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yil wrote:
當初改成多元入學用意...(恕刪)
說的真好, 多元入學在小弟看來只是更像國外大學的申請方式, 國內外家長當然都希望自己的子弟上好學校, 不同的昰只是國內外家長對於子女的教育方式, 國外家長偏向尊重小孩的興趣及學習曲線, 所以只有鼓勵跟耐心沒有才藝填鴨.
如果台灣真的窮人沒資格念國立大學, 這邊的討論應該是加強弱勢繁星計畫的深廣度及各學校弱勢助學方案, 而不是只考慮自己的子弟能否上台清交....
拿單一無法逐年比較增減的資料就斷定窮人沒資格念國立大學.....我想還需要多點資料佐證才能真正反應事實..
以下節錄自維基...
2011年,共有大學校院68所參與繁星推薦甄選,招生名額增加至8,575名(公立大學名額,擴增至4,672名)。共計369所高中參與報名,其中360所高中學生達到繁星錄取標準。另擷取繁星計畫精神所推動之「科技校院繁星計畫」成效亦頗受社會各界肯定,2011年技職繁星名額增至1,982名,較2010年增幅近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