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分享】1944~1945年 美軍繪製的formosa(Taiwan)地圖

陽光燦爛的日子 wrote:
老美丟原子彈是胎溝兼...(恕刪)


有關「如果沒有原子彈」的討論在網路架空歷史版有很多種版本,但是每種版本的下場恐怕都會比中兩顆原子彈還慘。在原子彈仍是機密之前,盟軍規劃了Operation Downfall,美軍由九州登陸,蘇聯從北海道進攻。即使日本本土的防禦再怎麼強烈,終難逃過國家滅亡的一天,畢竟日本資源貧瘠,國土狹小,在進出口完全斷絕,本土工業被狂轟濫炸情況下,精神戰力終難維持。更慘的是,蘇聯既然分杯羹了,難保不會出現「東西日」的後果。

再者,這場戰事預計在45/8由九州和北海道(庫頁島)兩邊發動,預計46/3發動本州作戰,47~48年結束。國民政府軍也許將有更多的機會藉由戰鬥掌握住中國更多的日本佔領地,當然是否能在日本全面被佔領前回到南京很難說,但是至少之後的「剿匪」或是「解放」戰爭恐怕將比史實中倉促接收佔領地來的簡單些。如果好死不死國民政府滅了共產黨,或是共產黨願意加入國民政府體制,咱們台灣注定都是邊緣的一個小島,只是美軍估計會在台灣進駐,以抵禦東日本(蘇聯佔領)往西太平洋發展的勢力。但是不管怎麼說,國民政府中國還是會將主力發展南京,上海,北京或是廣州等等地方,台灣在初期拜于日治緣故會有些優勢,但是很快地由於缺乏中央政府的影響力就慢慢消長了。

總之,日本被打兩顆原子彈是比較好的結果。一旦發生本土陸地戰的話,日本死傷絕不是那二十萬人而已,而是百萬的死去,且有一半的日本將要到90年代才會從獲自由。

小弟是自然組的,歷史沒那麼熟
不過版規倒是很容易取得
BSA wrote:
所謂的島國性格的缺點在這些事情上暴露無遺

BSA wrote:
台奴卻把日本為了搜括米/糖/木材到日本的密集支線鐵路當成皇恩浩蕩. 日本用台奴的確很有遠見!

8. 發言若有損及本網站利益,或涉及攻擊、侮辱、影射或其他損及社會善良風俗、社會正義、國家安全之言論,版主將逕行移除。
我以前也跟你一樣是個嘴砲咖 直到我的帳號中了一箭
wrote wrote wrote:
有些人的心裏已經有特定立場了,各位再怎麼跟他辯也是" 鴨子聽雷 "...........


要爭辯台灣的建設要歸功誰,這種事情都是各說各話的;就好比我小時候(我是5年級的尾段),歷史課本從來都是

歌頌國民黨政府的偉大,台灣史的那段只有小小的幾頁 ,而且說的都是一些歌功頌德的事;真正的日本統治台灣的

這一段歷史是不允許被討論的.


日治時期對台灣的建設總督府的相關文書紀錄有相當詳細的記載,不過似乎沒有多少人看過.有些人說很多建設為

什麼日本人規劃結果卻是國民黨政府做的,這點也沒有意義;因為總督府也只是個地方政府,一年撥下來的經費就那

麼多,況且當時的日本全力發展軍備,資金排擠的情況下更不可能多拿錢來建設台灣,所以才有規劃遠超過實際建設

的狀況.


鐵道用寬軌與窄軌的問題也差不多,很多東西是先求有再求好,而且寬軌窄軌對當時的台灣來說根本沒差;台灣的幾

個大水庫包括台北市的翡翠水庫,也是二戰時就已經先行勘址了,國民黨政府只不過是照著日本人的規劃依樣畫葫蘆,

不止"畫"的很差而且都拖了幾十年才做的.............


舉個例子來說,日本統治的時候為了台北的水患問題,原本要炸開五股的獅子頭與對岸的關渡兩個交錯伸出在淡水河

的岬角,就是以前的" 甘答門 "(關渡門),淡水河在此河道被縮減並成S型,雖然淡水河在此處流量變小但也阻擋了逆

流而上的海水;總督府經評估以後認為炸開甘答門會引發海水倒灌,當時台北的防洪設施還沒有做,所以沒有實施.

結果國民政府來了以後,自己規劃了大台北防洪計畫,在沒有任何評估的情況下(連人家留下來的評估都不看),沿岸

堤防也都八字還沒一撇的情況下,就在民國52年直接炸掉甘答門.結果不但沒效果,還讓台北縣的五股,新莊,三重,

蘆洲等地淹了20幾年的大水...........當然後續也花了更多金錢與時間在彌補這個腦殘的決策上面!


我們的歷史是不會講到這種丟臉的事情,整個大台北防洪計畫最常被拿來說的大概就是二重疏洪道吧,二重疏洪道

就是因為甘答門被炸以後海水倒灌讓大片良田變成菜園,後來政府乾脆徵收這裡當河道..............





