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平方 wrote:
種族歧視是還好拉,有認識很好的外國人,雇主
也是有被路邊年輕人咆哮過,但是購物就還好,我覺的你是有禮貌的客人,你會得到你該有的服務!
沒有歪不歪樓,只要發表意見都很好阿,不要偏激字眼引發砲火就好。
看到那麼多回應真開心,當然沒有絕對的好或不好。
住在台灣的人很幸運, 還沒有什麼機會遇到種族歧視
我同意sanoko所說的, 還是先有心理建設, 將來遇到不較不會不知所措
打工渡假, 就單純的當做是靠自己的能力, 邊賺錢邊玩, 也不要想太多說在那邊要存多少錢
回來台灣後賺得這麼少心情不平衡的什麼
我覺得有個心態是很可怕的, 現在覺得打工渡假是個賺錢的好方式
幾年下來, 回台灣也不適應, 但也不能屈就於低薪, 於是又回去打工渡假的地方賺"血汗錢"
有沒有想過一些問題,
1. 畢竟, 是在別人的地盤工作, 今天政策是開放打工渡假 (或外勞), 可是, 政策跟天氣一樣, 是隨時在變的, 要是哪天, 該國政府受到國民或其他不可抗力, 緊縮外勞, 接下來的日子要怎麼過? 這不是不可能發生的, 台灣政府就曾因某些因素, 緊縮印尼還是菲律賓的外勞.
2. 現在是打工渡假(台勞)的人數還沒多到吸引到人家的注意, 可是, 當外勞人數到一定的時候, 人家是怎麼看我們的. 台灣人 = 來這邊的外勞, 當這個標籤被貼了, 就不是那麼容易被拿掉. 也容易被歧視.
不過, 話說回來, 現在的藍綠政府都沒有用
如果還是只想選票, 不管人民荷包, 台灣被大國邊緣化, 下一代輸出成台勞的日子應該也不遠
刺平方 wrote:去澳洲前在台灣妳有天天下廚買菜過嗎?
回來台灣一個月了,當...
吃飯自己下廚澳洲比台灣便宜,不知道是不是再澳洲在超市都買便宜或是特價品。
澳洲幾乎天天下廚,回來台灣看了菜價不如吃外食,還有好多東西好像都縮水了?
(恕刪)
即使是今天,在台灣一個四口之家,正餐主副食只要6000內,而且是雞鴨魚肉全.
太多年輕人出國後才學打理生活上超市買菜,在台灣是連電鍋煮飯都不會,...
如果固定在煮也許食材價格會壓的比較低。
但是在澳洲不得不煮,沒外食可買,在工廠帶便當,自己煮大約一餐可以控制在兩三塊澳幣。
但是在台灣煮是要花瓦斯費,國外是算在房東上面,呵。
以存錢來講好了,在台灣省吃儉用扣房租生活費跟在澳洲相比。
在澳洲當然是存的比較多,但是不長久,以正常的管道來說。
但是每個人打工遊學的目的不一樣,純賺錢,想移民,唸書加打工,想看世界賺錢存旅費,買東西不想帶錢回來的的都有。
當然好的壞的都有,只是說今天能有機會出國看看,講的比較表面的為什麼那麼多年輕人 會想出國做台勞,而回國看到的是什麼,所以有那麼多不同的回應,就是每個人遇到聽到的都不一樣,但人想往外跑的是一年比一年多。
jinhouse123 wrote:
我們公司年初來兩位新人都做倉管的工作
在前鎮運通大樓
一位是 嘉義大學資管系 另一位是正修科大休閒系
都領著22k (扣一些 勞健保之類的大概 20k)
台灣的環境真的很慘
講老實話,嘉義農專,正修工專,在我們那個年代能找到倉管的工作,如果是新人,領22k也不算差啊.
為什麼大家認為學校只不過改個名字就理所當然已經提升了素質,所以畢業生也該領比較好的薪水?
休閒系?唸這個系應該早該擔心就業問題吧


不過我同意有許多行業的薪資行情確實比以前差

年紀小小就這麼會唬濫,長大是準備當記者還是法官啊?
內文搜尋

X