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

鬼月到了, 真好奇有沒有網兄有遇過鬼?

aerosmart wrote:
要跟寺廟裡的管事或是裡面供奉的神明打招呼嗎?...(恕刪)



若是擺放處有明顯的"免費結緣"或"歡迎索取"等類似的字樣,當然沒問題!!

若沒有,還是保險一點,問一下寺廟裡的人員,善書是否可供我們攜回較佳!

記得曾於前幾年,機緣參加了繼三壇大戒後,在家居士的五戒及菩薩戒戒會,第一天正式戒會開始,中午休息時,有很多人就自行拿手機充電器插在插座上為手機充電,只有我不敢,後來我和大家解釋,戒會期間,寺院所提供的一些必要設施及消耗品,當然沒問題,但手機應是"非必要性"的,要替手機充電,最好還是問一下師父,免得造五無間罪.....

大家聽我一說,便紛紛趕緊把充電器拔起,再派一代表至師父那,說明要使用插座替手機充電,師父是否允許?....

待師父允許後,我們才再把手機充電器插上充電!!所以若是"非必要性"的東西,最好也是經寺廟人員同意後才取用!
iamdarlong0315 wrote:
許多地方還真是善書氾濫到寺廟很傷腦筋呢!...(恕刪)


很多外道的書藉還混在一些善書中魚目混珠
想看善書時真的要很小心挑選
關於自殺

除非能有相當的定力及修為
心中也無任何瞋恨或執著

像淨宗二祖善導大師一樣
他突然有一天說「此身可厭,吾將西歸」
然後爬上寺前柳樹,向西方祈求說「願佛接我,菩薩助我,令我不失正念,不存恐懼,得生安養」
說完就往下一跳

但,善導大師是一代大師
我們只是一介凡夫,哪來像大師的定力及修為

西方蓮邦 wrote:
像淨宗二祖善導大師一樣
他突然有一天說「此身可厭,吾將西歸」
然後爬上寺前柳樹,向西方祈求說「願佛接我,菩薩助我,令我不失正念,不存恐懼,得生安養」
說完就往下一跳
我想到一則看過的故事...

忘記是佛門還是道門的故事... 大意如下...

有個修行人的靈體... 因為生前有些修為... 死後靈體自在... 可四處神遊...

有一天... 祂看到有顆大樹... 樹下有個穿白衣的美麗女子...

因為心生喜歡... 就靠過去... 當快接近那女子時... 突然被吸進去...

經過一陣混沌... 修行人變成一隻小豬...

這修行人算是有些修為... 回過神後... 驚覺不妙...

再這樣當豬下去... 不就真入畜生道了...

於是趕緊去撞牆... 小豬自殺了... 祂的靈體才得以復原...

***

原來是修行人尚未脫離輪迴... 因業力感招... 將懷孕母豬看成白衣女子... 所以...
iamdarlong0315 wrote:
(以下有論及宗教,請多包涵)

我對自殺觀很感興趣..我認為自殺應該也是種人權!
最近有位親戚病苦而自殺..
我找了一篇佛教對於自殺的觀點..

如果說已經修行到了「生死自在」,能夠隨心所欲的控制自己幾時要往生,像廣欽老和尚就是一例,
若已修行到這種境界,想幾時走就幾時走,走時也不須用服毒、跳樓等方式才走得成,那已經是很高
的境界了,當然不用怕,但是像我們這樣的凡夫俗子,有誰能保證自殺死亡時能夠像高僧那樣保持清
淨心,就像入定了那樣?
要主張「自殺也是種人權」的人,還是不要鼓吹「自殺也是種人權」這種思想與觀念,自殺絕對不是
「一了百了」喔!自殺才是受地獄苦難的開始,瞿低迦尊者自殺前已證果了,當然不怕,但一般的凡夫
俗子呢?
總而言之,沒有開悟證果的凡夫俗子,千萬不要自殺~
關於變成豬的故事,我這裡也有一個
這是蠻有名的一個故事
因為它是真實的故事...