JoyRex wrote:
別小看溼地只是小小一塊,下面可是能吸收眾多水分,並不輸給水庫,對生態的衝擊也小,就和造林一樣皆是治標的最佳法門之一,蓋水庫難道又要泥沙淤積嗎?台灣地勢陡曲,降雨急而短,蓋水庫沒三小路用...

台灣高鐵是專門設計來運人的,不是運貨的所以有其必要性,而台灣鐵路將變成城鄉之間短距離的溝通網絡,總而言之就是長距離做高鐵,短距離做台鐵,在市區做捷運

難道都已經有飛機了,還需要貨櫃船嗎?或是都有省道了,還需要高速公路嗎?

民眾的無知當然會造成許多錯誤的結果,但這有賴政府的正確觀念宣導,配到措施沒做好,一昧的苛責老百姓是沒有用的,有些人回言請中肯一點,不要只會丟出問題而不仔細思考想出合理的解決方法=.=...(恕刪)

[台灣鐵路將變成城鄉之間短距離的溝通網絡]? 餅是畫得很好, 只是每個小時只有一班車, 還常常誤點的短距離溝通網絡有意義嗎? 鐵路有摩托車方便快捷嗎? 這個問題就很值得思考.

反過來看,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請你申述 -- 為什麼 [城鄉之間短距離的溝通網絡] 會是行駛在專用鐵路上的台鐵, 而不是行駛在一般道路上的公車與摩托車? 你的理由是什麼?

假定溼地真的能解決問題, 那麼是否不需建設水庫? 或者水庫都是人為的, 多餘的? 光靠溼地能解決灌溉用水, 民生用水嗎? 那麼又要多少平方公里的溼地才能積蓄石門水庫的總蓄水量:30912萬立方公尺(差不多就是 3 億噸的水)

如果你的論點是互補長短 [難道都已經有飛機了,還需要貨櫃船嗎?或是都有省道了,還需要高速公路嗎?] 那麼根據你的論點加以延伸也可以得出 [難道都已經有了溼地, 還需要水庫嗎 ?] 或是 [難道都已經有了水庫, 還需要溼地嗎 ?] 而不是 <台灣地勢陡曲,降雨急而短,蓋水庫沒三小路用...>

假設你的論點是二選一的單選題 [別小看溼地只是小小一塊,下面可是能吸收眾多水分,並不輸給水庫, 蓋水庫難道又要泥沙淤積嗎?台灣地勢陡曲,降雨急而短,蓋水庫沒三小路用...] 那麼根據你的論點加以延伸也可以得出 [別小看飛機了,貨櫃船沒三小路用..或是別小看省道, 高速公路沒三小路用...]


現階段面臨之水患問題及挑戰 經濟部水利署署長 陳伸賢
http://www.tjia.gov.tw/upload/publish/2006/20060614140339-P26-33.txt
當前水患問題之挑戰
一、先天(自然)條件
(一)水文條件特殊
台灣地區年平均降雨量約2,500公釐,惟降雨時空分佈卻很不平均。豐水季(5~10月)與枯水季(11~4月)之降雨量比分別為北部地區6:4,中部及東部地區8:2,南部地區10:1(如圖1)。且近年來氣候異常,水文事件極端,於颱風時常有超過2000mm的雨量事件發生。
(二)地形條件不佳
台灣本島的總面積約僅3.6萬平方公里,惟標高1,000公尺以上的山區即佔總面積的31.5%,100~1,000公尺的坡地也高達31.3%,100公尺以下的平地不過佔37.2%。中央山脈南北縱走,河川大都東西流向,分別注入太平洋及台灣海峽。因東西最寬處也不過150公里,故河川皆坡陡流急,長度大於100公里的只有6條,降雨後迅速逕流入海,甚難蓄存。且河谷狹窄,庫容有限。以相同壩高而言,德基水庫
總蓄水量2.3億噸僅約為三峽水庫總蓄水量393億噸的1/170而已。
(三)地質脆弱
921地震後,中部地區主要河川如大安溪、大甲溪、烏溪等,水文、水理也產生極大變化,由於土地大規模的崩塌以及潛在滑動坡面,流域沿岸處於非常不穩定的狀態,尤其是大甲溪流域沿岸,土石流加上洪水肆虐,災情慘重。如何降低防洪及給水系統的風險,實為本署面臨之重大課題。

(四)颱風經常侵襲
台灣由於地理位置與氣候關係,屬多颱風豪雨之區域,且根據統計有愈來愈密集趨勢,近十年來平均每年發生颱風約3-5次,93、94年更高達8次。

二、後天(人為)條件
(一)地下水超抽
西南沿海地區因長期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海水入侵、土地鹽化,地面低於海平面,使得排水困難。幾次颱風都造成大面積且長時間的淹水,不論是雲林台西、口湖,嘉義東石等地,受害面積及災情至廣至深。鑒於地層下陷亟難單獨以水利工程措施解決,需配合土地整體規劃及產業發展政策等,唯有借助綜合治水措施,方能克服。
(二)用水需求持續增加
台灣地區用水量需求,隨著國民生活水準提高,工商業快速成長,加以社會對水資源服務品質之要求日高,開始加速民生與工業用水之工應,用水量也劇增。

