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台灣電子支付為什麼發展比較慢

wuyuyutw wrote:
帥哥,說個道理好嗎?
如果不是某些亂入的咖小不懂好好說話,我會動氣?
搞得好像是我要挑戰火似得的。...(恕刪)


先聲明一下,那篇回文沒有針對任何人,只是解釋一下現在缺錢,政府查稅查的很緊而己,
而剛好wuyuyutw提到稅務不知道是不是造成電子支付不風行的原因才直接回覆,並沒有針對任何人,若造成wuyuyutw誤解,在此感到很抱歉。

其實不管是不是電子支付,台灣對於金融信用卡/交通類(如悠遊卡)等等等的支付也不是100%普及
很多店家還是認為現金為王,只希望收現金,但實際上現金是有假鈔的,特別是千元鈔。
當然可能又有人說什麼假鈔只有對岸有,他長這麼大在台灣沒收過之類的話語。
那只能說是他運氣好,希望一直保持下去,但如果常有現金交易,基本上應該都有遇到過
有親友公司因是傳統產業,他們的帳款都是透過業務上門收現金,有時一次收到二三張。
當然也不是每次都有,但一年收個二三次也會讓人心裡挺OX的。

而自己以前曾經在銀行工作過幾年的存匯櫃台人員,
老實說假鈔若是作小生意的人,因為忙不可能詳細檢查或者是老人家眼力不好不會看假鈔等等,只要收到一張那天就白做生意了。
因為一般人不太會仔細看,有些假鈔是沒辦法做到所有的防偽功能都有,但大家常檢查的方式也有被做出來。
有看過千元鈔上的變色轉印有很接近真品的,自己在驗鈔機驗不過時,再檢查其他所有的防偽才肯定是假的。

大概有人又要說什麼驗鈔機驗不過就不要收了啊!
其實驗鈔機通不過有很高的機率是有人把錢拿去洗衣機裡洗了,因為洗衣粉裡有螢光劑,會造成驗鈔機判別成假鈔。
所以一般驗不過的鈔票,行員都會再肉眼把所有的防偽標示檢查一下。確定是假的才會告知客人。

也不要認為銀行領的就不會是假的,也有碰過剛從銀行領出來還綁著鈔帶結果還有假鈔的,
最後是讓客人把假鈔和鈔帶帶去找那家的行員,讓他們賠錢。
ATM也有碰過,只是以前銀行收鈔都有驗過,在那家是沒發生過,但有一次碰到客人說剛從XX銀行ATM領出來,怎麼可能之類的話。
一般假鈔只要進了銀行按規定是不能再流出,只能存錢的客人自己賠,但是銀行出來的就回去找原來的那家。

而美金的話就更慘了,百元鈔五六年就改版一次,一改版舊的就只能在美國本土使用,海外拒收
就算是正在流通的版次,只要是常有假的序號在不是美國的地方基本上還都被拒收
最後都只能當做禮金紅包,包給美國回來的親戚小朋友。

以這樣來看,不想開發票被查稅、不想被賺手續費而不使用電子支付或不給刷卡之類的作法,嗯,實在是想不出還有什麼原因了。當然對於有開放給消費者使用的店家究竟是電子支付還是刷卡其實有很高的排擠效應,因為只是處理時間的差異而己,在台灣對消費者而言只要誘因不夠,用哪個都可以,因為都一樣。

另外,我是女的,帥哥這個稱號還是給各位氣頭上的用吧~

在大陸生活過的都可以體會到行動支付的便利
台灣就算沒有那麼普及 不過也沒有到不方便的程度
畢竟取錢方便 還有刷信用卡 悠遊卡

反正 大家怎麼討論 喜歡用 或是不喜歡用 我覺得也改變不了什麼

我個人是從付款如果有多種選擇 我當然會優先選擇更優惠的方式
如果沒有優惠就選個方便的

cyyang99 wrote:
第一、大陸偽鈔氾濫...(恕刪)


第一、大陸偽鈔氾濫,使用電子支付保證不會收到偽鈔,商家民眾都樂於使用
也不知道这条,台湾人是从哪儿得出的。我50多岁了,从来没见过假钞。

第二、大陸提款不便,同一家銀行跨省提款就要手續費,手續費還不低
提款不便,那是台湾人的感觉。可大多数还是中国人,我们没觉得不方便。

第三、政府強力推廣,所有交易都現形,看你怎麼逃漏稅
中国小商小贩,本来就不按销售额交税。现金、刷卡、行动支付在税收上没啥区别。

第四、各項公共事業費用繳交不便,沒辦法從銀行自動轉帳扣繳,造成第三方支付切入的機會
中国早就可以自动转账扣缴了。


中国行动支付普及的根本原因,一是阿里巴巴、腾讯肯砸大钱推广,二是政府没有过早限制。其他理由都是瞎扯。

k88s88l88 wrote:
為何你現在不知道?就是因為你口袋的麥克不夠多啊~~~~
當你夠多之後 , 你就不會想讓政府知道你的每一分錢花到哪邊去了...嘻嘻嘻
...(恕刪)