一位獨居的翁伯撝老居士,他長年以來左手總是用紗布包著
吃飯時左手總是放在桌上,不去捧碗,只用右手吃飯

本來大家都以為他的左手可能有殘疾,也沒有去多問
但是有一天翁老居士跟另一位居士一起用餐
年輕的居士因為尊敬翁老居士,所以要幫翁老居士添飯
但翁老居士不肯
在一陣推讓之間,不小心扯掉翁老居士左手的紗布
另一位居士非常驚訝
因為翁老居士左手,竟然是一隻豬蹄

翁老居士也不慌不忙的再把左手用紗布包裹起來,
怕驚動了餐廳中其他用餐的人們,
所以請另一位居士鎮定不要出聲。
用完餐之後,兩人到較偏僻的地方,
翁居士才把他手的故事說出來

他說,您不要見笑,我的左手不是人手,而是豬蹄,剛剛怕人多不好意思,所以請你不要出聲
另一位居士則詢問他為什麼手會變成這樣

翁居士於是說
其實本來並不想說,但他的手其實於因果輪迴有關,讓您知道也好。
並且再把左手紗布拆下,讓對方看個仔細,果然真的就是不折不扣的豬蹄
上面還有幾根豬毛

翁居士說
他前世本來是一隻豬
死了之後原本還是要投胎成豬的
在豬的更前一世,是一位窮困的學者
當時病得快要死的時候,突然覺得自己飄飄然的來到一戶人家
可是突然覺得好冷,
看到那戶人家門前吊了幾件衣物,於是起了盜心,順手拿了一件衣服禦寒,
然後就靠在牆角下睡著了
也不知道睡了多久,醒來之後看到一頭母豬在旁邊,另外還有幾頭小豬
然後再看看自己,發現自己也變成了小豬

他才驚覺自己投胎轉世了
但也非常懺悔自己為什麼要偷人家的衣服
導致投生為豬的果報
於是開始絕食,把自己餓死

幾天之後果然如願,
他又飄飄然的離開豬舍,來到另一戶人家
同樣的,寒冷的天氣逼得他進入那戶人家
屋子裡掛了幾件衣服
他又本能的想要拿一件衣服來禦寒

正伸出左手拿起衣服時,
想到上次就是偷拿人家衣服才投胎為豬的教訓
就趕快把手放下,
因為太寒冷,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就昏了過去、昏了多久
等醒來時已經在一間產房裡,成為嬰兒了
但左手因為一時起的貪念,有兩寸左右的部份成為豬蹄。
想想,如果當時沒有突然覺醒,一定又會再輪迴為豬


後來這位翁居士因緣際會下學了佛
當時的事情除了這位一起吃飯的居士知道之外
翁居士的一位出家師父也知道

這位翁老居士在民國四十七年往生
在多年之後,一起吃飯的居士也出家了

在翁居士往生之後,翁居士的師父曾在公開場合開示時講到這件事
另外,這位當年與翁居士一起吃飯的法師,也在多年後把這個故事寫出來
抱歉再來發問

請問一下 目前各位有哪些人是可以看到另一世界的?
而是何時才知道看到另一世界?? 是在出身後? 還是修行後? 還是發生某事故後?

還有一個就是 小弟曾聽說過 天眼也有分等級? 像有的只能看到一般鬼道 有的能看到更高層如神明
是否是這樣??



第二個問題就是
一般請修行者加持是否真的有作用???
像之前蓮邦師兄的結緣物 是經由菩薩加持過
若無天眼通修行者,無法得知該物是否有無神明幫忙加持,而是修行者自己加持算是ok嗎?
可疑又謎樣的貼布 wrote:
問一下 目前各位有哪些人是可以看到另一世界的?
而是何時才知道看到另一世界?? 是在出身後? 還是修行後? 還是發生某事故後?

還有一個就是 小弟曾聽說過 天眼也有分等級? 像有的只能看到一般鬼道 有的能看到更高層如神明
是否是這樣??