(三)人與水爭地
台灣地區將近80 ﹪的人口聚居都市,由於都市人口增加,向外擴充,而形成人與山爭地、人與水爭地,破壞原來的自然水岸與水環境。再則由於都市化以及不透水化,以致綠地減少,保水及水源涵養能力降低,導致地下水入滲量減少,地表逕流量增加。又因都市人口多,排出污水量大,更是造成都市周邊河川嚴重污染。

參、推動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綱要計畫解決水患問題
為因應當前水患問題的挑戰,有效改善地層下陷區、低漥區及都市計畫等地區之水患問題,進而保護民眾居家安全,保障國家經濟命脈,經濟部水利署針對上述災害原因,參考近年來推動中央管河川及區域排水專案計畫經驗,比照基隆河整體治理模式,於94年3月14日縝密規劃系統性治理縣(市)管河川、區域排水及事業海堤的「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綱要計畫」。計畫業奉行政院94年7月5日院台經字第0940030206號函核定,自95年度起,分8年編列1160億元預算辦理。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機不在貴要拍才行
拍泥當搞笑郎 wrote:
小弟是自然組的,歷史沒那麼熟
不過版規倒是很容易取得
BSA wrote:
所謂的島國性格的缺點在這些事情上暴露無遺

BSA wrote:
台奴卻把日本為了搜括米/糖/木材到日本的密集支線鐵路當成皇恩浩蕩. 日本用台奴的確很有遠見!

8. 發言若有損及本網站利益,或涉及攻擊、侮辱、影射或其他損及社會善良風俗、社會正義、國家安全之言論,版主將逕行移除。

如果你真的是自然組的, 那麼你就應該比誰都要清楚我用台奴兩字是對是錯.

假設台奴是錯, 那麼你必須提出確實的證據證明當時台灣人的社會經濟地位與日本人完全一致, 所以台灣人不是二等公民, 所以用[台奴]來形容日據時代的台灣人是錯的.

就看政治正確的你, 唸的是哪一種自然組? 不要以為唸了兩年自然組就可以忘記與抹殺六十年前發生的歷史事實. 也不要忘記「抗日三猛」- 林少貓, 簡大獅, 柯鐵虎, 雖然沒讀過多少書, 更沒唸過自然組, 但是他們明白自己受到的待遇絕對不公平.

你要不要把「抗日三猛」的歷史事蹟也列入 --> 8. 發言若有損及本網站利益,或涉及攻擊、侮辱、影射或其他損及社會善良風俗、社會正義、國家安全之言論,版主將逕行移除。

我忘了, 原來有些人認為目前統治台灣的還是大日本帝國而不是 ROC 中華民國. 所以提起「抗日三猛」的確 <涉及攻擊、侮辱、影射或其他損及(皇民)社會善良風俗、(大日本帝國)社會正義、(大日本帝國)國家安全之言論>

如果真的是這樣, 那麼不就證實[台奴] 借屍還魂又復活了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機不在貴要拍才行
看來小弟引錯版規了,應該要換成這條才對
4. 發表及回應文章,請不要文不對題、或是故意離題,選字要正確並且請使用標點符號。
BSA wrote:
就看政治正確的你, 唸的是哪一種自然組? 不要以為唸了兩年自然組就可以忘記與抹殺六十年前發生的歷史事實. 也不要忘記「抗日三猛」- 林少貓, 簡大獅, 柯鐵虎, 雖然沒讀過多少書, 更沒唸過自然組, 但是他們明白自己受到的待遇絕對不公平.

越來越危險了唷...討論歷史地理變成討論政治??
6.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政治與宗教立場,為避免政治與宗教口水在此討論區肆虐與蔓延,一概禁止討論政治與宗教性話題。

另外就小弟用"抗日三猛"搜尋到的東西
1895~1897都是破百年前的歷史耶...
至於60年前的歷史,您要討論1948年嗎?? (裝死)
P.S:小弟當年唸的學校,高一下就試辦分組了,所以歷史地理的考題都是超簡單
BSA wrote:
[台灣鐵路將變成城鄉之間短距離的溝通網絡]? 餅是畫得很好, 只是每個小時只有一班車, 還常常誤點的短距離溝通網絡有意義嗎? 鐵路有摩托車方便快捷嗎? 這個問題就很值得思考.
反過來看,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請你申述 -- 為什麼 [城鄉之間短距離的溝通網絡] 會是行駛在專用鐵路上的台鐵, 而不是行駛在一般道路上的公車與摩托車? 你的理由是什麼?

用膝蓋想也知道,日本人還在統治台灣的時候,摩托車有幾台??
每個小時只有一班車, 還常常誤點的鐵路,又是誰在經營的成果??

而且就很久以前的,某本大一唸過的課本裡面提到
機動力是鐵路大於汽車大於機車
(機動力跟機動性是兩回事,機動力是利用機械動力能夠運送貨品的能力)
我以前也跟你一樣是個嘴砲咖 直到我的帳號中了一箭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