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浮力=排開液體重.....

戆男 wrote:
惡寒ing...
水壓力作用於水下物體表面的每個點上.
而每個點.也承受了來自各方向不同的壓力.

沉於水底.就算是正方體.也有從側面所個點總力造成的向上浮力.
不管是甚麼形狀都會有.
浮力會一直存在.只要有物體在液體中(通常狀況下).有重力的狀況下.都會存在.
不會因為沉底而消失
.

物體的密度小於液體密度.
若是在水面下.會產生物體體積 X 液體密度的浮力.
當這個浮力大於物體的重量.就會浮起來.
若是要讓物體沉下去.就必須要給予一個向下的力量.
這個力量必須要大於(物體浮力-物體重量).
這樣就會沉於水下.
當然用粘劑.或是焊接於水下.等同於用一個大於(物體浮力-物體重量)的力量壓制住.
(恕刪)


1.是不是用巨觀來看,水下物體表面光滑的比較容易解。

2.不同意浮力一直存在,壓力差為向下。

3.粘劑和吸盘間如果是真空,則粘劑對吸盤是推力,不是拉力。那有浮力?
Nuke worker wrote:
當在幫鋼鐵人尋找海床上的焊接點時


至於58樓 撐起岩石的岩漿浮力何時變身成為正向力?
我想用下面的圖來解釋
當與岩石接觸的岩漿冷卻成為一層固體,與管壁固化且阻絕了岩漿向上的壓力傳遞時,就是岩石受到的浮力消失轉變成正向力的瞬間




liwenchan wrote:
1.是不是用巨觀來看,水下物體表面光滑的比較容易解。
2.不同意浮力一直存在,壓力差為向下。
3.粘劑和吸盤間如果是真空,則粘劑對吸盤是推力,不是拉力。那有浮力。

1.用巨觀來說.是可以的.
但是你們的理解力.沒有辦法理解.
不然幹嘛要扯到微觀?

2.有條件性的狀況.就我所說的.一般的狀況下.
於有重力存在的液體中.有物體.這物體就會有浮力.
無外力的狀況下.物體的密度大於液體.會沉於地面.
密度小於液體.則會漂浮在液體上面.

在有外力的狀況下.密度小於液體的物體.才會沉於底部.

3.不管你是吸力.還是推力.都是外在的力量.跟浮力無關.
浮力始終存在.

具個例子:
一塊體積1000立方公分的鐵塊.放於水中.在水中量其重量.
則其重量必定減少1000(物體體積) X 1(水的密度) = 1000公克.
這1000公克就是這塊鐵塊整塊沒於水中的浮力.
不管這塊鐵塊長的是怎麼樣的.只要完全沉於水下.沒有空氣.
答案都是一樣的.


戆男 wrote:
一塊體積1000立方公分的鐵塊.放於水中.在水中量其重量.
則其重量必定減少1000(物體體積) X 1(水的密度) = 1000公克.


研究科學,是可以提出各種想像沒錯,但是想像要能解釋現象才有價值

你這個物體沈在水中,不管是否沈底,重量就是空氣中重量減同體積水重的想像,我們就姑且稱作 "沈底物體重量恒定假說" 好了

有一個現象你應該看過吧,用鍋子煮水的時候,在水溫昇高後,鍋底會出現一些小氣泡,完全沈底不會浮起,等氣泡變更大之後,才浮的起來

請問你的假說,要如何解釋這個現象呢?

1. 氣泡沈在鍋底時,會受額外的力,使氣泡不會浮起。那其他物體沈底時,會不會受到這個力作用,改變重量?假說要不要修正?

2. 小氣泡的比重是超過水的,而大氣泡密度才比水輕。但是同溫同壓下,同體積的氣體有同分子數,請問什麼氣體分子的分子量,可以超過水的密度?

3. 水溫昇高時,假說不適用。那你的假說要成立,水溫必須在幾度的範圍呢?