我想...應該沒有正信佛教修行者會出來回答自己有神通啦
所以這個您可能問不到答案

狀況有很多種
有的是從小就有這樣的能力
有的是突然有的
也有的是修行後有的
不太一定
可疑又謎樣的貼布 wrote:
一般請修行者加持是否真的有作用???
像之前蓮邦師兄的結緣物 是經由菩薩加持過
若無天眼通修行者,無法得知該物是否有無神明幫忙加持,而是修行者自己加持算是ok嗎?
...(恕刪)

一般修行者大概只能自己修法唸經迴向到物品裡
不稱為加持

修法唸經迴向到物品中,其實還是有祝福的力量的

我曾認識一位大師,對於佛理有很高的修為,我先簡單介紹一下他的生平。

數千年前滅境正邪大戰,以慈航渡為首的儒聖們成功地將萬魔天指、十三邪靈及三途判的業途靈等人囚禁,
而三途判的狡突臉與腹中首則僥倖逃離滅境,不知去向。

  但儒聖並非沒有任何損失,眾天傷勢嚴重損失八成功力必須重頭修煉起;輔天則不治身亡踏上輪回投胎轉世一切重新開始;同樣身受重傷的梵天卻絲毫不在乎自己的傷勢隻身前往苦境捉拿在逃的狡突臉與腹中首。(這就是霹靂劫、霹靂天闕中輔天比眾天年輕,眾天武功比輔天高的原因)梵天踏入苦境之後知道自己的身體快要撐不下去了,但若在此時踏上輪回從授精卵開始生長起,自身武功進展的程度勢必趕不上三途判功力的恢復的速度,將來對上了必敗無疑。於是梵天想了又想,想到了借屍還魂之法。

梵天用盡最後一分力氣走進耶摩天,將自己身上的寶劍及九顆聖珠交給住持摩訶台,並交代了一些事情,不久後便圓寂了。梵天死,靈魂附在九顆聖珠之上,並未踏入輪回之道。

  摩訶台遵照梵天的指示,將九顆聖珠依作用不同分別贈與九大奇人,用以改善他們的缺點,使他們的人格品德更為完備。但梵天目的並非在此,他這樣做真正的原因是欲借九大奇人之手將聖珠嵌入創世者的身上,如此一來聖珠內梵天的靈魂便能附在創世者的身上,進而控制創世者的身體:創世者便是梵天選定用來借屍還魂的物件。

(這就是白妙貫與黑淨空會知道聖珠功用的原因﹞事情如梵天所預期的發展,擁有聖珠的九大奇人看不慣創世者的行為,以自己的聖珠來改造創世者。在外人的眼裡看來,是聖珠發揮功效使創世者嗜殺的個性消失,進而成為一代高僧;但事實上是梵天的靈魂逐漸壓制過創世者本身的靈魂,創世者這個身體逐漸被梵天控制。最後在外有聖珠、內有梵天之魂的雙重壓制下,創世者的靈魂陷入沉睡之中,創世者的外貌也改變為跟之前的梵天一模一樣。(這就是八趾麒麟說創世者變成一頁書,而非創世者變成梵天的原因)


  梵天為了讓這個身體與之前的有所區別,給這個身體取了個名字叫一頁書,後來梵天便以一頁書這個名號行走江湖。但這個身體畢竟不是梵天所擁有的,說難聽點是梵天從創世者那裡搶過來的。這種逆天而行的事終究不能長久,一段時間之後,因為某種緣故,聖珠脫離了創世者的身體,梵天之魂也無法繼續待在創世者體內,創世者恢復成原本的創世者,梵天之魂寄居在雲渡山。(這就是跟一頁書合體那個魂魄的來源)

  當年梵天將寶劍與聖珠同時交給摩訶台,就是預知自己的魂魄會有離開創世者身體的一天,所以為先自己留下另一條後路:讓創世者有再選擇一次的機會。創世者由一頁書的身分恢復自我,同時也面臨了一個難題:他要當創世者還是當一頁書?

  在種種內在與外在的影響之下,創世者決定放棄自我,變成一頁書。梵天交給摩訶台的寶劍功用與聖珠相同,都是要將創世者的肉體改造成梵天的工具,如果要找出什麼不同點的話,聖珠是隨插即用裝置,要拆就拆很方便;劍是主機殼內的裝置,拆卸不是那麼的容易。

  創世者在寶劍的幫助下再度變成一頁書,這個一頁書擁有先前一頁書的記憶,和先前的一頁書是同樣的身體,但卻少了梵天之魂。(這就是霹靂雷霆到魂魄歸體前一頁書未曾自稱梵天的原因) 
  梵天之魂不回到一頁書體內,是因為他在觀察這個一頁書。雖然是同一個身體、有同樣的記憶,但一頁書體內的靈魂是創世者,梵天擔心創世者的劣根性仍然存在,魂魄歸體後會產生排斥,這樣的話梵天乾脆重新輪回投胎轉世算了,反正短時間內邪靈無法作祟。