信用卡消费,政府一样能够知道你每一分钱花到哪去了。
因為可以不用被查稅
拿現金,賺翻了

冷眼看世界2005 wrote:
臺灣人會說是因為:
1.大陸假鈔多
2.大陸沒信用卡
3.大陸沒有便利店
4.大陸政府想監控人民

但都是錯誤答案。真正的原因就很簡單:大陸互聯網產業太發达,網絡支付很方便,自然就有市場。
...(恕刪)


你算说到点子上了。
wuyuyutw wrote:
我從頭到尾有說任何...(恕刪)


?
我有說你說的?
別人會說阿又沒說是你

什麼扣帽子
我根本沒引你言
你是自己對號入座吧
厲害了,我的國!!!!!

出處 :
https://technews.tw/2018/07/04/the-comment-of-third-party-payment-policy-in-china/

重要摘錄

從 2018 年 6 月 30 日開始,所有的第三方支付都必須透過央行,民眾支付後會先過到央行後,才會付給銀行/個人支付帳戶。
從 2018 年 7 月 9 日開始,第三方支付的整備金(必須在銀行存放與支付額度相等的預備金)到 2019 年 1 月 14 日為止,要實現 100% 儲備於央行中,不再存放於民營銀行中。

從央行「網銀」直接干涉第三方支付
在 2018 年 6 月 30 日之前,第三方支付跟銀行都是直接聯繫的,中國央行無從得知交易訊息,而在這之後,中國央行升級了他們的網銀系統(中國網友稱之為「超級網銀」),專責處理相關訊息,往後只要進行第三方支付的時候,相關訊息與款項都會經過網銀部門,然後才會付款到專門的銀行帳戶中,但對普通的消費者來說,正常的支付並沒有問題,而中國央行則透過這樣的方式,得以獲知人民的交易訊息,同時可以減少詐騙、逃稅等問題。

事實上第三方支付的方便特性,的確成為詐騙犯罪的溫床,即使是 2016 年開始支付寶使用實名認證,相關的詐騙行為仍然層出不窮,因此這種直接的干預成效是否顯著?很明顯地,相關的問題並不在詐騙,因為許多支付寶的詐騙跟銀行詐騙一樣,以購買人頭的方式進行詐騙行為,或許這種方式可以讓中國央行對可能的詐騙帳戶發出警示,並且即時停止付錢,但在舉證上可能會造成困擾,如果舉報的方式不夠即時,可能無法有效遏止詐騙行為,但過於「即時」,在舉證上可能就會比較倉促,也就有可能「誤殺」,如果要用這樣的方式遏止詐騙,可能會需要更透明、更為嚴謹的機制。

抓取逃漏稅的部份,可能是因為在第三方支付交付額度進入中央系統時,比較難判定或了解整個支付的環節或知道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使用這樣的模式可以更簡單存取相關資料進入中央系統,也讓許多小商家更難利用這樣的漏洞申報,不過這點是否有效益就難以評估。至於抓一些黑市交易的話……就比較困難了,只要使用現金交易(不要把無現金神化以為再也沒人用現金了,還是有一部分的人交易是使用現金)。

真正來說,光是 50 兆人民幣的交易額,就代表著極為巨大的交易資料,或許中國政府的重要著眼點除了遏止詐騙犯罪、抓逃漏稅以外,真正的目的是留下「資料」,這些龐大的交易資料代表著每個人的重要訊息,我去哪裡、使用什麼、購買什麼代表著我要做什麼事情,利用這種資料可以判讀出某些資訊,比如說購買什麼物品的人是自殺的高危險群、購買什麼樣的東西接下來可能會做什麼事情,相較於其他的「用處」,這些支付資料結合 GPS、其他各類資料,可以比較容易判斷出一個人的軌跡。


上面誰說支付過程資訊不算什麼的?
後面你就知道會怎麼了!!!!!

信用卡會留資料沒錯 , 但我不用搭車/停車/買汽水/買保險套都讓政府知道阿!!!!
(一般小額都現金支付為主)
(大額才會考慮刷卡集點)

起碼在台灣 , 你沒犯罪前警方也無從調閱你的消費紀錄

但是現在你XX寶/X信 "逼" 一下
"超級網銀"就立刻記錄一下~~~

真好啊~~~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