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fieKuo wrote:
真是好一個是非不分的言論!!!
個人住在內湖二十一年,可以說大家有提到,該親身經歷的市府單位與首長,應該都已有見識過
當年黃大洲市府搞木柵線(姑且先不論馬特拉有何特殊門路得以成為捷運局唯一優先議價廠商)
弄到一半,就由於馬特拉主理的機電部分與國內土建廠商之間的衝突聲請仲裁
結果捷運還沒蓋好,就要全民再另外多買單吐十億出去送人
但是,這時你眼中了不起的那些黃市府團隊,因為在仲裁上輸了卻又輸不起
因此便撤銷仲裁,想用興訟的方式來擺平問題
搞到最後,搞得整個木柵線晾在那邊看他們打官司就算了
打完之後,還反倒賠得更多(印象中最後好像賠了十五、六億)
以上的問題,再加上民國82年的兩次火燒車事件跟一堆試車問題
那時不要說陳水扁了,稍微有點良心的市議員跟民意代表,有哪個不出來批黃市府的
反倒是等陳水扁上任之後,又再重新對木柵線進行了完整的總體檢
解決了很多馬特拉留下來的機電缺失,才讓木柵線得以順利上線運作
所以從你只會記得甚麼剪綵不剪綵,卻並非清楚了解這所有來龍去脈
我也大概猜得出來你八成就是那種只會看電視,卻又不實事求是的人吧
另外,當初內湖線在舉辦公聽會的時候,多數的居民本來就是傾向希望能以高運量的地下系統為主
但這卻與當時捷運局希望朝中運量的規劃期望是有落差的,因此當初也為了這個問題協調了很久
不過可惜當時管理台北市的是陳市長,所以儘管看的出來捷運局那票公務員對於我們的想法根本就懶得理會
但卻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假傳民意,要用中運量來強制送件
不過這一切到了馬先生擔任台北市長的時候,卻又完全變了個樣子
在不知不覺間,就忽然宣布內湖線要以中運量做為規劃形式,還說這樣叫做是"順應民意"........
至於這一切到底為甚麼會有如此戲劇化的轉變,我想至今仍然是個"謎"
但相信各位網路上的朋友都是聰明人,應該多少都能看得出一些端倪
最後,如果你真的是個台北市民
那你對於這四任市長在任時,公務體系的差異,應該要有更深刻的體會才對呀
想當時陳先生做台北市長的時候,公務體系的效率比起前面八年跟後來的十年,還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呀
我個人是沒有甚麼政黨傾向,但是這二十年來在我生活的這塊區域,真的是該看的或不該看的都看到過了
對於前面有其他仁兄提到過台北市是個用顏色在分是非的地方
說真的,對於這句話,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去反駁
畢竟在現實生活與歷史過程中發生的有些事情,就已經明擺著是如此.......歷歷在目,又有甚麼好辯的!!!.(恕刪)
中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