  後來一頁書為春海欲國眾天女奔走的舉動感動了梵天,梵天之魂終於回到一頁書身上,滅境梵天重現江湖。﹝這就是魂魄歸體後一頁書立刻自稱梵天的原因)


創世狂人,以殺伐傳道,誓以鮮血傳揚自己的傳世真理。九大奇人取下自己苦修而成的聖珠,趁創世者殺死靈獒識三世之徒的片刻錯愕間,齊力將聖珠按在創始者的身上,創世者的本性,收到聖珠的壓制,慢慢轉變,遁入滅境修行。其間,聖珠的善性與創世者的本性,仍不時互相排斥,導致創世者的行為,忽善忽惡,陰晴不定,於是創世者,也因此多出一個外號『邪心魔佛』。

  由於聖珠的特性,漸漸滲入創世者的內心,融入創世者本身的人格之中,加上創世者自我譖心修練,終於成就滅境一代高僧——梵天。滅境邪靈作亂,儒聖之輩以身禦邪,正邪衝擊,西丘三君,不耐與之糾纏,離開滅境,選擇苦滅兩境之間的境域(西丘)退隱修真,惟與昔曰儒聖故友,仍時有來往。怒天山濤君不甘沉潛,因故出走西丘,梵天唯恐怒天禍亂苦境,無人鉗制,不久也離開滅境轉進苦境,即是眾所周知的『百世經綸』一頁書。

  琉璃仙境愁雲籠罩,命七天【菩薩印第十式】的掌氣破空飛馳,擊中靈心異佛,葉小釵劍氣迴旋,砍下異佛的首級,素還真哭倒在靈心異佛的身上,命七天勸素還真傷痕初愈,不可過度傷慟,要牢記靈心異佛臨終的叮嚀:『步步求生!方才不辜負靈心異佛的慈悲。』素還真尚且淚眼婆娑,無法自已。突然間,淩空飄來一朵昊光祥雲,雲中的高人聲氣朗朗、氣派非凡,自稱是靈心異佛的師父,留下『世事如棋、乾坤莫測、笑盡英雄』的詩句,帶著徒弟靈心異佛的屍身,駕著雲光,驟然消逝在晴空的盡處。笑盡英雄、虜獲戲迷的『百世經綸』一頁書,就這樣氣勢萬千地墜落凡塵,普渡眾生。

時空聖戰,崎路人不幸被集境的時空隙縫,遺棄在過去。一頁書捨己救人,將生命石拋上八口山的遊魂台,順利救回崎路人,自己卻因此慘遭八口山的無名火,火焚而亡,一頁書的一點靈氣,在火焚的瞬間,迅速脫離原身,附身三清觀的大師叔——玉竹風之軀,從此化名『天劫』紫錦囊,浪跡江湖。

  紫錦囊生性幽默風趣,一改一頁書傲氣淩人的個性,輕鬆遊走在假半尺劍、魔域與花影人三方的勢力之間,紫錦囊無意沾染塵俗,沒想到竟然無端招惹風月,『絕情師太』無極限為畢生摯愛玉竹風,不計形象、褒貶、苦苦糾纏紫錦囊,一個棄離世情的絕代高僧,居然身陷粉紅漩渦,有點錯格、有點意外,但是非常有趣、好玩。這一場意外又意外的遭遇,堪稱一頁書生命中絕無僅有的特例,想起無極限非得掀開紫錦囊的衣襟,察驗他的身份,就不禁為一頁書尷尬的表情,莞而一笑。(注:看到這裡千萬不要做不恰當聯想......)

  梵天吸納宇宙天地的塵沙,轉換成衍生石,凝結在八口山之外的枯木上,殷殷等待重生的契機。素還真面對滅境邪靈與三途判陰狠毒辣的手段,以及集境花影人的步步進逼,咬緊牙關,獨自吞噬世人和同志的誤解,忍痛為了一頁書,置愛妻風采玲與摯友崎路人的生死於度外,受盡淩遲,遍盡心酸,終於盼到一頁書破石而出,再世為人,一招擊殺『燈蝶』修萬年,再度陪伴素還真,共同撐持起正道的天空。
  世局詭譎、變化莫測,素還真被素續緣、表像意魔、金小開、小霸王、金太極等人連環追殺,幾乎被武林的刀風血雨所掩埋。素還真仙逝,一頁書心碎,乍聞素還真噩耗,一頁書難掩心痛,即為摯友疾首,也為世人沉痛,不過一頁書明白素還真的佈局,毅然決定扛下素還真身後的重擔,成為集境武皇、魔域鬼帝、滅境邪靈萬魔天指等三大魔頭,極欲殲滅的標靶。

