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yRex wrote:
別小看溼地只是小小一塊,下面可是能吸收眾多水分,並不輸給水庫,對生態的衝擊也小,就和造林一樣皆是治標的最佳法門之一,蓋水庫難道又要泥沙淤積嗎?台灣地勢陡曲,降雨急而短,蓋水庫沒三小路用...
台灣高鐵是專門設計來運人的,不是運貨的所以有其必要性,而台灣鐵路將變成城鄉之間短距離的溝通網絡,總而言之就是長距離做高鐵,短距離做台鐵,在市區做捷運
難道都已經有飛機了,還需要貨櫃船嗎?或是都有省道了,還需要高速公路嗎?
民眾的無知當然會造成許多錯誤的結果,但這有賴政府的正確觀念宣導,配到措施沒做好,一昧的苛責老百姓是沒有用的,有些人回言請中肯一點,不要只會丟出問題而不仔細思考想出合理的解決方法=.=...(恕刪)
[台灣鐵路將變成城鄉之間短距離的溝通網絡]? 餅是畫得很好, 只是每個小時只有一班車, 還常常誤點的短距離溝通網絡有意義嗎? 鐵路有摩托車方便快捷嗎? 這個問題就很值得思考.
反過來看,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請你申述 -- 為什麼 [城鄉之間短距離的溝通網絡] 會是行駛在專用鐵路上的台鐵, 而不是行駛在一般道路上的公車與摩托車? 你的理由是什麼?
假定溼地真的能解決問題, 那麼是否不需建設水庫? 或者水庫都是人為的, 多餘的? 光靠溼地能解決灌溉用水, 民生用水嗎? 那麼又要多少平方公里的溼地才能積蓄石門水庫的總蓄水量:30912萬立方公尺(差不多就是 3 億噸的水)
如果你的論點是互補長短 [難道都已經有飛機了,還需要貨櫃船嗎?或是都有省道了,還需要高速公路嗎?] 那麼根據你的論點加以延伸也可以得出 [難道都已經有了溼地, 還需要水庫嗎 ?] 或是 [難道都已經有了水庫, 還需要溼地嗎 ?] 而不是 <台灣地勢陡曲,降雨急而短,蓋水庫沒三小路用...>
假設你的論點是二選一的單選題 [別小看溼地只是小小一塊,下面可是能吸收眾多水分,並不輸給水庫, 蓋水庫難道又要泥沙淤積嗎?台灣地勢陡曲,降雨急而短,蓋水庫沒三小路用...] 那麼根據你的論點加以延伸也可以得出 [別小看飛機了,貨櫃船沒三小路用..或是別小看省道, 高速公路沒三小路用...]
現階段面臨之水患問題及挑戰 經濟部水利署署長 陳伸賢
http://www.tjia.gov.tw/upload/publish/2006/20060614140339-P26-33.txt
當前水患問題之挑戰
一、先天(自然)條件
(一)水文條件特殊
台灣地區年平均降雨量約2,500公釐,惟降雨時空分佈卻很不平均。豐水季(5~10月)與枯水季(11~4月)之降雨量比分別為北部地區6:4,中部及東部地區8:2,南部地區10:1(如圖1)。且近年來氣候異常,水文事件極端,於颱風時常有超過2000mm的雨量事件發生。
(二)地形條件不佳
台灣本島的總面積約僅3.6萬平方公里,惟標高1,000公尺以上的山區即佔總面積的31.5%,100~1,000公尺的坡地也高達31.3%,100公尺以下的平地不過佔37.2%。中央山脈南北縱走,河川大都東西流向,分別注入太平洋及台灣海峽。因東西最寬處也不過150公里,故河川皆坡陡流急,長度大於100公里的只有6條,降雨後迅速逕流入海,甚難蓄存。且河谷狹窄,庫容有限。以相同壩高而言,德基水庫
總蓄水量2.3億噸僅約為三峽水庫總蓄水量393億噸的1/170而已。
(三)地質脆弱
921地震後,中部地區主要河川如大安溪、大甲溪、烏溪等,水文、水理也產生極大變化,由於土地大規模的崩塌以及潛在滑動坡面,流域沿岸處於非常不穩定的狀態,尤其是大甲溪流域沿岸,土石流加上洪水肆虐,災情慘重。如何降低防洪及給水系統的風險,實為本署面臨之重大課題。
(四)颱風經常侵襲
台灣由於地理位置與氣候關係,屬多颱風豪雨之區域,且根據統計有愈來愈密集趨勢,近十年來平均每年發生颱風約3-5次,93、94年更高達8次。
二、後天(人為)條件
(一)地下水超抽
西南沿海地區因長期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海水入侵、土地鹽化,地面低於海平面,使得排水困難。幾次颱風都造成大面積且長時間的淹水,不論是雲林台西、口湖,嘉義東石等地,受害面積及災情至廣至深。鑒於地層下陷亟難單獨以水利工程措施解決,需配合土地整體規劃及產業發展政策等,唯有借助綜合治水措施,方能克服。
(二)用水需求持續增加
台灣地區用水量需求,隨著國民生活水準提高,工商業快速成長,加以社會對水資源服務品質之要求日高,開始加速民生與工業用水之工應,用水量也劇增。
(三)人與水爭地
台灣地區將近80 ﹪的人口聚居都市,由於都市人口增加,向外擴充,而形成人與山爭地、人與水爭地,破壞原來的自然水岸與水環境。再則由於都市化以及不透水化,以致綠地減少,保水及水源涵養能力降低,導致地下水入滲量減少,地表逕流量增加。又因都市人口多,排出污水量大,更是造成都市周邊河川嚴重污染。
參、推動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綱要計畫解決水患問題
為因應當前水患問題的挑戰,有效改善地層下陷區、低漥區及都市計畫等地區之水患問題,進而保護民眾居家安全,保障國家經濟命脈,經濟部水利署針對上述災害原因,參考近年來推動中央管河川及區域排水專案計畫經驗,比照基隆河整體治理模式,於94年3月14日縝密規劃系統性治理縣(市)管河川、區域排水及事業海堤的「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綱要計畫」。計畫業奉行政院94年7月5日院台經字第0940030206號函核定,自95年度起,分8年編列1160億元預算辦理。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機不在貴要拍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