員發神經決定打破'明星'大學, 將台清交成及國內所有大學師資混合後打散, 每四年各校輪調, 大家猜可能會發生什麼結果, 一些高中私校會成為美國, 日本, 英國, 新加坡, 香港大學的預備學校. 然後以進入前述外國大學的入取率作為高中私校的排名順序. 然後台灣企業外移速度加快, 因為, 無法招聘夠素質的基本員工.

現在已經不是封建時代, 沒有'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的說法, 但在知識經濟的時代, 多讀書確實會賺錢. 舉一個從新聞中觀察到的實例, 劉憶如是一位訓練有素的經濟學家, 2008年金濟風暴時美國採取利率寬鬆政策, 她判斷將因此引發通膨所以將自己的存款買黃金, 當時金價約為US$800/oz, 2011年中, 曾來到US$1900/oz的天價, 短短三年獲利超過一倍. 讀書代表著一個人的價值判斷及企求的生活方式, 有人想以勞力方式謀生; 有人卻以腦力方式謀生, 全看各人的取捨.

教育最重要的是要發揮學生天賦中的可能性, 由於現在的職業種類隨知識經濟的來臨而變得非常豐富, 但相反的競爭也更為激烈(國內外同輩間), 用職業做說明, 如動畫人員, 跨國律師, 建築師, 醫師, 外交官, 跨國公司主管, 對沖基金經理, 產業分析師, 創投基金經理等工作, 小朋友只要經由適度鼓勵持續努力後都很有可能達到目標. 台灣地小人稠, 自然資源少, 所能依靠的是'腦力資源', 發掘'腦力資源'就要讓教育發揮功能, 而不是要求齊頭式的平等, 否則, 就是在驅趕人才斲喪國本.
housy wrote:
想起國中時,老師總是讓前十名的人先選座位,
而這些前十名都喜歡坐在一起,
她們選了教室最左邊前面的區塊,
大家圍著前三名坐著,
漸漸的老師們都對著左邊講課,
黑板的右邊幾乎變成登記上課說話名單的地方。

記得當時有人反對這樣的做法,
但導師只說:座位不是他安排的,得靠自己去爭取!
我當時覺得老師說的沒錯,
如果你也想和他們一起討論作業、獲得老師大量的關注、
比較安靜的學習環境、比較乖的朋友,
你應該努力考進前十名,
然後自己選座位,
可是前十名卻很少更換過。

右邊的人在幹嘛呢?
他們多半在睡覺、傳紙條、聊天和吃東西,
他們是因為不受重視才選擇這樣的生存方式?
還是他們根本不想進入這前十名的勢力範圍?
我已經分不清了。


過一陣子,
班導師把一個幾乎是流氓的學生放到了最左邊第一排,
要坐在附近的班長、副班長、學藝股長盯著他上課,
他坐在我前面,
我看著他總是上課睡覺下課抽煙尿尿,
這樣的環境並沒有改變他,
當大家在討論三角函數時,
他靜靜的睡著,
科任老師沒有叫醒他,
只希望他不要打擾到其他人就好。

畢了業沒多久,他進了監獄到現在都還沒出來。

導師也嘗試過把11-15名的同學分散到右邊的區塊,
那些同學卻很少再回到前十名區塊,
光是上課聽到他們嘖同學的聲音就知道那邊有多不平靜了!
他們好想再回到教室的左前方,
但是前十名的實力好堅強,
他們只能在邊緣掙扎著。

我試想:
教室的左前方就是明星高中的雛型,他們考上公立高中、國立大學,
幾個好友討論著跳槽的價碼、生命的意義。

教室的其他區塊就是十二年國教的雛型,對於想好的人,必須要更努力、花更多時間與力氣,
而無所謂的人,他們依舊無所謂,繼續傳紙條、吃餅乾、睡他們的覺。

我不知道我想的對不對,
但我還是想坐在教室的左前方.....


已經這麼多頁了,應該沒人看你這篇,但我有仔細的看,
我大女兒今年大一了,國中讀台北市弘道國中,也算是明星國中之一,
能到這學區的小孩,家的環境普遍都不錯,
但是常態分班真的造成老師及學生無所適從,
記得當時她們老師是這樣分的,
月考1~5名一個等級,
6~15名一個等級,
16名以後一個等級,
每個等級考試進步會有獎勵,但只與自己等級的人比,
教學以第一等級第二等級為主,第三等級聽不懂,抱歉,自己想辦法,
老師也是一般人,不像孔子可以做到有教無類,
只要考試好一點,就可以跳到另一個等級,但從國一到畢業,每個等級的人幾乎沒啥變動,
頂多就一兩個第一級與第二級間在跳動,
這會比我們以前分前段班及後段班好嗎?
班上成績好的,基測考到幾乎滿分(312),差的連100分都不到,
老師好難教啊,
我還是讚成有明星高中,把這些優秀的學生集中才是正道.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