  梵天捨身救人,汲取宇宙神醫與眾天兩人身上的邪靈之毒,加上酆都鬼樓之外,鬼王棺雷霆萬鈞的三道掌氣,一頁書體內的毒患曰益沉重,復原艱難,雖有帝王根自我犧牲,為一頁書減去部分邪毒,卻也只能將一頁書毒發的時曰延後,無法完全驅除。梵天浩氣凜然,為求暫時壓制武皇的野心,不惜以自身安危作為賭注,使用【倒轉行氣】,將爆發至體外的邪毒,再次吸入體內。不僅如此,一頁書甚至抱著殘病之軀,闖進巨書岩,冒險運動殘餘的功力,取出掛曰刀、流螢劍,贈與葉小釵,並且親手題上『刀狂、劍癡』四個字,願葉小釵刀行如掛曰,劍走如流螢,憶起《霹靂烽雲》的這一場戲,想必多數戲迷,都難免情緒激動,血脈賁張。

  巨人仍舊是人,到達人力極限的一頁書,說自己好累,他壯志未酬,頹然躺在雲渡山靜肅無語的大地上,素還真費盡心思,安排天河運棺,自己單獨留在道境牽制孤愁先生,又千里迢迢為一頁書,送來一顆道境雲棧礅的稀世之珍金雕蛋(金雕蛋前後總共只有三顆),躺臥在天河底下的一頁書,雖然靜靜沉睡著,不過他的靈魂,未曾一曰拋棄眾生。天河缺口的一道靈光,驚嚇了三大魔頭短視的心胸,三大魔頭掌氣合併,聯手擊碎一頁書用以欺敵的空棺,足登神雕飛離天河的梵天,那股攝魂奪魄的氣勁,登時粉碎魔域鬼帝的春秋皇帝夢。【千里碎腦神音】揚威二重林,笑盡『苦遍俠客』的集境武皇,一頁書的高傲和霸氣,絕對稱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梵天預知未來的劫數,利用隱遁天河的時刻,將元嬰與自己的本尊分離。鬼王棺與合修會同流合污,算計聖佛岩的九龍菩提經和『聖童』不知名,一頁書明知在劫難逃,為正義公理,以肉身抵擋千子彈,保全不知名。聖佛岩、黃甫橋的火花四濺、血肉模糊,觀眾的眼淚和著一頁書的左臂齊飛,鬼王棺、南宮布仁、地藏大如的小人作風,逼得一頁書決命黃甫橋。藏身迷情之墓的素還真,心有感應,黯然飲泣,揪心地呻吟:『一頁書……可憐的一頁書呀……!』

  素還真身犯夜魅花之厄,不知名為父涉險,三教之子行蹤成謎,一頁書的元嬰宇宙神知,及時喚住匆匆趕赴魔域的素還真,交付他一封錦囊,讓素還真循著線索,順利找出東瀛來得銜命龍子——非凡公子,整合三教,成就霹靂王朝。宇宙輪回、無聲慟悲,宇宙神知被『泣魂珠』化去神力,七重冥王揚揚得意,西丘三君之首蟻天海殤君,為至友梵天一頁書渡紅塵,神秘女郎、黑白郎君協力同心,梵天二進天河,再蘊生機。

  幽靈箭紊亂世局,『方城之主』末情天意氣風發,神秘女郎(素還真)的『破天計畫』,殺得非凡公子與魔魁之女母子片甲不留,血道天宮之主怒天山濤君梟心未滅,乘隙綁架不知名(素續緣)當作籌碼,要脅素還真。蟻天海殤君見義勇為,一頁書氣傲天蒼,素續緣吉星高照,無盡天涯烽火綿延,幽靈箭氣數該盡,山濤君逆天喪亡。無後彎刀配合無敵聖劍,『清香白蓮』與『百世經綸』聯手出擊,果然“氣蓋山河”。