不能解釋現象的想像,就算你覺得它再逼真,一樣只能被捨棄
bernie_w39 wrote:
研究科學,是可以提出各種想像沒錯,但是想像要能解釋現象才有價值
你這個物體沈在水中,不管是否沈底,重量就是空氣中重量減同體積水重的想像,我們就姑且稱作 "沈底物體重量恆定假說" 好了
有一個現象你應該看過吧,用鍋子煮水的時候,在水溫昇高後,鍋底會出現一些小氣泡,完全沈底不會浮起,等氣泡變更大之後,才浮的起來
請問你的假說,要如何解釋這個現象呢?

笑了.
這是假說?
你大可以去問國中或是高中的老師.
這個並不是假說阿.
這是很基礎.

至於水泡的問題.這涉及到熱力學.
二則.本來說的東西就已經排除空氣了.
三則.水將煮沸的氣泡.怎麼來的.不是從水外部產生的.
在則.我不想跟你扯那麼多.就單單是討論主題的浮力問題.
所以我本身就已經對題目做了的限定.
不然你要跟我扯沒重力的狀況.....
硬要越扯越遠.最後豈不是搞到宇宙的源頭?

基本上.國中理化學得夠好.都不會懷疑我說的狀況.
那並不是你口中說的假設好嗎
類似上一頁的U形管
測量紅色物體受到的浮力
利用天平槓桿施力,將紅色物體上的藍色箭頭對準標定的藍色箭頭,維持水平高度,並記錄各階段的力量





待續...
戆男 wrote:
笑了.
這是假說?
...(恕刪)


不巧的是,教我這些的正是我國小國中高中的自然與物理老師...

小學的時候,我認為吸管插在飲料裏,我用嘴一吸,飲料就上來,是因為我的嘴產生吸力,透過吸管吸取飲料。結果被老師糾正,吸力不存在

小學的時候,用水桶裝水,再用手甩到桶底朝半空中,水不會掉下來,我認為是有離心力抵抗地心引力,所以水不會掉下來。結果被老師糾正,離心力不存在

小學的時候我以為軟木塞會浮在水中,是因為水有浮力,再被老師糾正,浮力不存在

我和你最大的不同,在於我不會認為我之前聽到老師說的,一定是對或錯;也不會很直覺的認定,不同的說法必然有誤。我只看哪一種說法,可以解釋更多的現象而已

水中有氣泡,卻不會浮起,這與熱力學有關,是你說的,這也和我學過的熱力學不太一樣。我還是願意聽聽看你更詳細解釋,熱力學如何影響了水中氣泡的浮力?

另外,我看別人在討論浮力時,並沒有特別去排除氣體,你的浮力論是排除氣體的,建議下次先行說明

還有,氣泡應該是因為水溫上昇後,氣體的溶解度降低,所以被析出的。如果由水中產生物的浮力,會被你的浮力論排除,那請問在你的浮力論中如果水降溫結冰時,形成的冰塊是否與外部先形成好的冰塊再加入水中,會有不同的浮力值?

最後,馬桶水箱內的排水閥門,明明比水輕,為什麼可以沈底,你的浮力論還沒有解釋出來

=======================

同場加映,我幫你去找了浮力中最重要的理論: 阿基米德定律

特別注意人家提出的適用範圍,看看是否與你的浮力論有抵觸


出動鋼鐵人將與紅色物體底部的異體瞬間固化,浮力消失
這樣是否可以確定只要液體沒有接觸到物體的底部,無論其他部位是否被液體接觸,液體就無法施以浮力?


bernie_w39 wrote:
不巧的是,教我這些的正是我國小國中高中的自然與物理老師...

