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新階級懸崖(11/28更新)~~日本血淋淋的例子,什麼假的,有錢的爸爸最可靠

Kanyil wrote:
當初改成多元入學用意...(恕刪)

說的真好, 多元入學在小弟看來只是更像國外大學的申請方式, 國內外家長當然都希望自己的子弟上好學校, 不同的昰只是國內外家長對於子女的教育方式, 國外家長偏向尊重小孩的興趣及學習曲線, 所以只有鼓勵跟耐心沒有才藝填鴨.
如果台灣真的窮人沒資格念國立大學, 這邊的討論應該是加強弱勢繁星計畫的深廣度及各學校弱勢助學方案, 而不是只考慮自己的子弟能否上台清交....
拿單一無法逐年比較增減的資料就斷定窮人沒資格念國立大學.....我想還需要多點資料佐證才能真正反應事實..

以下節錄自維基...
2011年,共有大學校院68所參與繁星推薦甄選,招生名額增加至8,575名(公立大學名額,擴增至4,672名)。共計369所高中參與報名,其中360所高中學生達到繁星錄取標準。另擷取繁星計畫精神所推動之「科技校院繁星計畫」成效亦頗受社會各界肯定,2011年技職繁星名額增至1,982名,較2010年增幅近1倍。

Kanyil wrote:
初改成多元入學用意是好的,因為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填鴨式教育/聯考雖然很適用於出口式經濟,但是並不太適用於正在轉型為消費式經濟的台灣


早期對”標準答案”的要求到甚麼樣程度可能很多人已經忘記了,其僵化無理是現在的人很難想像滴.


在朱匯森當教育部長那時候,民歌歌手李建復的老爸李模講過一個真實笑話(雖然當時沒有人笑得出來):

小學生國語考試考”襪子”的解釋,標準答案叫做”穿在腳上的衣服”,”飛行”叫做”空中行走”,差一個字就沒分.

飛機在空中怎麼”行走”??把西裝穿在腳上難道就變成襪子嗎?

為什麼我們對標準答案這麼執著?為什麼我們這麼在乎一綱幾本?因為我們對公平性都沒有信心,所以索性凡事單一化,反正至少在公平這一項上可以得到保證,其他的就再說吧
年紀小小就這麼會唬濫,長大是準備當記者還是法官啊?
又是一則 要鬥臭軍公教 的新聞


立委林淑芬。??? 哪一黨的去查查吧

夯兲巭 wrote:
又是一則 要鬥臭軍公...(恕刪)

跟軍公教有啥關係 明明就是窮人難上國立大學

就等於說很難拿到進台積電的門票一樣

有能力的人 幹嘛去搞軍公教呢
he168tw wrote:
說的真好, 多元入學...(恕刪)


狗屎的繁星計畫,不過是得勢者的施捨,99%資源獨享1%丟出來餵狗,說實在台灣有近70%的高校,連稱作大學的資格都沒有,還敢參加繁星計畫咧
感謝CA大分享自身經驗
能有這樣的轉變不容易
發表一篇獨立的文章分享出來應該不錯
CA91007 wrote:
我自己的例子,我35...(恕刪)

這個討論串可以讓家裡有孩子的家長們細細研讀品味...

到底是該像教改初衷給孩子一個比較快樂的童年, 比較富有啟發性的學習成長過程?

還是在校內交朋友, 走出校門進行著另類的軍備競賽, 努力跨過高門檻的高教大門?

目前我給孩子一個無憂無慮沒有課外補教的快樂童年, 但是他還沒上小學...

如果繼續快樂下去, 十年後他會怨我嗎?

如果轟炸逼迫下去, 二十年後他會感謝我嗎?

人生無法改變條件重做實驗....

CA91007 wrote:
我想這一張圖應該夠解...(恕刪)


你Po這張圖讓我心裡覺的很沉重
pk-king- wrote:我今年35幾歲,遙記當年還是個乳臭未乾的
內容發人省思,標記一下
以前就不太公平了
現在只是更不公平而已
以前我也是幼稚園讀公家的
因為公家的比較便宜
然後也沒再教注音

小學一年級時老師就隨便教
5.6年級的老師上課留一手
自己開課後輔導
我去上一個月,月考成績就由倒數的進步到前20名內
因為家裡窮,爸媽為了補習費也能吵架我就沒去補了
有人拿阿扁當例子,那是他父母重視教育
如果他遇到認為讀書沒用的或是不想多花一毛錢投資你讀書
全要靠自己造化的父母
我想他也不可能讀到台大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