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戴克 wrote:你們說到重點了!!!...(恕刪) 我是大陆人, 您说得很对, 中国大陆现在确实不是很适合人居住,但绝对是淘金求发展之地. 我们刚刚在物质上得到了一些发展, 大多数大陆人的素质还是很有待提高, 精神发展需要建立的一定物质基础上, 所以人文素质的提升请再给中国一些时间, 相信会有所改观.您说的教育问题也是一针见血, 直接造成现在中国难以输出现代流行文化. 但同样这也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 90年代以来大陆大量少年学生自费出国留学到后来工作, 小弟就是一个, 在英国学到很多先进文化科技和理念, 不久的将来, 您就应该能够看到更多中国人自己的设计了. btw, 鸟巢水立方背后的外国设计事务所, 里面有许多像我一样暂时为他们工作的中国人, 我们在慢慢成气候噢, 先跟着别人多学点.楼主只是分享科技应用而已, 不要扯太远了, 说老实话我觉得这些国内的设备硬件还勉强, 但UI设计太糟了. 无需笔战了, 小弟没有什么狭隘的国家和民族概念, 台湾也加油, 大家一起繁荣好呀
小弟也是大陸人。現在日本東京,目前準備大學院,學習產品外形設計,準備的研究發就是中國傳統工藝的復興振作。人在國外,且處在中國經濟發展浪潮上,真有周恩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一腔熱血。來日本後,對比太明顯,中國的國民素質實在是仍需大大地提高,審美情趣也有待提高,但絕對不會想有些人說的“一百年中國人也是這樣”。個人認為還是經濟的關係,溫飽之後才有審美的高要求,現在中國人正在滿滿的追趕。硬體是一方面可以立桿見影,軟體在短期內是看不出來的。我生在中國大陸比較開放早,也是被傳聞這裡的人都很會做生意的浙江溫州。老一輩的素質因歷史的關係可能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也都是敢闖敢拼,於是在我們這一輩上,很多很多家底殷實的同學們都被送到各個國家留學,這些有國際視野的年輕人,或許可是是中國接下去的發展動力吧。很贊同defaults的回覆,現在中國正在迎頭趕上,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我也相信不久就會有很多優秀的華人設計師涌現,希望我也能成為其中一個。目前還沒有去過台灣,但是我對台灣保有非常好的印象,很喜歡那種生活氣息,也有可能因為我是說閩南話的緣故吧……^_^(另外,例1的UI確實是太爛了。例2的產品造型也缺乏设计)
三等公民 wrote: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恕刪) 沒有一個國家有絕對自由,我同意。各國政府對於人民的限制也都取決於自身的利益,而非人民的權益。我也同意。不過本來國家利益就應該大於人民,國家不強盛,人民怎會有安穩的日子可過?因為沒有國,那有家?至於你說歐美國家是偽君子,中國是真小人,這你就有點偏激了。人總有好有壞的,你這樣子講,好像歐美人都是偽君子,中國人都是小人。這樣不太好吧。還好版上一些大陸網友都還滿友善的,也明是非,不會隨人起舞。不然你講中國人是真小人這句話,不就又要引起一陣筆戰了嗎?
說實在的我覺得樓主真的很厲害!我住北京那麼久,那台銀行機器看過,沒幾次,10支手指數的出來...那台手推車,坦白說,還是第一次看到。看來哪天去那間超市玩玩看...至於大家提到的水、電、瓦斯,北京很亂的,有抄表的,也有充值卡的,也有物業代收的...其實他們用卡不是先進,而是因為很多人不交錢所以才用儲值卡的方式,讓你沒的賴...如果你真的用儲值卡你就會知道他不是先進而是一種麻煩... 當你洗澡洗到一半沒有熱水(or 瓦斯)時... 當你忽然間整間屋子都沒電的時候... 尤其是在三更半夜的時候,你才真是欲哭無淚...RFID?抱歉,我還沒有在一般場所用過,不知道哪裡有,我也想去看看...交通卡?抱歉,大陸跟台灣一樣,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卡,不是全國通用的...如果你在北京想用交通卡刷出租車,抱歉,你幾乎都會被拒絕吃白眼... 法令規定可以,但是,你還是刷不了...你想充個值都很困難...北京的路平?可能你是偶爾來一次,只走環路主路,下次有機會多走些地方你會知道爲什麽大陸人比較喜歡買"越野車"...
defaults wrote:我是大陆人, 您说得...(恕刪) defaults可否分享 您所謂的 学生自费出国留学其中的費用是如何掙來因為英國物價應蠻高 而 貴國就算是高級公務人員每個月亦應不超過10,000RMB吧並請教defaults在 貴國時 有用過所謂類似北京生活機能數位化的服務嗎?
凡戴克 wrote:你們說到重點了!!!...(恕刪) 大大說的很對沒有自由的思想就沒有創新中國大陸不缺明白人但是放在那樣的大環境裡一個人的理念影響到九十九個人的利益結果就是這個人只能明哲保身中共把中國大陸帶進這樣的死胡同把大部分人變成為西方高等人服務的制造機器真是中華民族的悲哀當然台灣也有台灣的問題只是不同而已「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
阿pentax wrote:defaults可否...(恕刪) 1978年后渐渐开放,一部分人抓住商机先富起来, 和许多来英国,北美留学的台湾学生一样,都是家里自己承担的费用(我知道您意有所指,但贪官污吏仅是一部分,大多还是做正当营生的), 这点和1980年代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不一样,1990年代前的中国留学生大部分是国家资助,他们比较厉害,哈哈. 回到正题,类似生活中的小科技基础设施, 国内沿海的城市确实不差(不仅仅是北京上海,沿海14个开放城市因为开放相对早基础建设都还不错), 上世纪末就有类似目前伦敦所使用oyster card用于公共交通, 刚到英国时住在位于乡村的Home stay, host mum经常惊异于小弟从国内带来的各种3C用品, 不过我觉得英国古朴的乡村更惬意了,因为我骨子里是懒人...现在中国我觉得硬件上很大的问题是私家车发展过度,城市内环境污染严重,中国人口众多应以发展公共交通为主,还在政府有所认识,终于大规模发展城际铁路了,但许多城市建设还遗留着当年大跃进陋习, 喜欢做面子工程, 明明都可以建轻轨(light railway),却都为了政绩漂亮跑去建地铁,真是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