  東瀛忍者趁素還真公審定罪,前往衡天峰黃泉穀服刑,無暇分身護衛之際,挾持昏迷不醒的素續緣,偷襲一頁書,一頁書受素還真重托,為救素續緣,意外誤中東瀛伊賀派的不解之毒(五鳳朝元),無忌天子與權門宗矩,情敵相見分外眼紅,為公為私,無忌天子順利說動愁月仙子,義救一頁書,一頁書的毒患方才幸運痊癒。不意,無忌天子急公好義,竟弄巧成拙,他讓一頁書捐輸畢生功力,襄助亂世狂刀,好會合三傳人,共同對付魔魁,一頁書身上的聖珠,隨著功力的消失逐漸脫落,於是在一夕之間,梵天由千年道行的高僧,驟然回復為原身的創世者。
  創世者傳揚天地至道的信念,與一頁書維護正義的果決,如出一轍,他為截顱跋涉,為正義捨身。雲廬劍僧勘破我執、揮劍段首,『巨臣劍』的劍靈離劍歸元,創世者揮別塵寰,一頁書風雲再起,世事如棋、乾坤莫測、笑盡英雄的豪氣,盡掃武林陰霾邪晦,也振奮觀眾久旱逢甘霖的心田。


  天下第一人『山水不朽』長樂君(晏定邦),崛起平等坡拂水樓,燃起武林的另外一處烽火。又鑒於蘅佛子的野心昭然若揭,天魔的正邪未定,加以長樂君的意向不明,與風中行者對中原武林的威脅,素還真和一頁書心念疾轉,幾經斟酌推演,兩人順勢積蓄出第三次的默契佈局,分別以退為進,智鬥女神醫、血眼沙陀和佛魔合體的天魔與蘅佛子,江湖血路,風起雲湧,雷鳴雨嘶,雲渡山高臥的聖者一頁書,靜待天命的呼喚,肅靖邪穢。
  一頁書和素還真並列霹靂的正道龍頭,戲迷的喜愛,然在性格上,恰呈極端的對比,相對於素還真的柔韌婉轉,一頁書無疑是陽剛率真的典範,兩者的差異,從手執佛塵的姿態,就能夠清楚看出端倪。素還真的佛塵,表現出圓融平和的感覺,一頁書的佛塵,則是有棱有角的非凡氣勢,素還真會因時因地制宜,不拘定格,所以難免招惹擅變的批評。梵天就很不同,撇開化身不論,一頁書無論對朋友、晚輩、甚至仇敵,揮舞佛塵的角度和高度幾乎沒有改變,不同的僅是情緒的轉變與氣勢,在一頁書心中,眾生一律平等,或許這種胸懷來自梵天佛家修持的根基,因此,一頁書面對任何局勢,都能夠不憂不懼、勇往直前。


  梵天是自許『笑盡英雄』的絕代高人,他的傲骨來自非常的實力。他智慧超群,武學造詣驚人,氣質出眾,氣派非凡,自信而且驕傲,梵天的傲氣淩人跟能力一樣有名,兩者相得益彰,成就『百世經綸』的經典風範。沒有人會否認梵天具備『笑盡英雄』的實力,這種自信不同於玉天璣和龍閣梭羅的夜郎自大,而是洞悉客觀條件的限制,加以深度自省、比較後的自我尊重和自我期許。在他面前,事實如同一盤詭譎的棋局,就算不能完全掌握,也可以推測出幾分,真相雖不中亦不遠矣,所以一頁書很有主見,不太容易被人左右,但這並不表示梵天自以為是,容不下諍言;相反,一頁書有佛家『海納百川』的氣度,對自己不明白的事,保持理性、客觀,靜待局勢的演變。驚世的才華,加上果斷的作風,與人溺己溺的慈悲,塑造出『百世經綸』一頁書的聖潔光環。


一頁書和素還真很不同,素還真拋不下世情的束縛,是一個飽受扭曲的生命,一頁書則活得很自我、很自由,洋溢著生命的光輝,沒有包袱,沒有牽掛,在他的眼裡沒有陰沉的色調。梵天是一個完全神格的角色,不著世俗凡塵的愛恨情仇,對世人保持佛陀悲憫的胸懷,用幾近救贖的心情去看待蒼生,他寬容世人的無知,用血肉之軀為蒼生排憂解惑,他支持善行,鼓勵好人,疾惡如仇,對惡行決不寬待,他的生命中無法容許灰色地帶,寧可以身殉道,也不願示弱,如此正氣凜然,令人動容。