小學的時候,我認為吸管插在飲料裡,我用嘴一吸,飲料就上來,是因為我的嘴產生吸力,透過吸管吸取飲料。結果被老師糾正,吸力不存在

小學的時候,用水桶裝水,再用手甩到桶底朝半空中,水不會掉下來,我認為是有離心力抵抗地心引力,所以水不會掉下來。結果被老師糾正,離心力不存在

小學的時候我以為軟木塞會浮在水中,是因為水有浮力,再被老師糾正,浮力不存在

我和你最大的不同,在於我不會認為我之前聽到老師說的,一定是對或錯;也不會很直覺的認定,不同的說法必然有誤。我只看哪一種說法,可以解釋更多的現象而已

你都是碰上誤人子弟的老師嗎?
基本上.這些問題國中的理化就可以解釋的.
國中.其實我也並不是老師教的.補習班老師只有教我電磁的方向.他用特別的方式教我們.而非左手右手三根手指.....
理化課本中...
算了...
我可以說是靠參考書吧.
我因為對理化有興趣.所以我自己看比老師的進度還快.而且我會主動看.
包括參考書的題目寫完.而錯誤的題目.我可以藉由錯誤的答案.自行推導出正確的公式.
偶爾上課會因為補習太累打瞌睡.理化老師也不會叫我解題.因為他知道我會.
只會叫我罰站一會兒...
補習班的導師是教理化的.他確認理化方面.我是我們學校全學年最強的.
全校前幾名的學生都在我們班...

在學校.我聽我弟弟說.他們班的理化老師似乎是知道我的.
有一次的模擬考自然科難度很高.我考137.5.理化部分滿分...
同學也比較喜歡問我理化的問題.而不是老師.
因為我不只有一種解題的方式可以跟同學說.
他們能理解接受哪種就用哪種.

你說的軟木塞的問題.水有浮力是錯的.
並不是水有浮力.而是軟木塞在水中會有浮力.
不管甚麼東西在水中都是有浮力的.實心鐵球也是.
所以軟木塞在無外力的狀況下.會浮起來.是因為密度的關係.而不是浮力...

浮力的題目.要說一艘鐵船...
體積多少.上面負重多少.船在水面下有多深...
這是特殊形狀的問題.

另一種問題是.鐵船翻過來.裡面有空氣的問題.這時候浮力就要算船的體積+空氣體積.

bernie_w39 wrote:
最後,馬桶水箱內的排水閥門,明明比水輕,為什麼可以沈底,你的浮力論還沒有解釋出來

那個閥門應該是比水重.有個裝置控制住.當你將起抬高到一個定點.就會卡住.
等到水卸完後.才會掉落下來.
那個控制器我破壞過.
並不是因為浮力的問題.
將那個裝置破壞後.沒有壓到水排盡.再放下去.那個閥門都會立刻返回.蓋住水口.
就算你家的排水閥門很特別.密度是比水輕的.也是一樣的狀況.
而且排水閥門還是受到外力影響的.
你問這個問題.顯然你並不懂其設計.

氣泡的問題.我並不想討論.那涉及的問題並不只有浮力而已...
戆男 wrote:
你都是碰上誤人子弟的...(恕刪)


其實你的問題還是一樣,即便我找了阿基米德定律適用範圍給你看,人家明文說了當物體下方沒有接觸到流體時,定律不適用,你還是堅持你的理論

另外我不明白你提電磁方面的原因是什麼?電磁學學的好,浮力理論就不會有誤謬?

電磁學我也略知一二,你說的手指那個,多半是在講夫來明左手定律,或是安培右手定律吧?用來協助在三度空間中搞清楚電流磁場與受力方向

同樣的,理化好不代表你認為對的就沒有錯誤的可能,更何況早期學生學的理化,現在被推翻的不計其數。從原子核模型、四大基本力、到物質有幾態... 連科學家都不敢保証今天說的明天還能不能適用,你卻沒有建立起這個學科學最基本的心態

另外我不曉得你裝的馬桶出水閥是有什麼高科技結構,但是我遇到的,都沒有其它特別的構造,純粹用浮力原理控制出水量。只是止水皮是比水重的,要加上上面的浮球後,全重量才會小於全浮力,也許你之前沒看清楚,我再複述一次

如果你破壞的,正好就是那個浮球,也沒什麼好討論的了。我也常不裝那個浮球,變成按多久沖多少水的模式

附上網路找到的構造圖佐証:



圖片來源:google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