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entan406 wrote:想太多了吧..查詢機有很多規格,每一台機器感應的靈敏度也不一樣吧,更何況是經過改裝的卡片.. 早上又去買第二個IC代幣,順便再測試一下(未拆殼)亞東查詢機的感應距離。結果真的感應距離還是一樣(差),一樣要放到斜面最裡面的位置,20元的IC代幣才感應的到。跟我改裝的手機吊飾的距離是一樣的。所以我感發誓...我測過的海山、亞東、府中站的查詢機的感應真是「一樣差」的完全無法符合(IC代幣單程票的距離比較短,大概要在5公分內作感應標準),這樣的7年後驗收交貨品質...唉依據...捷運技術半年刊 第35 期 95 年8 月新一代捷運自動收費系統介紹第10頁所述2. 主要特性:(1) 車票讀寫模組應能處理符合ISO 14443 TYPE A 及 TYPE B兩種不同型式之非接觸式智慧卡。(2) 旅客可藉由入口閘門之顯示器以確知車票之餘值及其他特種票使用期限等資訊。(3) 門檔設定為常開(normal open)或常關(normal close)模式,為一營運參數,並可依個別、全站、全線自動收費閘門設備設定。(4) 悠遊卡/員工通行證車票距離約10cm內及其他車票距離約5cm內,應被車票讀寫器讀。
看到大家都在DIY悠遊卡,小弟看了也非常心動,因為本身也有電子底子,所以就照著自己動手作了一個。原本是想放在手機裡用的,可惜BS的EL-71電池背蓋是鎂鋁合金的,造成無法感應,所以只好改成一般吊飾囉。悠遊卡是上Y拍買的,無儲值的空卡,內有押金100,購入價為150。感應線圈用20元一個的IC代幣內部PCB板。再加上一點焊錫、外觀加工、包裝,就完成囉!因為“沒圖沒真相”的關係,在這獻上2張圖片作證囉。悠遊卡(御守式樣)成品圖餘額查詢畫面前兩天也出去坐坐捷運實地測試,也都OK沒問題囉!跟鑰匙環一樣掛在腰帶上,出入捷運閘口真的很方便,一拉,感應完一放就收回去了。
但是.ypkypkypk wrote:我只要把手機電磁放上去,查詢機的螢幕畫面就消失掉了..(恕刪) 有沒有把完整的一張悠遊卡拿去測呢因為我幾天前坐捷運把我的完整悠遊卡放到手機袋裡與手機一起放(放在背蓋後)結果是可以感應後還把悠遊卡放到被蓋與手機之間也可以不知是因為手機的關係還是因為沒有把他"解體"呢?ps:我用的手機是n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