  一頁書陽剛的性格相當徹底,絕無僅有的變格,就是借助玉竹風的軀體,化身『天劫』紫錦囊的時候,展露罕見的俏皮與幽默,並且身陷桃色糾紛,招來『絕情師太』無極限和『織夢師』補天缺的青睞,牽扯難得的三角戀情,應該算是一頁書空前絕後的經驗,相信紫錦囊的風采和圓融的手段,依然生動鮮活地存留在讀者的記憶裡。
  一直覺得一頁書很照顧素還真,用一種長輩疼惜晚輩的心情,雖然戲裡沒有明白表示出來,不過一頁書比素還真資深,應該是可以確定的,雖說素還真常常稱呼別人為“前輩”,但捨棄一頁書以外,素還真對其他人以“前輩”相稱,應該是禮貌上的意義大於實際上的意義。而素還真為什麼單單認定一頁書是前輩呢?
  原因有兩個:第一,是一頁書的風範與氣度,整個霹靂系列,真正稱得上絕世高人胸襟的,只有三個人:一頁書、海殤君、素還真,他們不會被世俗的偏見所蒙蔽,他們相信邪道中人,亦有可取之處,在他們心中,真正具備容人的雅量,容許世人有犯錯誤的可能,而且不以高人自居,真正稱得上氣度非凡。假若蟻天隱逸的氣質,是道家出世精神的延伸,而素還真『天下大同』的淑世理想,和『以天下蒼生禍福為己任』的胸懷,是儒家忠恕之道的圖騰,那麼梵天『以暴制暴』的強勢作風,就是法家重典治世的實踐。


  海殤君以世局的旁觀者自居,梵天就不是。一頁書安居雲渡山,『雲渡』者,天上也!遠身可觀世,近身可渡人。梵天雖然不圖元還真,幾乎事必躬親,但一頁書對世局的演變是關心的,正道遭遇危機,或者素還真力有未逮之時,一頁書一定挺身而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而且從不居功,沒有半點私心,這正是素還真尊敬一頁書的第二個理由:無私!就是這兩個因素,讓素還真由衷尊稱一頁書為“前輩”,由於一頁書的正直無私,讓處事平和的素還真,情願為他得罪傲笑紅塵,因為一頁書值得素還真這麼做!


  素還真最受人非議的,就是說他老是犧牲同志,利用別人替他做事,甚至一頁書、海殤君都是他利用的物件,但是一頁書卻在不歸路,挺身為素還真擋下玉天璣和瀟湘子的兩掌,人前人後為素還真排憂解紛,以行動表示他全力支持素還真的決心。

  有人說一頁書真傻,以一頁書的道行,何以老是心甘情願被素還真利用?一頁書真的傻嗎?這樣的說法不僅看輕了素還真,也貶低了梵天的智慧。自古英雄豪傑以志趣相契,一切相知相惜莫逆於心,不著痕跡,一頁書雖然為白蓮入世,然其真正的原因,卻不單為素還真一人,乃為蒼生也!這是《霹靂烽火錄三十集》,一頁書親口對無忌天子所言:『靈心異佛非為素還真舍生,乃舍於天下蒼生也!一頁書亦是如此。』梵天以普渡眾生為職志,一切作為皆出於自願,而素還真不過是瞭解一頁書的初衷,順勢而行罷了,因為素還真明白一頁書的風範、智慧,不同凡人,不會以世俗的眼光來評斷自己。否則一頁書不會說出:『為武林大局、為素還真,一頁書義無反顧!』(《風起雲湧第一部十二集》)

  普生曾經對素還真說:『佛心永遠是疼痛的,因為無法渡盡世人!』當得起這句話的只有一頁書,這才是一頁書令人嘆服的胸襟和氣魄,也是素還真一直以梵天為尊的理由,一聲“前輩”叫得真心誠意,沒有半點勉強。因此,素還真可以不理會傲笑紅塵的誤解,卻不願一頁書對自己存有一絲一毫的誤會,兩者的身份地位立見分曉。
  素還真的手法和梵天的涉塵,不過是順應天意的機緣罷了,談不上誰利用誰,誰比誰高明的問題,若真要追究,要考慮的,只是何者為主,何者為輔?又何時為明,何時為暗的問題而已?

