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會以整體經濟來看
世界經濟不景氣>人民沒錢>沒有消費>公司商家賺錢變少>公司商家倒閉或裁員>失業率攀升>loop
以上是目前情況
強迫消費>公司商家有賺錢>公司商家訂單增加或持續>相對會雇用新員工>失業率下降>景氣慢慢回溫?
我想上面是目前政府想走的方向
但是效率會怎樣我想還要評估,市場就像是活水
只要一個環節停了就是使經濟成長緩慢
至少政府有心把本來人民的錢退還來強迫消費
因為如果單是退稅並不會強迫消費
當然,在一些細節方面還要好好決策才能達到公平(相關廠商獲得利益這又牽涉到一堆問題也就先不提)
但是至少比不退給你來的好八? 單然,這些本來就是人民的錢了
第6431548號豪豬
已經弄不清身上的刺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了
既然要去有開發票的地方買東西,那為什麼不
直接把消費加值稅從 5% 降到 0%
這樣刺激消費的動力保證比消費券還大,而且沒收到消費券的也會因為這個原因而參與到刺激經濟
原因很簡單,打了九五折,東西變便宜了
而且不用花到印製消費券和讀卡的設備 (不過這牽涉到地方稅和中央稅的問題)
===================
除了先前提過的洗券的問題之外,消費券還有一個可怕的地方要提防
必定會有人,而且我想很多人會因為這個限期使用的壓力,而把未來要買的東西提前囤積,尤其大賣場可以賣的民生物資便宜,這是最上算而且最能對抗不景氣的作法。
好,這樣會導致這三個月 (假設他可以用三個月) 市況被推升的榮景,然後接下來會有兩個月大家營業額大掉落,這是人為的假性需求與崩盤。
你只要看看百貨公司周年慶的時候和週年慶過後他們的業績變化就可以知道此言非虛。
一般錢到市場上可以有二倍到四倍多的乘數效應,這次政府只預期這五百億有 1-1.5 倍的乘數效應,也就是說他自己都知道這五百億其中有五~七成會是肉包子打狗,既然這樣,降消費稅可能實際一點。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