  梵天在琉璃仙境,大方的承受素還真傲視群論的絕招,重傷嘔血,方才阻擋素還真的命數,由『飛龍在天』進入『亢龍有悔』;在不歸路捍衛素還真,逼退玉天璣與瀟湘子,不惜身受重傷;翠環山設局,為素還真解除游魂箭索命之厄;又為素還真取回龍氣;梵天從創世者,回復到本尊一頁書的第一件事,就是為素還真接下四飛天當中聖定的一掌,替素還真化去災厄;凡此種種,都是一頁書捨命為素還真護航的動人事蹟。甚至當蘅佛子,欲效玉天璣故伎重施,專程前往雲渡山,蓄意挑撥白蓮與梵天的情誼時,一頁書還曾嚴厲反駁蘅佛子對素還真的指控,公然為素還真的處境申辯、釋疑,謠言止於智者,一頁書的行為正是智者面對議論紛紜,最適當的防衛。
  相對於一頁書對自己全心全意的支持,素還真用來回報一頁書的也同樣深刻。素還真自出道以來,總共跪過三次:歐陽上智、不知名與三聖佛,一次下跪未遂。屈膝歐陽上智,是素還真策略上的運用;跪聖童不知名,是因為素還真認為聖童是真正瞭解他的人(當時兩個人都還不知道彼此的關係);其他兩次,都是一頁書被慈海渡者(歿神金僵)陷害得冤屈,素還真四處奔波,為一頁書屈膝求情,氣息奄奄之餘,尚且爬行上聖佛岩,終於為一頁書求得三聖佛慈緩十五天。

說一頁書是素還真的精神支柱並不為過,雖然素還真有很多同志,但是能夠與他共商大計、實力相當,只有一頁書,就算要演雙簧,也得找個實力相當的對手,才不會令人生疑,否則堂堂『智慧之星』玉天璣,與魔域的血靈魔尊,豈會如此輕易就上鉤。

  做一個先知是很孤單寂寞的,因為別人無法瞭解你的想法,幸好有個一頁書,只要有一頁書的存在,就算沒有親自動手協助,素還真的心理壓力,就可以減輕很多,至少他明白自己並不是孤軍奮鬥,那是一種無人可以取代的地位,這就是一頁書對素還真真正的意義。所以素還真對創世者的一再援助,並不是為了利用一頁書,而是為一個值得自己尊敬的長輩和朋友,相信一頁書的心裡非常清楚,否則不會有一頁書雲渡山上,勉勵素還真做一個『砥世玉流』的期許(《霹靂幽靈箭第二部二十集》)。

  素還真以由衷的敬意與造福蒼生的誠意,來回報一頁書的義無反顧,因為素還真知道,那是自己與生俱來的天命,也是梵天渡紅塵的宿願。素還真很瞭解一頁書,明白他的個性,除非遭遇到無法獨立排除的困難,否則素還真儘量不讓一頁書煩心,但若真遭逢令素還真為難的困境,能夠商議討論的,也只有一頁書。素還真的用心,梵天當然知道,對素還真這樣一個肯付出,又優秀的後輩,一頁書除了欣賞,不免也有幾分的疼惜,於是這兩位曠世奇葩,就這樣默契於心,一切盡在不言中,任何企圖挑撥、分化兩個人的言論,無非已經污蔑了兩大高手的人格。

  一頁書和素還真值得尊敬,不是他們的智慧武功,而是他們對自我堅持理念的劍及履及,素還真執著理想,無視人身的毀譽成敗,不計實質的犧牲奉獻,一頁書追求正義公理,生死以之,至死不悔。素還真為迎接心中理想國度的到來,即便合縱、連橫也絕不遲疑,而梵天主張邪不勝正,力行『大仁不仁、大愛無愛、以殺止殺』。


  
孤獨的路,要瀟灑的走。
醉千狂 wrote:
我曾認識一位大師,對...(恕刪)


亂入也要有點分寸吧?

你媽媽應該很高興,你學會了「複製、貼上」~

[IMG]http://hdwing.com/user/humourlo.gif[/IMG]
  • 19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